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了板塊和戶型輪動,也就掌握了買房的投資規律

不見的秩序和規律,是推動世界運行的重要法則。

比如,在杭州這座上升期的城市,板塊和戶型之間,在各種因素的推導之下,冥冥之中似乎有著某種關係和規律。《斯文》通過最近多年杭州樓市進化軌跡的推演,企圖讀懂和找到這個表象之下的規律。

讀懂了板塊和戶型輪動,也就掌握了買房的投資規律

杭州房價分佈圖

所以本文,重點是回顧杭州近幾年各大板塊和戶型的變化與輪動軌跡,找出隱藏在搶房、搖號紛擾亂象背後,看不見的秩序和隱蔽的邏輯。

我一直相信,若是將時間拉長了看,總是能找到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

而今天所說的規律,是一明一暗兩條線。我們先說明線,也就是市場的直接表現。

壹丨錢江新城、武林門

2014年,望江府的90方因為去化緩慢而被迫促銷時,或許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錢江新城南翼在售房源的最小戶型,變成了翡翠海岸的131方和信達濱江·壹品的143方。

而在翡翠海岸、信達濱江·壹品之前,侯潮府、錢江御府、金隅·學府三足鼎立的時代,這個板塊的最小戶型,是90方,而且佔比不小。那時的價格,錢江御府,均價曾經一度低到只要3.5萬。一套90方,300來萬就夠了。

而如今,這裡再也沒有小戶型了。這也就意味著,按照目前這兩個項目的售價,131方和143方,起價也要七八百萬了。

因為戶型的變大和單價的提升,這個區域的門檻,兩三年間,翻了一倍多。

可是再往前一點,錢江新城的最小戶型,春江花月、新綠園,那可都是隻有67方啊。如今看來,真的恍如隔世。

不管城市怎麼發展,中心的價值,只會越來越高!與錢江新城並駕齊驅的武林門,也是如此。昨天出讓的百井坊商業地塊,全自持的條件下樓面價突破5.5萬,就是最好的說明。

在新華園、蘭園、武林國際時期的武林門,入門90方也是標配。這三個項目的90方,在上一輪調控週期中,曾經也陷入價格的泥淖之中,單價一度都在4萬以內。300多萬入主武林門,現在看來,就像遙不可及的夢。

等到隨後的武林壹號、武林外灘推售時,別說90方了,連200方以下的戶型都沒有了。這個傳統市中心的門檻,瞬間邁入千萬級別。

如今更誇張,這裡連土地都不怎麼出讓了,連項目都沒有了。

貳丨環武林、錢江新城區域

中心的進化路徑,會逐步向周邊傳導。

在錢江新城和武林門都有90方的年代,除了品質和價格的差異,中心和周邊的差別,無非就是90方的配比多少,還有大戶型到底做多大。

而如今,從這兩個板塊的90方消失開始,限行範圍內、乃至石祥路、彭埠高速、錢塘江、紫之隧道圍合而成的區域和濱江,90方,也基本都絕跡了。

比如武林隔壁的文暉和華家池。文暉板塊,萬科·新都會1958,最小的面積是125方。在華家池板塊,綠地和世茂都還堅持做90方的時候,濱江就把華家池項目的最小戶型設置為126方。

讀懂了板塊和戶型輪動,也就掌握了買房的投資規律

華家池實景

還有如今高端項目集中的慶隆申花區域,也是這個進化軌跡。在慶隆還沒有從大申花板塊中獨立時,申花的主力供應集中在萍水街北側及沿線,門檻面積是90方甚至更小。

後來,從錦繡之城開始,90方就陸續消失了:2016年,除了少量幾套底躍和頂樓特殊戶型,錦繡之城最小面積105方、武林邸最小109方。到了2017年,門檻繼續抬高,120方以下,幾乎絕跡。

在此區域,從大都會79號開始進入杭州高端公寓市場的萬科,自然也不會缺席。由萬科和融信合作的古翠隱秀項目,主力戶型設置為145-200方。萬科已趨於成熟的都會系產品,將給實力開發商雲集的慶隆申花帶來不一樣的靜謐與隱秀氣質。

讀懂了板塊和戶型輪動,也就掌握了買房的投資規律

回看申花2015年的供應分佈,多少人會遺憾?

濱江區域,寰宇天下和明月江南對壘的時期,起步都是90方。到了柳岸曉風和金茂府時,神盤金茂府的門檻面積,已經是120方,柳岸曉風則更大。

以上這些作為僅次於兩個中心的地段,門檻面積也是僅次於中心。這是一個城市的價值維度和梯度。越是能承受高單價房源的客戶,在對於戶型的需求上,也不會是純粹只滿足功能。居住的舒適和愉悅,需要相應的尺度和空間,也就意味著面積從緊湊佈局的90方,開始逐步增大,這是市場在“90/70”政策取消之後,根據需求,做出的自然調整和配置。

這個現象,還在繼續向外圍擴散,這也就直接導致在許多板塊,90方,已不再是多與少、而是有或無的問題了。

叄丨城市的房產價值等高線

如今,除了散落的幾個中心盤還有90方之外,90方的分佈,也越來越邊緣。

往西,西溪溼地以東,幾乎已見不到90方的影子;往北,石祥路以南甚至繞城以南,90方都越來越稀缺;往南,濱江幾乎已無90方,奧體也只剩下個別樓盤還有一部分,蕭山市北也極少,只有往新街甚至更南的地方去了。

