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說張翰無法成為實力派

今天,熱播大戲《溫暖的弦》終於結局。

最近因為劇的熱播,劇情的跌宕起伏,張翰飾演的霸道總裁再次成為了觀眾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負責任地說,在這部劇裡張翰演技方面的提升肉眼可見。情緒收放自如,細節把控張弛有度。看見他的成長嗶哥不由感嘆:

人只要活得夠久,真是什麼都看得見。

我為什麼說張翰無法成為實力派

但話說回來,即便張翰這次演技真的有所提升,嗶哥卻依然堅持張翰永遠無法成為實力派演員。

我之所以這麼說,主要因為四點——

1、熒幕形象固化

熒幕形象固化、飾演角色類型單一,霸總形象過於令人印象深刻,導致張翰的轉型之路困難重重。

出道至今,張翰“霸總”專業戶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2018《溫暖的弦》的佔南弦是霸道總裁。

2014《杉杉來了》 的封騰是霸道總裁。

2012年《勝女的代價》的湯駿是霸道總裁。

2007年《一起來看流星雨》的慕容雲海是預備級霸道總裁。

我為什麼說張翰無法成為實力派

他替代黃曉明,成為了觀眾們腦海中的“霸總第一人”。

我為什麼說張翰無法成為實力派

縱觀整個演藝圈,細數無數嘗試突破熒屏形象卻一再被大眾拒絕的偶像們。

前有黃曉明轉型失敗的血淚史,後有何潤東演啥都脫離不了“我最帥”的自我認同。

張翰想要逆天改命,翻身轉型的可能性幾乎為 0 。

我為什麼說張翰無法成為實力派

2、定位模糊

轉型面臨的另一難題,從張翰開始活動於娛樂圈便確定了,那就是公司對他的定位

在張翰所接演的作品中,流量劇佔了很大的比重。

被貼上“霸總”標籤,被冠以“偶像劇”、“流量劇”明星的定位,讓觀眾們很難接受其與“實力派”三個字一起出現。

我為什麼說張翰無法成為實力派

儘管張翰在有意識的提高自己的演技,但這努力對於他轉型實力派的作用微乎其微。

先說流量劇對演技的要求本就不高,只需照著劇本迎合觀眾喜好拍出來就好;再說演員自我發揮二度創作的空間相對較小,對演員本身的演技提升有相當大的制約。

說到這兒,突然想拿去年翻紅的潘粵明潘老師舉栗子。

在2005版的《京華煙雲》中,還是清純小生的潘粵明出演了劇中的曾蓀亞一角。雖然沒有爆火,但憑藉亮眼外形和不錯的實力讓很多路人都對他印象深刻。

我為什麼說張翰無法成為實力派

《京華煙雲》後的十幾年,潘粵明也嘗試過接演古裝、偶像、動作等各類電影中的不同角色嘗試轉型,但卻始終都沒有激起什麼大的水花。

直到2017年在《白夜追兇》裡,他一人分飾兩角的精湛演技讓觀眾們眼前一亮,引發二度躥紅,才完成了偶像派到實力派的完美轉型。

我為什麼說張翰無法成為實力派

如果說潘的翻紅是蟄伏多年後的華麗轉身,那張翰連轉身的機會都沒給自己留。

想轉型,又不想放棄可以賺得盆滿缽滿的流量劇、偶像劇。隔三差五以沒營養的作品主演迴歸熒幕,將觀眾對他的新鮮感揮霍地所剩無幾。

3、錯過了轉型的最好時機

可能對於演員來說,年齡並不是限制。但對於偶像、流量小生來說,年紀是轉型路上無法避免的巨大的阻礙。

如今“偶像”、“流量”等標籤頻頻遭到詬病

這讓楊洋、白敬亭、鹿晗、張藝興等擁有龐大粉絲量支撐的90後流量小生們對轉型實力派躍躍欲試。

我為什麼說張翰無法成為實力派

除了年輕一代演員們對自己的精準定位,和張翰年齡相當的明星中,彭于晏、黃軒等人更是早已嘗試了各種不同角色,進入了偶像轉型實力派的後半段過程。

拿彭于晏來說,《乘風破浪》、《湄公河行動》裡能明顯看到他的演技在逐步上漲,他也憑藉演技上的成長獲得了肯定。

我為什麼說張翰無法成為實力派

對於他在即將上映的姜文導演的新電影《邪不壓正》中的表現,許多觀眾表示非常期待。

雖然至今為止彭于晏的轉變大部分停留在外形上,對於層次更深的角色還需要磨練,但至少他已經處於過程中。

對比現在剛開始動作,並且效果並不明顯的張翰來說,他的轉型多少有點晚了。

我為什麼說張翰無法成為實力派

比如在同樣的轉型之作《戰狼2》中,因為演技、觀眾對他的印象、臺詞等多重影響,張翰成功地將自己塑造成了一個搞笑擔當!

我為什麼說張翰無法成為實力派

迎面湧來的一部部張翰主演的霸道總裁作品,每次都將剛剛邁向轉型的他一個反手拍死在沙灘上。

4、年輕實力派當道

即便不願承認,年輕一代實力派的後起之秀早就在演藝圈裡站穩了山頭——

論觀眾緣,張一山童星出道,老中青觀眾通殺,口碑不錯臉熟觀眾緣兒好。

我為什麼說張翰無法成為實力派

論經驗,打小在片場長大的董子健面對鏡頭已經相當老練。董子健聰明,有天賦,因為家庭原因從小泡片場,面對鏡頭比同齡演員穩很多。

我為什麼說張翰無法成為實力派

論天賦,94年出生的彭昱暢先在《閃光少女》憑藉自己合格的演技被觀眾注意,又因為《演員的誕生》中不俗演技被評委誇讚,讓陶虹親自導戲捧。

我為什麼說張翰無法成為實力派

年輕演員們勢頭正勁,根本沒給到現在還在糾結要如何成功轉型的張翰絲毫喘息的機會。

我們都聽過“出名要趁早”這句話,嗶哥一直覺得它非常適用於娛樂圈。而現在看起來,“轉型要趁早”似乎也很適用於在娛樂圈活動的有想法轉型的流量明星。

我是說了張翰無法成為實力派,但沒有能篤定他不會憑藉自己的努力完成一次華麗的轉身。

或許是幾年,或許幾十年。如果有一天他真的成功轉型,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不會吝嗇自己的讚美。

如果有那天,嗶哥第一個站出來為你鼓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