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拒吃輔食別煩惱!學到這些技巧吃到飽

寶寶拒吃輔食別煩惱!學到這些技巧吃到飽

孩子的健康,營養供給是基礎。然而,在物質豐富的今天,讓孩子吃好吃飽卻成了很多家長的煩心事。面對孩子厭食、挑食、偏食現象,家長們可是想盡了辦法!有些家長每次給寶寶餵飯時,就像經歷了一場“大戰”,全家齊上陣,連哄帶騙、追著跑著喂,也有家長讓孩子邊玩、邊看電視、邊吃飯,一餐飯吃上1~2個小時,有的則採取恐嚇,打罵強逼著孩子吃飯,種種餵養行為,總也“撬”不開孩子的嘴,反而會引起更嚴重的拒食和親子之間的衝突。

其實,要想孩子吃得好,家長首先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自我進食習慣,遵照正確的餵養原則,並對孩子營養需求有恰當的期待。

一、兒童自我進食能力的培養

嬰兒進食技能的發育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動態過程。孩子吸吮與吞嚥、咀嚼、用勺進食,從杯中喝與飲的能力,不盡依賴於生理發育的逐漸完善,後天的進食技能的培養、學習也是非常重要的。允許嬰兒儘早參與進食活動,6個月左右嬰兒就可自己扶奶瓶吃奶;7-9個月時已可從杯中飲水,可用手拿餅乾或烤麵包吃;10-12月時嬰兒應儘快學會自己用勺,到了2歲左右小兒就可完全自己獨立進食了。自我進食能力的獲得是發展小兒自信心,責任感的重要一步。

二、 兒童飲食行為問題的干預

不良飲食行為問題可使小兒的體格發育落後,造成營養素的缺乏,甚至影響小兒的智力,還給家長在餵養上添加了不少麻煩。

糾正飲食行為問題應遵守下面的原則

1、對挑食的兒童,可將不喜歡的食物混合在喜歡的食物中,先放入少量,再漸加多直至兒童接受;

2、對新的食物要多次嘗試,有時需經歷10~15次,讓孩子接受它;

3、對厭食兒童要讓其體會飢餓感,不要在兩餐間提供高能量的零食和飲料,每餐間隔時間3小時左右;

4、兒童進食時間控制在15~25分鐘,因為兒童的注意持續時間有限;

5、減少進食分心如看電視、講故事、玩玩具等;

6、不把甜點作獎賞,不買家長不希望兒童吃的食物;

7、樹立榜樣,家長不挑食,提供機會向進食好的兒童學習;

8、鼓勵兒童玩食物性遊戲,或帶小兒到超市自己採購食物,或用趣味性名稱稱呼食物,激發對食物的興趣;

9、根據年齡和生長特點,對飲食有恰當的期望,不強制進食;不威逼和哄騙,不強化衝突;

10、營造快樂的進食氛圍,允許兒童作進餐準備,幫助兒童過渡到自我進食;

11、對進食中的不良行為如推開湯匙、哭鬧等採取暫時隔離法或移開食品的冷處理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