而往東,曾經的七堡、如今的艮北新城附近,大盤金色黎明和楊柳郡,都有大量的90方,如今筧橋的玖樟臺最小戶型是115方,公元1872,則是110方。相比武林、錢江新城兩個核心以及其周邊區域,這裡,漸成杭州的第三梯隊。

讀懂了板塊和戶型輪動,也就掌握了買房的投資規律

艮北新城規劃圖

這座城市,就這樣在板塊的差別和梯度進化中,完成著全新的升級,也在時間的推移中,用看得見的戶型面積、價格和看不見的篩選邏輯,劃分了層次和等級。

嘗試把這個邏輯表達出來就是:核心區的單價、面積秩序,都最先進化完成,也最先構建成板塊的邏輯和門檻。然後像漣漪一樣,由中心逐步向外圍擴散,逐步形成各梯度板塊的秩序和門檻。

這是一座城市的房產價值等高線。時間差和梯度差,是主導此邏輯的兩個主要因素。掌握好這兩點,就能讀懂這背後的本質。

讀懂了板塊和戶型輪動,也就掌握了買房的投資規律

未來杭州只有兩種房子:有地鐵的,和沒地鐵的

按照這個邏輯,去找目前的城市窪地,輕而易舉:比如,在城市的近郊,就目前杭州已經開通的地鐵線路來說,在1號線起始點的湘湖與下沙、2號線起始點的良渚與蕭山、4號線起始點的浦沿之中,除良渚外,房價均已超3萬,良渚2萬+的價格是目前唯一的窪地。

而各個板塊都在進化,才是預判未來價值的關鍵。

但是這背後,還有一套邏輯,也就是暗線,我們繼續分析。

肆丨90方的價值邏輯

如果說,90方的逐步消失、由中心向四周門檻逐步抬高是明線,還有一條暗線,與板塊和戶型的進化輪動同步發生,那就是:90方越來越越邊緣,但在每一個板塊,價值卻越來越高。

上一輪房價調控週期及之前,投資和自住,都喜歡買大戶型,因為房價漲得快,大戶型也漲得多。甚至開發商在定價時,90方的價格,都要普遍低於大戶型,哪怕是西溪誠園、明月江南、遠洋公館、蘭園、望江府等,都是如此。

但是近幾年,隨著杭州房價的普遍提升以及90方小戶型的逐漸稀缺,大小戶型的價格開始倒掛,小戶型因為總價相對可控,單價反而更高,甚至遠高於很多大戶型。

而90方價值的整體提升,直接的助推是,之前購買90方、尤其是中心地段90方的客戶,近幾年都到了改善的時候。

而支撐這波客戶改善底氣的,就是他們所購90方的市場價格。按照目前的二手房市場售價,一套錢塘府或望江府的90方,可以無限接近一套翡翠海岸的131方或者壹品的143方,如此置換,何樂而不為?

遺憾的是,整個杭州的90方庫存,也只有3000來套,想買90方,要麼去少量的幾個樓盤搖號,要麼只能去買價格已經居高不下的二手房。

除此,別無選擇。

伍丨一個機會

把一明一暗兩條線串起來,不管自住還是投資,都能指明買房方向:在當下的市場下,選擇正在進化的區域,還有未來價值可期的90方,是必然邏輯。

杭州往東看,在龍湖筧橋地塊樓面價已高達31154元/㎡,而繼續往東的金沙湖、下沙沿江板塊無房可售的局面下,無論投資購房,還是剛需自住,深度接駁杭州、正在同步杭州的奧特萊斯附近,也許就是一個利好的選擇。

小杭州已經離我們遠去。物理距離正在被交通方式改寫,時間距離才是衡量價值的全新參照體系。在大杭州的格局下,多重城市交通體系,火車東站、地鐵1#線文海南路站、規劃地鐵8#線、德勝快速路等,讓奧特萊斯所在區域,成為接滬、融杭、同步下沙的樞紐板塊。

在“環杭”價值凸顯、大灣區建設推進、城東智造大走廊落地、海寧逐步融入杭州的大背景下,產業與杭州交織,工作、生活已同步杭州的奧特萊斯板塊,正在沿著杭州市區已經走過的板塊和戶型輪動軌跡和規律,持續向前。這是一座城市發展的力量,也是一個板塊潛力的體現。

也許要不了多久,連下沙的新房的門檻面積,也會變成100方。等到那個時候,如今本就稀缺的90方,將變得更加稀貴。

畢竟,下沙許多項目的90方二手房價格,早已經超過3萬甚至無限接近4萬了。

在整個下沙新房幾乎已斷供的情況下,這裡的每一套房子,都不是簡單的稀缺,而是彌足珍貴。何況,整盤僅有1409套房源的潮起東方,84-89方三房戶型,也不過1200套。

不用搖號,如果有幸買到,你買到的不是一套房子,而是你打量這座高速發展、萬象更新的城市時,對她未來的預期,還有立身、安家於此的願望,以及在擁有恆產之後,與這座城市一起努力、向前的安定與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