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家庭四強爭雄:海爾、阿里、小米、華為誰能搶下階段“賽點”

據研調機構Juniper Research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智慧家庭市場規模將達710億美元,而中國市場佔比將達32%。物聯網時代下,智慧家庭已成為億萬級市場。

事實上,智慧家庭概念誕生已經有將近20年的時間,巨大的潛在市場不斷引來各方“獵食者”,其中不乏大科技企業、初創新貴、家電龍頭,但卻始終離真正普及有一段距離。

有專家對此分析稱,智慧家庭市場參與者的發展軌跡必須經歷由核心產品到建立生態平臺的過程,“單品智能——成套互聯——場景定製——生態服務”是迭代進化的必由之路,只有完成了這一過程,智慧家庭才有可能迎來真正意義上的“引爆”。

那麼,作為國內智慧家庭領域探索的佼佼者,海爾、阿里、小米與華為的探索現狀如何?它們手中又握有怎樣的底牌,有望助力其率先突出重圍,拿下這場反覆加熱但冷卻多輪,遲遲未能引爆的智慧家庭“攻堅戰”?

智慧家庭四強爭雄:海爾、阿里、小米、華為誰能搶下階段“賽點”

模式發展階段圖示

阿里:承包物聯網“基建工程”,要做智慧家庭“萬物智聯”

2015年4月2日智能生活事業部的成立,算得上是阿里全面進軍智慧家庭領域的正式信號。這一年阿里在智能化戰略中明確提出了“全力打造智能生活生態圈”的目標,面對相對缺乏產品技術和製造基因的現狀,阿里選擇通過整合硬件孵化能力、軟件服務能力及電商銷售能力,為其他企業帶來“一站式”解決方案,加速其智能化進程。

此後阿里還發布了“智能生活開放平臺”,幫助設備實現聯網基礎上的互聯互通,為用戶提供諸如離家模式、睡眠模式等完整的場景化智能服務。可以看出,阿里是想要搭建實現萬物智聯的基礎底層架構,所有智能設備的數據傳輸儲存和進程、售後管理等都可以在這一平臺上實現。

就在2018年3月,阿里再次扔下一枚重磅炸彈,宣佈全面進軍物聯網領域,並將自身定位為物聯網基礎設施的搭建者,計劃在未來5年內聯接100億臺設備。據悉,這100億臺的智能設備將覆蓋多品牌、多品類的產品,並利用阿里自身AI、大數據、語音等技術能力的集成,以及音樂、雲食譜、地圖等服務資源的引入,支持開發者快速搭建自有應用系統,構建智能生活開放平臺。

智慧家庭四強爭雄:海爾、阿里、小米、華為誰能搶下階段“賽點”

基於這一平臺,阿里將能為用戶快速搭建豐富的場景應用。以智能空氣環境管理為例,通過傳感器收集用戶家中溫度、溼度、潔淨度、新鮮度等數據信息,阿里雲IoT將可以綜合用戶的行為判斷為其提供健康舒適的居家空氣環境。

在試圖用操作系統、物聯網開放平臺撬動智慧家庭百億聯接規模的同時,阿里也在進行著自有智能硬件的入口嘗試,去年雙11推出的智能音響天貓精靈目前銷量已經突破200萬。

但顯然這種“賠本賺吆喝”的方式並不是長遠之計,而選擇智能音響作為智慧家庭的硬件突破口似乎也只是阿里的無奈之舉,畢竟在“百箱大戰”中混戰,它的差異化優勢並不突出,研發技術制約、投產週期長等智能硬件方面的缺失將是其短時間內難以突破的藩籬。阿里能否在承擔物聯網基礎設施搭建者角色、打造智能生活開放平臺的同時,實現硬件入口突破並邁入生態服務階段,目前看來仍是一個未知數。

小米:專注“鐵人三項”,要做智慧家庭“玩家市場”

成立於2010年的小米,用4年時間登頂國內第一大智能手機品牌,但經歷了短暫的爆發期後,2016年起小米手機出貨量下滑,從全球估值最高的“獨角獸”變成為“獨角屍”(unicorpse,指估值逐漸萎縮的獨角獸公司)。

