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成功的文藝青年,把價值觀錘鍊成了一首歌

中國最成功的文藝青年,把價值觀錘鍊成了一首歌

許巍發新歌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由中國最成功的文青高曉松擔綱詞曲製作。歌是許巍唱的,但歌裡滿滿是高曉松的情懷和想象。

把高曉松評為中國最成功、最知名的文藝青年應該沒有爭議:近年他主講的網絡脫口秀《曉說》、《曉松奇談》追隨者甚眾,衍生系列圖書持續熱銷,已經成為了高曉松最重要的個人名片和資源整合平臺;他參與策劃、製作的《奇葩說》則開創了一種「辯論娛樂」的新節目形態,在 90 後、00 後群體內人氣極高,其火爆也標誌了純網綜藝節目對電視綜藝節目的比肩乃至反超;而他本人和多年好基友宋柯去年集體加盟阿里音樂分別擔任董事長和CEO,近一年的業績也是可圈可點,據說下個月還要一個影響產業模式的音樂平臺——

可他依然還是滿懷理想主義的文藝青(中)年。比如《曉松奇談》中濃濃的知識分子家國情懷、《奇葩說》裡不時閃現的理想主義價值觀,比如在喧囂的北京為愛書的人們開設了一家雜書館,比如多年間俗務纏身時仍然勤奮創作(雜文電影音樂),而且水準還頗高(光論歌就有《默》、《玫瑰與小鹿》、《橫衝直撞》),真是讓人羨慕(以及嫉妒但恨不起來)啊。

來具體看看作品。《生活》這歌顯然脫胎自高曉松(之母)的金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而此句亦是整首歌曲的「文眼」、Hook 句、以及創作出發點,不妨多著寫筆墨。高曉松在原句順勢添加的「田野」二字,在補足字數(形成對仗以及押韻)的同時並未破壞此句原本的意境,是很巧妙的改寫。旋律寫作上亦是精彩——兩句中的行文關鍵在於「眼前」和「遠方」,二者在字面、意象上皆有對比,且語音上都是音調上行(三聲是現代漢語四聲中音調最低的,連接二聲或一聲都會產生上行感),而高曉松在此搭配了旋律的上行跳進(四度 & 六度)且均達到了句內旋律高點,使得文字、語音、旋律三個層面的高點相互重合,理順了表達鏈條,也呈現出了精緻的形式美感。這也正是這班民謠前輩的老練之處,他們深諳民謠要義,即在文本具備相當深度(詩意)的前提下,要兼具旋律悅耳度和詞曲咬合度(旋律形態要和語音形態有關聯)。

有了這對 Hook 句,其他的發展就順理成章了,比如模進完成副歌后兩句,比如基於副歌段(的文字意象及旋律形態)反推出主歌段,比如用分段漸進式的編曲方式體現出歌曲的段落感,比如用樸實至極的吉他與飄渺迷離的電音 lead 形成色彩對比,比如用許巍自己的聲音進行八度旋律疊加以提升質感,等等。都是精妙且純熟的手法,對於高手而言倒也並不稀奇。

其實這歌更值得琢磨的在於其背後牽動的資源——

再說《曉松奇談》。《曉松奇談》作為當前最熱的綜藝 IP,既是文化產品又是推廣平臺。高曉松自己就曾經在節目裡多次推廣自己的著作、作品音樂會以及新歌(《默》、《玫瑰與小鹿》、《橫衝直撞》)等,但節目片頭這樣一個絕佳資源(「歷史不是鏡子,歷史是精子……」我早就背得滾瓜爛熟了),卻沒有搭配上與其價值相匹配的運營。做節目當然不能把所有的窗口都賣了廣告,但不賣給別人,推廣推廣自己也是好的。那麼做推廣的最好形態,就是主題歌。影視產品和其主題歌可以形成協同推廣效應(因為其傳播形態不同導致覆蓋面不同)這種文化產業基礎知識就不用我再贅述了吧。《曉松奇談》早就需要一首主題歌了,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非常適合(「歷史不是鏡子,歷史是精子」這詞無論如何也寫不成一首歌啊)。

從某種意義上講《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可以算碗雞湯,雞湯熬幹就是價值觀,而高曉松對自我價值觀的踐行幾乎就是在示範一百種喝雞湯的方法——充滿理想的文藝青年在遵循商業規律的前提下一樣可以獲得世俗的成功。文藝和商業並不對立,正如理想和現實並不對立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