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對A股影響有哪些?

資管新規對A股影響有哪些?

歷時超5個月的公開徵求意見並反覆研究、修改完善後,《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於4月27日正式發佈。相比於徵求意見稿,《指導意見》在過渡期、估值定價、產品分級等多方面均有所改動。尤其是對於外界最為關注的過渡期,《指導意見》在徵求意見稿的基礎上再延長一年半的時間,至2020年底。

資管新規的出臺之所以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關注,是因為該新規管理的範圍涉及到整個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規範問題。由於最近幾年,全國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發展迅速,且管理並不規範,在一定程度上處於一種無序發展或野蠻發展狀態,以至目前金融機構的資管規模超過百萬億之巨。其中,銀行表外理財產品資金餘額為22.2萬億元,信託公司受託管理的資金信託餘額為21.9萬億元,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證券公司資管計劃、基金及其子公司資管計劃、保險資管計劃餘額分別為11.6萬億元、11.1萬億元、16.8萬億元、13.9萬億元、2.5萬億元。同時,互聯網企業、各類投資顧問公司等非金融機構開展資管業務也十分活躍。也正因如此在,資管新規的出臺,對金融機構資管業務的發展影響重大。

而具體到A股市場來說,資管新規規範的是股市資金的來源問題,因此,資管新規對於A股市場的規範化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比如,回顧A股市場歷次大的股市起伏,通常都伴隨著不合規資金的入市與清退。在股市低迷或行情起步階段,市場往往對不合規資金的入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一旦行情火爆之時,包括銀行在內,都是上下一致清理違規資金進入股市的問題,由此導致股市行情的大跌或暴跌。如2014年~2015年的瘋牛行情,先是默認槓桿資金的入市,結果槓桿資金蜂湧而入,將大象炒得跳舞,將豬炒得飛上了天。但隨後股市去槓桿,股市暴跌,股災來臨。這就是由於股市資金來源不規範所導致的。有了資管新規的出臺,股市資金來說不規範的問題基本上就迎刃而解了。

至於從短期來說,會對股市行情的發展構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影響到股市資金的來源問題。就資管新規來說,結合到股市,有兩點尤其值得關注。一是打破剛性兌付,二是金融去槓桿。

所謂剛性兌付,就是資管產品到期後,資管公司必須分配給投資者本金以及收益,當資管產品出現不能如期兌付或兌付困難時,資管公司需要兜底處理。實行剛性兌付,對於投資者來說就是不需要承擔任何投資風險,從而獲得相對穩定的投資收益。而打破了剛性兌付,意味著投資者的投資需要承擔相應的投資風險。即投資者的投資有可能不僅沒有投資收益,甚至連本金的安全也無法得以保證。因此,打破剛性兌付,有利於增加投資者的風險意識,這樣也就有利於將一部分投資者分流到股票市場,包括購買投資基金產品。

而對於金融去槓桿,資管新規對開放式公募、封閉式公募、分級公募和其他私募資管產品,分別設定了140%、200%、140%和200%的負債比例上限,並禁止金融機構以受託管理的產品份額進行質押融資。在可以分級的封閉式私募產品中,固定收益類產品的分級比例(優先級份額/劣後級份額)不得超過3:1,權益類產品不得超過1:1,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混合類產品不得超過2:1。這與之前權益類產品槓桿比例動輒1:3甚至更高比例相比,槓桿比例明顯大幅下降。這也意味著投資股市的資管產品規模會有一定幅度的減少。

一方面打破剛性兌付,增加投資者風險意識,有利於一部分資金流向股市;另一方面,金融去槓桿又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資金進入股市的規模。這兩點從表面上看正好形成對沖。但由於影響金額的不一致,所以能否完全對沖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但可以確定的是,在資管新規的規範下,進入股市的正規資金會增加,而違規資金會減少。所以,資管新規的出臺,在規範股市資金來源的同時,也有利於規範股市的健康發展。

資管新規對A股影響有哪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