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那些後繼無人的民間街頭手藝


中國是一個擁有者幾千年歷史文明的國家,它有著許多的民間街頭藝術。不過到了現在,有很多手藝都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尷尬境地。爆米花師傅挑著擔子,一頭放著一顆葫蘆狀的“炮彈”,另一頭放著火爐和風箱,走街竄巷。時而,“砰”地一聲,將米變成白白的爆米花。

油炸饊子的過程是和麵、發麵、搓條、油浸。將面搓捏成各種形狀,放入滾熱的油鍋中煎炸,炸成金黃、噴香、美味可口的饊子、麻花,令人垂涎欲滴。

康樂果是很多農村人的記憶,那時候經常會有外村人拖著一部機器來到村口,然後大人們就帶上白米給他,然後放到機器裡。一會兒過後,白米就變成了清脆的白色筒狀小吃——康樂果。

吹糖是指融化成100°C高溫的麥芽糖,經過吹糖藝人手口並用,五顏六色的糖料就變成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小動物。這是一個神奇的藝術,是一個古老的藝術,也是一個瀕臨失傳的民間工藝。

一張爐子,一個案報,“夫唱婦隨”。打燒餅是一項流水作業,它生產的燒餅香噴噴、油光光,有酥有甜又有鹹,令人垂涎欲滴。

現在的人鞋子壞了一點,很有可能就是丟掉然後再買新的。這要是放在以前,是非常浪費的事情,不到實在是修不了的情況,大家都會拿鞋子去給修鞋匠補一補。修鞋匠一般也不止會補鞋,一般的傢俱也都能修理。

在以前,無論城鎮、鄉村,婦女很少到理髮店理髮,當時主要靠一些從事絞臉手藝的婦女為她們絞臉。一根細線、一雙巧手,靠手、口配合,為婦女絞去臉部的汗毛、汙物等,使其臉部整潔、容光煥發。

麥秸民間工藝源遠流長,在一雙雙巧手裡,麥秸可以編織成草帽、草扇、手提包,提籃及裝盛五穀的器皿作生活用品,而在近代很多人會編制一些小玩意販賣養家餬口。

一把簡單不過的篾刀,卻功夫了得:砍、鋸、切、剖、拉、撬、編、織、削、磨,都是技術活。在一個高超的手藝人手裡,能做出許多精美的傢俱,裝扮綠色的生活。

捏麵人的基本行當是麵粉,刮子,竹簍,梳子和剪刀,他們通過靈巧的手,捏出了一輛五彩瘋癲的世界,這個神奇的魔法是一輩人美好的童年。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民間手藝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雖然經濟效益不高,但還是希望有人能把它們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