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擁軍:整車物流平臺的三個門檻

經過幾年的市場探索,公路整車物流的商業模型越來越清晰。2015年,湧現出300多家車貨匹配平臺,但是今天所有的物流平臺介紹自己都要加上一句

“我們不是車貨匹配”。顯然,互聯網+物流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用什麼產品服務什麼客戶。

王擁軍:整車物流平臺的三個門檻

相比於快遞快運市場,整車市場雖然擁有2萬億的超大體量和發展空間,但目前還沒有一家超百億的巨無霸企業出現,這些都給了整車市場很多想象的空間。運滿滿和貨車幫從競爭到合併的歷程,更讓整車物流平臺充滿了吸引眼球的故事。

然而整車物流市場的競爭才剛剛開始,目前市場的任何一家都將面臨巨大的挑戰。整車市場到目前為止沒有巨無霸企業出現,不是沒有原因的:雖然完成整車服務在技術上的門檻不高,然而把規模擴大的門檻卻非常高,任何企業企圖在這個市場成長為巨無霸,都必須跨越這些門檻。

王擁軍:整車物流平臺的三個門檻


其中,有三個重要的門檻是所有整車物流平臺前進路上必然會遇到的障礙,短期也許可以忽視,但是長期來說跨越這三個門檻是未來能否成長為巨無霸企業的核心要點。

所有的整車物流平臺說到未來盈利言必稱後市場,賣車保險金融加油維修救援等等無窮想象空間。通過後市場增值業務變現確實是整車市場非常明確的一條路徑,然而並非是讓司機安裝一個APP就可以賣車賣保險。

這幾年市場的探索已經證明,純粹做信息撮合的平臺,在控制司機的話語權上非常弱,在撼動線下穩固的後市場生態上幾乎無能為力,單薄的會員費收入也缺乏太大的吸引力。僧多粥少是整車市場的常態,對於個體司機來說,誰能給他業務是壓倒一切的話題。唯有控制訂單和貨量分發權的平臺才能對司機形成強約束,所有的後市場生態的變現才有可能實現。

從這方面來說,傳統的基於穩定業務的大車隊早已在後市場變現方面摸出來很多成功的經驗。所有從互聯網信息平臺切入這個市場的在後期必然會轉向控制訂單,否則所有的後期變現的設想都無法落地。

控制訂單的難點在於客戶的需求的多樣性和服務內容的複雜度,走向控制訂單意味著企業的業務最終有著類合同物流的特點。這也是所有打著互聯網特色的平臺所不願意面對也不願意承認的方向,然而,最終物流的本質是服務,互聯網能優化物流,但不能完全取代線下的服務。

控制訂單的發展方向也意味著這個市場不會是一個贏家通吃的結果,會是一個多家共存的市場格局。

王擁軍:整車物流平臺的三個門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