幾乎在同一時間,小米在2013年底佈局的智能家居生態鏈開始初見成果,而這也成為了幫助其完成“史詩級”逆襲的關鍵所在。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7月,小米已經投資了89家生態鏈企業,其中30家已發佈產品,16家年收入過億,3家年收入過10億,4家成為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這些生態鏈公司幾乎覆蓋了全部的智能硬件領域。

而經過多年發展,小米已經形成了“硬件+新零售+互聯網”三線並進的形式,全面助力智慧家庭發展。“我們實際上是一個鐵人三項的公司,這個商業模式造就了小米的成功。”雷軍曾這樣總結道。具體來說,在硬件方面小米選擇用“尾貨生意”所帶來的低成本優勢作為切入口,通過自有、生態鏈以及生活耗材三類產品,完成智慧生活圈的多個開放入口布局。

智慧家庭四強爭雄:海爾、阿里、小米、華為誰能搶下階段“賽點”

在新零售領域,小米採用的則是線上有品、小米商城等全網電商、線下小米之家的全渠道佈局。其中從2016年開始迅速鋪開的線下小米之家,憑藉“爆品、高顏值、高性價比”的特點,迅速獲得成功。截止2017年11月,小米之家已經開設237家,未來三年目標開設1000家。而作為智慧家庭生態鏈的“連接器”,互聯網領域小米的探索則更多的是搭建硬件架構平臺,實現增值服務的變現盈利。至此為止小米已經成功打造了一個智能家居龐大生態環境,併成為智慧家庭巨頭混戰中不容忽視的力量之一。

但有分析認為,面對“價格敏感度低,質量及體驗敏感度高”的智慧家庭市場,小米絕大部分的“後裝式”智能產品僅能實現傳感、定時、遙控等簡單操作,輕資產、主打發燒友的玩家市場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難以達到智慧家庭場景體驗感的及格線。除此之外,即使目前小米已經擁有全屋互聯網家電品牌雲米,但包括家電品質、上門安裝以及售後服務等也是小米明顯的短板。

可見小米要想成為智慧家庭競爭中的“優勝者”,首先要做的就是補齊這些短板,目前看來確實任重而道遠。

華為:堅持聯接主航道,要做智慧家庭“普通話”普及者

對於智慧家庭市場,華為的目標從一開始就很明確,就是做好“聯接”,Huawei Hi Link聯接協議以及Huawei Lite OS物聯網操作系統就由此而生,其中Hi Link協議就是聯接各種智能產品的“普通話”,而Lite OS就是智能產品的“大腦”,藉助這兩大核心能力以及手機端口的先天優勢,華為雖然進入這一領域時間晚,但發展不算落後。

通過向開發者、硬件廠商、雲服務提供商公開Hi Link SDK、Lite OS源碼以及智能家居雲,華為建成了Hi Link智能家居生態矩陣,藉此以路由器聯接夥伴硬件,以雲聯接服務,以手機等入口產品聯接人,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閉環。

據瞭解,目前接入華為Hi Link協議的WiFi類智能家電設備覆蓋50餘個領域,已達300萬~400萬臺,積累用戶2000多萬。不同於小米“小而美”策略,華為對進入Hi Link協議的智能家居產品設置了比較高的門檻,即每一個領域必須是行業前三,預計到2018年底將覆蓋1000款產品。

2018年將是華為智慧家庭快速落地的一年,3月份推出“百億計劃”被認為是其加強市場佈局的強烈信號。據瞭解,該計劃將藉助華為雲、端、芯的技術優勢,為用戶構建全場景的智慧生活,目標三年內實現Hi Link家電設備百億美元流水。

智慧家庭四強爭雄:海爾、阿里、小米、華為誰能搶下階段“賽點”

與“百億計劃”同時透露的還有華為未來一年的發展目標,即打造和實現更好的用戶體驗、更多入口覆蓋、更寬銷售渠道、更廣聯接。一旦該戰略計劃推進順利,那麼以Hi Link為核心的聯接將能夠控制家庭智能家居入口,但看似美好的佈局背後其實存在著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那就是高門檻篩選後的行業翹楚們是否會毫無保留地接入華為生態體系?事實上,包括海爾在內的諸多品牌都在積極推動自家智慧家庭生態體系搭建,選擇被其他平臺擁有還是自建平臺,答案其實顯而易見。

