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成人不該為小學生的發財夢火上澆油

評論:成人不該為小學生的發財夢火上澆油

財富不可原罪,金錢並非魔鬼。

可家長如果恥於談錢、又或者瘋狂拜金,孩子的金錢觀恐怕就容易“生病”。5月16日,浙江杭州當地一所小學開展了《我有一個夢想》演講比賽。有學生表示將來要踢足球、要當醫生。其中,一名小學生語出驚人:“我的夢想就是發財!”

這還不算,孩子表示,“我不像前幾個人說的那麼偉大,發財了要去捐款”,“好不容易發了一筆財,給別人發?不太實際吧!”臺下家長髮出陣陣掌聲,學生家長邊拍邊感慨“完了完了,活得太明白了”;但也有網友表示,孩子這個年齡對金錢的認識太片面了。截至5月19日晚,這段視頻的播放量高達2000萬人次。

一個小學生的夢想能上“熱搜”,輿情民意熱捧的究竟是什麼?倘若要在“假作文”和“真性情”之間抉擇的話——這孩子的率真與坦然,確實叫人直呼過癮。真實的質樸之美,似乎永遠好過高度美顏的矯情。再一個,人性皆有私慾的一面。在這個價值多元的社會,表達對利慾的追求與嚮往,只要合法守序,也未必動輒得咎。

不過,“真”如果悖逆了“善”的前提,恐怕永遠也無法抵達“美”的境地。發財了要不要捐款——這個問題還算是問題嗎? 2018年4月25日,第十五屆(2018)中國慈善榜發佈,上榜慈善企業721家,2017年度合計捐贈約120.78億元。試想,如果有錢人都不捐款、不慈善,財富的第三次分配還會為社會公平與正義做加法嗎?為富者,當有仁愛之心。如果這個價值共識能早點進入孩子的認知,會鬧出如此私慾膨脹的精緻利己之論嗎?

夢想發財,這當然沒錯。在這個新時代,就是要鼓勵勤勞致富、奮鬥得福。

真正叫人不安的,不是孩子童言無忌的表白,而是座下家長肆無忌憚地起鬨與喧譁。這究竟是“孩子活得太明白了”還是“家長活得太糊塗了”呢?如果縱情釋放內心的“野獸”就是“活得明白”,那麼,在公交上、地鐵裡,還指望誰該為險境中的你伸出援助的臂膀?在孩子的“財富之夢”上,圍觀的家長恐怕不該如此沒有底線、喪失是非觀。德國漢堡大學心理學教授邁爾思曾提出,青年人應該掌握至少三大財富能力:正確運用金錢的能力、處理物質慾望的能力、瞭解匱乏與金錢極限的能力。想想大學校園裡的“裸貸”等財務亂象吧,從小財商教育缺失的結果,或許並不該以看客般的掌聲火上澆油。

中國從“重義輕利”的傳統義利觀中走來,加之“存天理、滅人慾”等理學思想的禁錮,正常的利益、正當的財富,確實曾被人為地“遮羞”起來。當開放的市場與封閉的財商教育形成對壘的時候,如果我們的學校和家庭不能教會孩子正確的財商技能,難免會讓孩子陷入幾個極端:要麼“物化”生活,盲目攀比、崇尚物慾;要麼利慾薰心,只見金錢、不見人情……多年後,傳銷或者套路貸鑽的空子,誰說不是當年那些家長們的“陣陣掌聲”鼓譟起來的呢?

當年,一本《富爸爸窮爸爸》火遍全中國,引發的追捧與反思,便是有關財商教育的諸般共鳴。而今看來,我們的財商教育之路依然任重道遠、路阻且長。從孩子的奇談怪論開始,教會孩子對待財富與金錢的正確姿態,每個家長,責無旁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