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與儒家的相似之處是什麼?《道德經》的智慧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國,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道家與儒家的相似之處是什麼?《道德經》的智慧 第五十四章

這段話的意思是:善於建功立業的人,他們的功勞千古流芳;善於保持一份事業的人,他們的事業基業長青。他們都能夠使自己的福德萌及子孫後代,因而他們的子孫後代對他們感恩戴德,祭祀不輟。修道的能量遍及自身,他們的德行就會恢復到純真質樸的狀態,內心無慾無求,知足常樂;修道的能量遍及全家,他們的德行就會很充裕,家庭和睦,互相愛護,互相珍惜,互相幫助,才能家和萬事興;修道的能量遍及全鄉,他們的德行就會綿延不絕,鄉里鄉親和睦相處,沒有困擾,沒有紛爭,安居樂業;修道的能量遍及全國,他們的德行就會很豐厚,國家安定,百業俱興,欣欣向榮,蒸蒸日上,人們幸福安康。修道的能量遍及全天下,他們的德行就會普照萬物,像太陽光一樣照耀著世人的心靈,每個人都能夠感受到的他的光明和溫暖。因此,以個人的過去和現狀去關照別人的情況,以自家的過去和現狀去關照別人家的情況,以自己鄉里鄉親的過去和現狀去關照別人鄉里鄉親的情況,以自己國家的過去和現狀去關照其他國家的情況,關照了天下的歷史和現狀,就能夠知曉天下未來發展的趨勢,把握時代的脈搏。我怎麼會知道天下的目前情況和以後的發展趨勢呢?就是因為我用了以上的方法。

道家與儒家的相似之處是什麼?《道德經》的智慧 第五十四章

這一章老子描述了自己的修身之道,基業長青之道,長生久視之道。

察己則可以知人,以天下人的眼睛來觀察天下,以天下人的耳朵來聽天下,以天下人的大腦來感知天下,方可洞察天下。

道家與儒家的相似之處是什麼?《道德經》的智慧 第五十四章

這與儒家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修身過程如出一轍,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在如何修身及對世界大同的理想方面,道家和儒家是相通的。

道家與儒家的相似之處是什麼?《道德經》的智慧 第五十四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