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手錶時有哪些一不留神就會陷進去的“坑”?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把手錶看做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配飾,不少錶店也開始如雨後春筍般開遍大江南北,有多少錶店,以及有什麼品牌的錶店進駐,某種程度上,也成為衡量一個城市文化品位抑或消費能力的重要指標。

買手錶時有哪些一不留神就會陷進去的“坑”?

因此,有越來越的人開始光顧各種各樣的錶店,既有品類眾多的綜合錶店,也有不少品牌專賣店,當然,也會有一些相對比較受關注的大牌錶店。

在這個過程中,一些人開始對錶店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疑問,比如錶店裡面有哪些不易察覺、但是不小心就會陷進去的“坑”?比如一些汽車品牌的4S店,有時候把一些車型報價很低,但是如果真要購買的話,雜七雜八加進來需要消費的東西也不少,最後算下來其實也沒便宜多少,一些人會說:這就是“坑”。

其實買表時也有一些“坑”需要注意,一不小心,大把的銀子就投進去了,甚至有時候後悔都來不及。我們今天不妨一起來簡單梳理一下,幫助各位想要買表的人作為一個參考。

第一,我們的手錶是瑞士品牌。因為名錶眾多的緣故,瑞士似乎也成了高級腕錶的另一個稱呼。不管制表工藝行不行,但是在瑞士註冊個商標還是比較容易的,然後稱自己為瑞士品牌,從邏輯上看,沒有什麼錯誤,但是請您擦亮眼睛。

第二,我們的品牌有百年曆史。如果說自己有濃厚的歷史積澱,似乎可以助長人們對品牌的信任,所以很多品牌對於宣傳這一點都是樂此不疲,但是真相遠非如此簡單。拉開時間的長卷,其實有很多品牌都是起起伏伏,甚至有的一度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後來因為其他力量(比如資本)的介入,才使得品牌“起死回生”。

第三,我們的手錶一直都是傳統的奢華品牌。能夠戴上奢華品牌的帽子,自然可以讓自己身價倍增,但是一些鐘錶的品牌定位,也不是你想的那個樣子簡單。比如上個世紀的石英革命,因為對傳統鐘錶業打擊甚大,所以一些鐘錶品牌開始“華麗轉身”,或是拔高,通過提高自身定位避開石英錶的鋒芒,以求得生存。

買手錶時有哪些一不留神就會陷進去的“坑”?

第四,買手錶保值。相信很多人都會被這樣的說法迷惑住,畢竟誰都不想讓自己的錢打水漂。然而真相卻是,並非所有手錶都能保值,甚至絕大部分手錶都不保值。因此,真心不要想的太美,或許人家在說的別的手錶,而不是自己呢,所以大家也不要太當真。

第五,機械錶都不準,多好的表也不準。一些人買表其實很執著於手錶準不準,雖然真相也是所有機械錶都談不上也多準,甚至還趕不上幾十塊錢的電子錶。但是,問題也沒這麼簡單,為什麼PP和勞記可以在表壇傲視群雄,因為相較之下,人家除了奢華還比較準,比如目前每年通過瑞士天文臺認證最多的品牌就是勞,而PP自己搞的那個PP印記則比天文臺標準還要苛刻。

買手錶時有哪些一不留神就會陷進去的“坑”?

第六,買表有x折優惠。對於這一點,很多買表的人也要注意,據反映,一些錶店或是鐘錶品牌,為了這個折扣優惠的噱頭,玩起了先漲價在打折的遊戲。畢竟,每個人都喜歡折扣,喜歡優惠,因為抓住了這個心理,所以就可以投其所好了。

第七,我們是“十大名錶”。所謂“十大名錶”其實完全是商業噱頭,不同排名會有不同的標準,甚至個別不夠格的品牌還可以公關一些所謂媒體在評選所謂十大時也把自己加進去,比如其它九個都多少說得過去,而這個強行加進去的就可以趁此機會“鍍金”了。

第八,我們是自產機芯。嚴格來講,自產機芯就是自主機芯,也就是說,從機芯的設計,到機芯的製作,機芯的修飾等都應該由相關品牌獨立完成,但是一些人居然可以只把機芯的修飾或是改良當成自產機芯的內容,顯然是嚴重縮水了自產機芯的含義。

最後,也要為鐘錶說句公道話,畢竟市場經濟的本性是逐利的,而且不管是哪一個商品,幾乎都有這個特點,只是我們知道不知道,瞭解不瞭解而已。但是,有一句話是真理,那就是“天上永遠不會掉餡餅”,尤其是面對比較大額的消費,保持一顆理性的心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