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豆產量這麼豐富,為何還要進口洋大豆?

1995年以前,中國一直是大豆淨出口國。2000年中國大豆進口首次超過1000萬噸,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此後幾年,中國的大豆進口額連續攀升,中國的大豆產量由原來的世界第一退居為繼美國、巴西和阿根廷之後的世界第四。

我國大豆產量這麼豐富,為何還要進口洋大豆?

為什麼我們國家的大豆產量十分豐富,卻需要進口洋大豆呢?

這要從2004年的一場大豆危機開始說起。美國大豆的質量比我們東北的黃金大豆要好,他的出油率要高六分之一左右,而且在03年之前特別便宜,甚至它的到岸價格要比我們東北黃金大豆便宜百分之十幾,所以只要放開大豆進口,東北的黃金大豆就將被洗劫一空。2003年8月,還有不到一個月大豆上市,美國農業部說天氣不好,將大豆庫存調低到20多年來的最低點。庫存量一降低,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美國大豆的產量要降低,華爾街的國際金融炒家就開始大量建倉。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的大豆價格從2003年8月的最低540美分,一路上漲到2004年4月的1060美分,創下了近30年的新高,這相當於中國境內價格從2300元/噸上漲到4400元/噸。

我國大豆產量這麼豐富,為何還要進口洋大豆?

大豆漲得這麼快,造成了中國的大豆壓榨企業非常恐慌,於是在2004年3月在4300元/噸的歷史高價附近集中“搶購”了800多萬噸大豆。為什麼在這麼高的價格下搶購這麼多的大豆?因為美國政府宣佈,他們大豆不能增產,當時國際金融炒家就通過他們控制的媒體、專家在中國散佈謠 言“趕快買,趕快買!要漲到5000塊一噸哦!再不買要漲到6000塊一噸哦!”,中國的壓榨企業對此感到非常恐慌,於是就在4300塊的時候大量搶購。2004年4月,在我們多數企業搶購完成之後,美國農業部又調高了大豆庫存,還是這些國際金融炒家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反手做空,開始瘋狂拋售大豆,大豆價格開始狂跌,甚至跌了一半。一般情況下,大豆壓榨企業90%的成本來自於大豆,資金大約有95%將用於採購原材料,因此大豆價格至關重要。大豆價格狂跌之後,有70%的壓榨企業破產出局。

我國大豆產量這麼豐富,為何還要進口洋大豆?

就在這個時候,國際四大糧商開始在中國攻城略地,趁機低價收購中國頻臨破產的大豆壓榨企業。在整個大豆的產業鏈上,四大跨國糧商(前文做過具體介紹)不僅控制 了我國大豆70%的加工能力,而且已經滲入到種植、貿易、流通等各個領域。經過這輪洗牌之後,逐步形成了四大糧商控股的金龍魚、魯花、福臨門等主要食用油品牌,目前我們市場上的食用油品牌85%都是外資控制,就此我們輸掉了這場大豆的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