北海樓市故事記:命途多舛的第一高樓

房產大腕的消息又見刷屏。

北海日報今天(4月15日)報道:“海城區又一招商引資重磅項目簽約落地,融創中國西南區域集團(廣西公司)與中浙集團北海中加地產發展有限公司正式簽訂中加廣場項目合作協議,擬投資20多億元,共同打造北海市城市中心地標建築。”

北海樓市故事記:命途多舛的第一高樓

新聞稱,“中加廣場項目位於北京路與西南大道交匯處東南角,佔地面積約3.3萬平方米,規劃建設為集高端住宅、星級公寓、精品酒店、甲級寫字樓、特色精品商業商務中心於一體的城市高端綜合體,總建築面積達30萬平方米。項目規劃包括了一棟61層247米高的超高層中心地標建築,為北海第一高樓”。

這並不是中加廣場的首次新聞。“北海第一高樓”這個看起來很顯赫的詞眼,背後卻是頗為心酸又多舛的故事。

2010年的樓市傳奇

2009年北海樓市進入了一輪可稱為“瘋狂”的歲月。當時房價由3字出頭飛速突破5字頭,但在2010年4月因為全國樓市調控戛然而止。

2010年6月,北海拍賣一幅位於北京路與西南大道交匯處東南角的商住用地,容積率12.0、起價350.13萬元/畝。結果很悲催,流拍。

4個月之後,北海將這幅土地改為掛牌出讓,容積率與價格不變。這一次運氣不錯,北海中浙投資有限公司獨自摘了牌。這就是中加廣場用地。

中浙摘牌2個月後,距這幅土地東面不遠(現桐洋新城東側)有一個項目隆重舉行了開業慶典。鞭炮聲中萎靡的北海樓市為之一振——因為這個項目名為“北海之星”,樓高63層!

北海樓市故事記:命途多舛的第一高樓

但這也是北海之星至今為止唯一的輝煌。開工之後,這項目再無動靜。漸漸地,那塊地變成了廢品站和二手傢俱市場。

空歡喜一場。

五年之後,有人問北海之星為何還沒開工?規劃局回答:“目前建設單位正在辦理用地性質變更、容積率調整手續,該項目須完善用地性質變更、容積率調整及設計方案審批、施工圖報建等手續後方能動工建設”。

北海第一高樓悲歌

北海之星一場熱鬧之後,樓市繼續低迷,北海第一高樓無人再提。

2013年,大道金沙灣橫空出世。它規劃有2棟45層、2棟52層的超高層住宅樓,一舉震驚北海樓市。要知道,冠頭嶺的海拔只有120米。站在52層160米高的位置直接俯瞰大海,想象起來那是何等的豪氣。

北海樓市故事記:命途多舛的第一高樓

但彷彿是一個魔咒。沾上“第一高樓”都是波折不斷。2014年7月,大都金沙灣雄心勃勃打算開盤,但一場17級颱風將北海樓市直接打入了深淵。現在大都金沙灣45層的高樓1棟完工1棟在建,52層高樓已經開始樁基工程。

北海樓市故事記:命途多舛的第一高樓

2013年10月,北部灣1號申請二期建築方案調整,將最高樓棟的高度由185米調整至200米(含屋頂構架高度215.7米)。

不過,2016年9月北海市規劃局回覆諮詢時稱,北部灣1號有“1棟43層超高層酒店式公寓,建築高度178.4米”。

不管是178.4米還是200米,北部灣1號都是當時北海規劃第1高樓。只是命運又開始捉弄:2010年北部灣1號創下了19000元/平方米的住宅成交記錄後漸漸低迷,現在的二期施工已經安靜了好長時間,它那最高層建築更是遙遙無期。

北海樓市故事記:命途多舛的第一高樓

2015年初,中浙公司在項目現場進行了簡單施工,然後搭了一個售樓中心,接著就在五一房展會正式亮相。當時好象就是這個模樣:

北海樓市故事記:命途多舛的第一高樓

中加廣場的亮相極為震撼:樓高80層、270米!

之後中加廣場再無聲息,工地漸漸雜草叢生。售樓中心變成了“銀灘陽光裡”樓盤專用,因為是同一個開發商。

一年後,有人問起這個項目。規劃局回應:“因機場淨空限高控制問題,正在調整建築設計方案中”。

噢……

接下來的故事又沉寂了兩年,直到2018年4月10日融創插手,但項目高度降到了61層247米高。

北海第一高樓能走多遠?

中浙這些年在北海只開發兩個小盤:四川南路的錦繡灣和銀灘中區的銀灘陽光裡。客觀地說,中加廣場這個體量的項目對它確實是一個足夠的挑戰。

近年屢屢巨資出手的融創,理論上當然有開發實力。

但中加廣場之前,融創去年在廉州灣開工了一個佔地500畝海映長灘,前不久又在旁邊計劃開建一個足球小鎮。

北海樓市故事記:命途多舛的第一高樓

去年下半年就進場的融創海映長灘,第一個重點就是鋪路開建售樓中心。但截止本文發稿時,售樓中心仍未能亮相,項目一期能何時上市仍然無期。第一個項目就如此表現,三大項目同時出手呢?

願中加廣場好運長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