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考研,城市很重要?

很多同學考研的時候,會有兩種走向,先選城市再選院校,也有的同學是專門奔著某一所學校去的,只考慮到學校自身的環境。

個人因素

大家在報考時,首先要認真考慮自身的一個因素就是,畢業後,是否會選擇留在高校所在地工作。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我們發現70%的研究生就業是選擇本地就業。

地域因素

中國地大物博,有句老話說的好: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每個城市的高校培養的學生或多或少都會打上所在城市的烙印,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性格以及特點,因此當地研招辦對於當地的生源有著天然的親近感。

可能這樣說大家的觀點還有一些模糊。

例如首經貿、北工商、上海大學,深圳大學等一些學校,他們和外地的很多學校沒法比,但是由於先天的區位優勢,導致那裡的畢業生競爭力並不比其他外地名校差,甚至還有本地的過人之處。

大家此時是不是稍微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了,下面還有:

舉個例子,如果在北京、上海讀研,即使學校排名低,專業排名低,但你的導師在本地呆了這麼多年,也是有豐富的本地化人脈資源,給你推薦一個不錯的工作應該不難。而如果你在廣州讀研究生,你的導師就算想幫你,即使擁有北京、上海資源,也一定比較有限。

總之,你未來選擇的大學或者研招單位,不單單是這所大學、這個研招單位對你的教育,還要考慮你自身對畢業後的打算以及這所大學或者這個研招單位所在城市的綜合資源對你的教育。

你在一個城市上學,不管你是這個城市中哪所學校的學生,不管上的是名校還是普通院校,你都會受到這個城市的整體影響,這是你無法擺脫的潛在的影響。

但是在面臨選擇的時候很多同學會在糾結

“選擇大城市還是小城市?”

“選擇發達地區還是落後地區?”

“。。。。。。”

我們認為如果一定要進行地區的轉換,那麼一定要選擇比自己現在所在地區更發達的地區,比如從鄭州到北京,這種選擇很有可能需要犧牲你的專業和學校排名,因為競爭太激烈了,發達地區即使是比較差的學校,分數線都會比較高。但是這種轉化會給你帶來更多的機會,研究生本身就屬於高端人才,一定要選擇對於高端人才需求量特別大的地區,只有這種地方才能消費得起高端人才,擺在你面前的工作機會才足夠多、足夠好。

如果覺得北上廣深壓力很大,那麼你可以考慮選擇自己的家鄉,因為地區的轉換意味著成本,成本意味著要額外的付出。選擇在家鄉生活和工作,你的成本是最低的。比如如果你是大連的學生,並且是大連理工畢業的,那麼你基本可以在大連像海鮮一樣備受歡迎,公交車都要等你2分鐘。因為你是這個地區最好大學的學生,大家都很尊重你,家長請你做家教每小時都會多給10元錢。

如果你的家鄉是一個小城市,沒有像樣的大學,甚至沒有大學,如果你不打算選擇北上廣,就應該選擇離自己最近的考研熱點地區,比如,你的家鄉是赤峰,周圍沒有什麼好學校,那麼就可以就近選擇河北或東北,因為區域文化相近,生活習慣類似,而且交通成本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