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樣話豐鎮

駁岸、水巷、拱橋,勾勒出水鄉古鎮的經典之美。那柔潤,纖巧,如深藏國閣間散發幽幽淡香的組扇,輕靈地揮動下,便展出一幅美麗的國畫,意遠而淡雅。

而座落在塞外漠野高原間的豐鎮,則如一本厚重的史書,讀它,需耐住心性翻掀一頁頁乾燥的沒有一絲一縷書卷味的紙張,便會放目蒼天遠地,去品味那種粗糙間的細膩,豪放中的柔情。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如今高樓林立,人聲喧囂,車如織,夜如晝的豐鎮曾是人稀地廣,土地荒蕪,北方各民族的遊牧地。回溯來路,秦始皇統中國始設郡縣以來豐鎮還是荒村一點。唐以後,歷經宋、遼、金、元,它還是漠原草低,野灘泱泱,是牛、羊、馬生息之地。清朝雍正初年始建城垣,乾隆十年設置豐鎮廳,民國元年改為豐鎮縣。一路拖泥帶水,透過歷朝各代的過眼雲煙,豐鎮像掙脫霧罩的北方漢子,凸現在雁門關外,以它獨特的風姿守望著南雁北遷。

別樣話豐鎮

城垣初建,豐鎮人靠背野杏森然、山石崢嶸的北山崗,擇地造屋,門窗一律向南開啟,南沙地的風和飲馬河的水氣,還有大西灘的腥土味便直衝衝地浸染著豐鎮人家。民居有深宅大院,也有柴籬小屋。錯落有致的民居便在北地形成一片瓦脊鱗鱗,土牆厚實,小巷曲折,大路縱橫的城郭。

豐鎮便以它的手工業開始脫離純粹刨土為生的日子,皮革、毛織品馳名口外,宋記”菜刀,“吉”字鐮刀、銅壺等南北遠銷。乾隆初年,豐鎮便是糧食和牲口交易市場了,一年一次走草地,把糧食、絲綢、茶葉、酒裝上牛板車,踏著晨霜遠涉蘇尼特、大庫倫那些風吹草地見牛羊的地方,再換回牲口、皮毛,然後加工好,再披著晨露過雁門關,遠銷天津、北京、河北等地。漸漸的南人北遷,以商促進,豐鎮的商業便以管理之嚴,經銷之對路,資金週轉之快而盛譽遠揚。

中國地理大勢論北方:“其規模常宏遠,其局勢常壯闊,其氣魄常磅礴英鷙,有俊鶻盤雲,橫絕朔漠之概”。豐鎮的崛出,在塞外名存悠久。沒有雄厚的地域優數如大同的煤,大慶的油),豐鎮只好依據它獨有的地貌,還有豐鎮人的聰慧,建廠房興工業;制酒廠、磚瓦廠、水泥廠、化肥廠、農機廠、拖修廠、製鞋廠給豐鎮工業譜寫下重彩的衣筆。

別樣話豐鎮

出城郭,飲馬河水洇浸著桑麻之地,黑黝黝的泥土使果瓜殷實,糧菜豐足。如今,勤勞的豐鎮人已無饑饉之患,他們為豐鎮的發展各展其才。進入新世紀的豐鎮,城郭在擴散,高樓雖無獨特之造型,奇妙之精美,但也一幢幢拔地而起。廢墟在城內一處處顯出,換而代之的是樓房的誕生,這是一個城市更變的必然一章它記錄著舊跡的消逝,也書寫著新容的展現。豐鎮,正以一種北地風格的特寫,邁出與新時代合拍押韻的步伐。(豐建國 北京豐鎮同鄉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