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靜看海南全島限購 北海機遇並非想象的那麼大

4月22日,海南發佈全島限購令。島內賣樓人愁眉苦臉,北海賣樓人彈冠相慶。

海南關閉了外省人購房的大門,北海肯定會増加看房人群。但真的是賣樓人那麼樂觀嗎?

海南為什麼全島限購

4月23日,新華社發文《海南全域限購!權宜之計還是長久策略?》。文中稱,“中央宣佈在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之後短短一週時間,從全國各地趕來的購房者,紛紛湧入陵水、萬寧、文昌等東部沿海市縣,以及之前被‘冷落’的西線澄邁、臨高等市縣”。文中還透露,“這段時間,大多數房企窮盡手段搶售,甚至不惜違法違規”,“另一方面,部分房企發現有利可圖,乘機捂盤。”

注意文章用詞“窮盡手段”、“不惜違法違規”——怎麼可能不被調控?

“從全國各地趕來的購房者”是奔著什麼目的過來海南搶房?顯然不是國際旅遊島,也應該不是越冬購房,毫無疑問應該是衝著自貿港。那麼,這些人群海南購房不成,有多大概率會轉戰湛江北海防城港?

海南全島限購的後果

海南這次全島限購,發文單位是中共海南省委辦公廳和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不妨回想一下,我們曾在哪個地方見過黨委這一層面發文樓市調控?

4月24日,北京青年報發表評論文章《海南“全域限購”可行可鑑》。文中認為:“此次海南發佈的限購政策……非常罕見,而且條件異常苛刻,包含戶籍、社保、貸款、年限等多重調控手段,這意味著外地新增炒房資金在數年內幾乎無法進入海南樓市,前幾年流入海南樓市的數千億炒房資金面臨著被‘關門打狗’的尷尬局面。”

用“關門打狗”來形容海南此次調控,這幾天在網上、在媒體反覆出現,憤怒者將用詞人罵得狗血淋頭。客觀地說,這個用詞過分了。但從調控的層面,這“數千億”炒房資金在一段時間內無法興風作浪,這也是可以預見的事情,周邊樓市也會因此而被減輕壓力。如果說海南全島限購會讓北海迅速湧入大量購房人群,這個未免誇張了點。

北海房地產前途如何

2017年北海接待國內旅遊者3069.8萬人次、北海機場旅客吞吐量171萬人次、火車站全年旅客到髮量838萬人次(源自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

一個是“吞吐量”,一個是“到髮量”。合計起來2017年大約只有500萬人次通過機場和火車站進入北海(含本地人、出差公幹人群)。這樣的數據結構,想刺激旅遊地產不容易。

北海樓市的主打是“健康地產”,以越冬養老為主,外地人是購房主力。

健康地產對自然環境的要求相當苛刻。北海作為一個三面臨海、面積狹小的半島城市,自然環境是脆弱的,城市承受力也是明顯有限度的。如果無休止無限制的建樓賣房,最終的結果不是變成一個候鳥城市、銀髮城市、鐘擺城市,就是因為超過城市承受力而導致環境惡化。

北海大規模的樓盤建設,始於2008年。前幾年是起步,談不上調控與限制。而當前城市框架輪廓已經定形,不斷加強樓市調控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現在購房是不是機會

在資源面前是機會。海南要“大幅減少直至停止供應外銷商品住宅項目用地”,而北海城區住宅用地資源已經開始有枯竭的跡象。物以稀為貴,北海房價上漲是客觀大勢,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在調控面前是風險。海南全島限購受打擊最大的,是已經購房的人群。異地購房最擔心無人接盤,能夠隨時賣出去的房子才是好房子。

現在不買房,可能沒了機會。但現在買了房,焦慮或許隨時伴隨。北海樓市現在隱隱約約懸掛著一條鋼絲繩。買房似乎要變成“賭房”。以前賭的是“跑贏通脹”,現在是“搶在調控之前”。時間果然就是金錢。

海南全島限購,北海機遇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大,風險也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小。

近期房價會暴漲嗎

下面是皇家海灣公館近期的一個特價表:

冷靜看海南全島限購 北海機遇並非想象的那麼大

把總原價除以建築面積,得出這5套房的單價是:15410、13569、13804、13450、14298元/平方。

如果沒猜錯,這些應該是備案價格。換言之,皇家海灣公館目前均價大約是13000上下,它未來還有1000左右的上漲空間(不能把最高的那套房價來當作整個樓盤的價格)。如果繼續要漲,得重新備案價格,那就是政府層面的事情了。(假如15410元/平方是備案價格,那可以揣摩揣摩北海對房價的容許程度以及對樓市調控的迫切程度。)

再看另一個樓盤。這是河南路富景花園的特價表:

冷靜看海南全島限購 北海機遇並非想象的那麼大

注意原單價。如果繼續沒猜錯,這也是備案價格。對比它現在6K多的報價,它的上漲空間也不到1000元/平方。

這兩個價格表很有代表性。北海房價試圖暴漲不是沒可能,但備案價格卡在那兒。這倆樓盤報價極有彈性:皇家海灣公館可優惠2250元/平方,富景花園可減1728元/平方(如果把5萬元折入,房價直接優惠1068元/平方)。

因此,北海樓市近期很微妙。理論上有明顯上漲的空間,但開發商顯然也擔心也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