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寶寶得了黃疸?

如何判斷寶寶得了黃疸?



其次,應學會結合寶寶吃奶、大小便和體溫等情況,綜合分析寶寶黃疸的病因:

(一)如果寶寶的黃疸大致符合生理性黃疸出現的規律,但程度較重、消退較慢,則最常見的原因是寶寶生後早期餵養不足所致,即為母乳性黃疸的一種類型。許多媽媽在生產後即便早期自身母乳分泌尚不足,也堅持不給寶寶添加配方奶,由此導致寶寶進食量不足,引起生後體重下降過多,甚至引起脫水等,可以使膽紅素濃縮和/或腸肝循環回吸收增加,使黃疸加重、消退慢。詳情請參閱本網站文章“如何判斷新生寶寶有沒有吃飽?”。

(二)重視寶寶大便排出情況:寶寶在生後早期體內產生的過多的膽紅素,經機體代謝後主要經由大便排出體外。如果新生兒生後早期胎便排出延遲或不通暢,每日大便次數少,少數情況下可發生胎糞性腸梗阻,則會加重寶寶的黃疸,甚至可由此發生病理性黃疸。

(三)注意檢測產婦血型和新生兒血型,及時發現由於母子血型不合所致的新生兒溶血病。最容易發生溶血性黃疸的母子血型是:母親為O型血,寶寶為AB型、A型或B型血;或者,母親為Rh陰性血,寶寶為Rh陽性血,且該新生兒不是第一胎。所以,如果產前已經明確孕婦是O型血或Rh陰性血(非第一胎),應警惕產後新生兒溶血病的發生,建議聽從醫生建議進行相關監測。

(四)結合寶寶體溫、吃奶情況和全身狀況判斷有無感染等其他病因:如寶寶有精神不好、發熱、餵養困難等情況時,要當心寶寶有感染,任何感染都可能會使寶寶的黃疸加重。另外,如果寶寶同時伴有進食差、體重增長慢、肝脾腫大、尿色黃、大便顏色灰白等情況,即為前面所述阻塞性黃疸,均為病理性的,都應及時就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