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併購重組遭遇“三年之癢”

   據《上海證券報》11日消息,業績對賭這個玩法,是A股市場較為獨特的現象。表面上可以保護上市公司利益,本質上則有利於標的公司提高估值。因此,往往對賭期過後,標的公司就競相上演業績變臉,併購重組時的美好願景開始變成泡影。最近數月來,陸續出現了此類爆雷現象。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6年是A股市場併購大年,3年之後的2018年及2019年,成為上市公司業績承諾的集中到期區間。


A股併購重組遭遇“三年之癢”

  從併購標的個數上看,上市公司併購標的增多的同時,業績承諾的完成質量並沒有隨之提升,反而下滑顯著。根據併購數據統計,上述3年間,上市公司未完成業績承諾的次數佔比由16.86%增至30.11%。

  業績變臉之後,此前過高的估值將因此形成商譽減值風險,這一問題值得警惕。截至2017年底,剔除銀行及非銀金融,上市公司資產負債表上的商譽總值接近1.2萬億元,21家公司的商譽佔總資產之比甚至超過了50%,減值風險不可不防。具體到行業層面,據統計,截至2018 年一季報,傳媒、醫藥生物和計算機三個行業的商譽總規模超過1000億元。若將時間線拉長,2013年初起至今商譽規模累計增長幅度超過30倍的行業,包括了傳媒(43.2 倍)、休閒服務(34.4 倍)和電子(30.9 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