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只“攔路虎”堵門前,全國首批通過備案平臺難超400家

5只“攔路虎”堵門前,全國首批通過備案平臺難超400家

黑暗過後,黎明初現,2018年將迎來網貸行業備案元年。網貸截至2017年末,網貸行業累計正常運營平臺1785家,環比三季度1962家減少177家。但根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發佈的2017年第四期網貸評級報告顯示:從全國來看,能夠拿到首批備案的平臺或將不超過400家。

P2P評論瞭解到,有5項要求成為平臺跨越備案門檻的“攔路虎”。融360報告顯示,目前監管對於首批備案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五個方面:一、成立時間,2016年8月24日後成立的平臺和沒有收到整改通知的平臺原則上不納入本批備案;二、資金存管,平臺不僅僅要接入銀行資金存管系統,而且開展資金存管業務的銀行也要通過互金協會的測試;三、超額問題,在備案驗收前,超額項目必須清理或消化;四、淨值標,明確禁止設立淨值標;五、等保三級,平臺必須拿到公安部頒發的“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三級認證”。

據瞭解,2017年12月8日,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的《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在2018年4月底前完成主要P2P機構的備案登記工作,並且在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

隨著各地金融辦備案驗收文件的陸續出臺,已經有一些地方的平臺宣稱已經拿到了備案文件。例如,廈門一家平臺在官網披露,稱已經按照銀監會等部委政策規定,及地方金融辦指導已完成對平臺的整改,已經獲取正式備案文件。浙江也已經有兩家網貸平臺宣稱完成了機構備案登記信息確認,等待公示。

從備案的數量來看,監管層都沒有明確設置數量指標。上海已下發P2P平臺驗收指引,備案不設數量指標、合規一家、備案一家。北京備案只求質量,不求數量,通過一家備案一家,沒有數量額度等限制。

雖然已經臨近備案,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平臺沒有完成整改,即便監管層沒有設置數量指標,能夠首批備案成功的平臺數也是非常有限的。

融360網貸評級組預計,從全國來看,能夠拿到首批備案的平臺將不超過400家。目前,北京有500多家平臺拿到備案整改通知書,預計首批備案在100家以內、上海共有250多家平臺拿到備案整改通知書,預計首批備案平臺不超過100家、深圳首批在30家左右、杭州首批備案平臺在30家以內、福建首批不會超過30家、江西首批不超過10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