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無影,卻有蹤。《道德經》的智慧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大道無影,卻有蹤。《道德經》的智慧 第四十章

這句話的意思是:“道”的運行是循環往復、永無止境的,“道”的屬性是虛空的、柔弱的、無形無相的、歸於無。天地是有形的物質,世間萬物產生於天地這種有形的物質,有形的物質都產生於虛空的“道”。

大道無影,卻有蹤。《道德經》的智慧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從“道”的層次上來分析,“道”屬性虛空、柔弱、無形無相、自然而然、順其自然、處於弱勢。反者道之動。所以虛空生妙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正因為道是無形無相的,所以有了自然界的千姿百態;正是因為大道希聲,所以才有了自然界的天籟之音;正是因為大道恍惚,所以才有了自然界的色彩斑斕;正是因為大道惚恍,所以才有了自然界的上天下地,高下相傾,前後相隨。事物的發展都是向其對立面而發展的。萬事萬物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在一步一步走向死亡。萬事萬物從一開始的弱小,逐漸發展到強大,再發展到老弱,再發展到死亡。無一不是在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對立面。對於人的意識來說,出生的時候,沒有意識,嬰兒時期:懵裡懵懂,慢慢地就有了自己與外界的認識區別,產生了意識,學知識也是一樣,由不懂到懂,由少到多,壯年時期:由懂到精通,由精通再到創造,意識狀態達到高峰,再慢慢走向衰落,直到死亡後,意識喪失,無論是身體還是意識都回歸大道。所以佛說:緣起緣滅,緣起即空。這無一不是:反者道之動!

大道無影,卻有蹤。《道德經》的智慧 第四十章

弱者道之用。萬事萬物在剛出生的時候,都是弱小的、微弱的、柔弱的。合抱之木生於毫末,高大挺拔的大樹,最初的起源也就是那個破土而出柔弱的嫩芽;小羚羊剛出生的時候,身體非常柔弱,走路也是一步三晃,隨著年齡的增長,它逐漸身材健壯,行動迅捷。……由此可見,健壯起源於弱小,迅捷起源於笨拙;弱小的必將走向強大,笨拙的必將走向迅捷。這就是弱者道之用。

大道無影,卻有蹤。《道德經》的智慧 第四十章

大道無影,卻有蹤。《道德經》的智慧 第四十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