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暑假報班時,教你讀懂培訓機構老師的“言外之意”選對班級

作為家長,在為孩子報班的時候,往往是“貨比三家”,比師資力量、比品牌、比教學質量、比管理水平,然後再考慮收費標準、離家遠近等一系列後續問題。

不過,培訓機構老師在諮詢接待的時候,對於家長提出的一些比較尖銳的問題,往往不予以正面回答,巧妙地繞開或者避重就輕,導致家長無法瞭解到真實情況,後續又出現一系列的糾紛。對此,家家樂老師給您提個醒,這些畫外音需多留意:

1.你們學校的老師兼職還是專職?

機構回答:我校老師多為專職老師。

話外音:有一部分老師不是專職老師。

家長應該追問:專職老師佔總教師的比例是多少?給我們家孩子上課的老師,是專職老師還是兼職老師?這個老師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都教呢還是教其中一科?

2.你們學校收費貴嗎?

機構回答:我們學校的收費標準是根據您選的課程、任課老師而定的。

話外音:上一樣的課,如果家長自己選老師,就需要多出一部分“選師費”,這部分費用是為名師光環買單的。

家長應該追問:我給孩子報五升六的語文和數學,上一個假期,有哪些老師可以選擇,這些老師的上課特點有哪些差別?選不一樣的老師,課時費差異有多大?(如果機構老師含糊其辭,那麼,說明收費標準不統一,家長有很大的討價還價空間)

3.你們學校一個課時是多長時間?

機構回答:每次上課一般2個小時,也可以根據學員具體情況而定。

話外音:每次上課2小時,有可能1個課時就是2小時,也有可能2小時內上多個課時;有部分學生,可能會在上課期間額外多加課時(往往這一部分費用,在初期家長報班時最容易忽略的)。

4.你們學校的老師教學水平怎麼樣?

機構回答:給您孩子上課的某某老師,獲得過“優秀班主任”、“金牌講師”…等若干獎項,非常優秀。

話外音:有可能該獎項是百人角逐一人獲獎,也可能機構所有老師都“雨露均霑”。

家長應該追問:這個獎項是什麼單位評選的?獲獎比例是多少?這位老師哪一年獲獎的?

篇幅有限,更多內容下期繼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