曾經華為殺入智能家居的第一件事是明確邊界,即堅持主航道,只做聯接,上不碰服務,下不碰硬件。事到如今,這道“邊界”到底是優勢還是絆腳石,可能需要重新衡量。

海爾:圍繞用戶精做體驗,要做智慧家庭第一生態品牌

面對智慧家庭的巨大藍海,絕大多數家電企業選擇乘勝追擊,其中海爾轉型探索最早,並獨闢蹊徑把用戶作為了賦能智慧家庭的關鍵。自2014年3月正式啟動U+智慧生活戰略,推出全球首個智慧生活開放平臺U+以來,可以看出海爾在智慧家庭領域的佈局一直在圍繞“用戶”這個關鍵詞進行著迭代。

從最初的單品家電智能,如2015年率先推出互聯網冰箱馨廚;到成套家電的智能,如2016年實現煙灶聯動的智慧廚電上市;再到2018AWE發佈“4+7+N”全場景定製化成套智慧解決方案,在全球範圍內做到了唯一可提供成套智慧方案、唯一可實現場景個性化定製……可以看出,與此前分析過的科技或通信類企業不同,家電起家的海爾更注重智慧家庭能夠帶給用戶的體驗,“硬件+軟件+服務”的生態模式是海爾的主方向,這也使得海爾得以領先其他企業,成為目前唯一真正邁入“生態服務”階段的企業。

據悉,目前海爾將自身的智慧家庭定位為物聯網時代第一生態品牌,以及全球用戶美好生活第一解決方案提供商。從這個定位中可以看出,在海爾的認知中,健康的食物、純淨的水、新鮮的空氣、舒適安全的環境等才是用戶對於智慧家庭的最根本訴求。因此在場景定製之外,海爾目前以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智慧家庭探索將圍繞“生態服務”展開,即從圍繞用戶家庭內部的“小生態”轉向打造全場景、全生態、全週期的智慧家庭成套解決方案,力圖用衣食住行娛的最佳體驗為用戶定製物聯網時代的美好生活。

具體來看,全場景指的是海爾為用戶提供的不再是智能設備硬件的碎片化拼湊,而是基於客廳、廚房、臥室、浴室4大物理空間和空氣、安防等7大全屋解決方案,所帶來的N種智慧生活全場景的定製;全生態則是針對第三方生態資源來說,海爾探索的是共贏增值的路線,也就是在共同為用戶創造價值的基礎上,形成閉環迭代的共創共贏生態圈;而全週期

則代表了海爾對於用戶的重新定義,即從賣產品的顧客到提供終身服務的用戶,並通過不斷交互用戶需求驅動智慧方案和場景自我迭代升級。

智慧家庭四強爭雄:海爾、阿里、小米、華為誰能搶下階段“賽點”

舉例來說,作為智慧廚房場景中樞,馨廚冰箱承擔的將不再是食物儲存的單一功能,而是變身“美食生態管家”,現摘蔬菜、新鮮肉食等生態資源可以根據用戶需求“一鍵下單”,2小時內新鮮的食材就能送貨上門,此外包括食材如何儲存、如何吃的健康、菜餚如何做等,用戶都能在智慧廚房生態中找到個性化的定製方案,生態資源方也能在這一過程中實現共贏。

與此同時,作為全球第一白電品牌所累積的用戶資源、製造優勢等也被海爾充分應用在了智慧家庭的迭代和推進過程中。依託物聯網第一社群交互平臺順逛、國家第一工業互聯網示範平臺COSMOPlat以及智慧家庭行業人工智能第一平臺U+的三大平臺支撐,海爾智慧家庭可以在零距離交互用戶需求的基礎上,完成智慧家庭產品服務的快速精準落地,以及場景的快速迭代。

據瞭解,目前海爾智慧家庭的網器銷量已突破2.1億件,為用戶定製出200+套智慧家庭場景,全球終端用戶達到1.3億人,每天產生的網器大數據也突破了4000億次。此外,青島海爾近期發佈的2018年1季報也首次對外披露生態收入。1季報顯示,期內公司實現生態收入6.2億元,其中U+智慧生活雲平臺收入0.54億元,同比增長140%。

智慧家庭四強爭雄:海爾、阿里、小米、華為誰能搶下階段“賽點”

物聯網的目的是人聯網,連接的目的是為用戶服務,作為智慧家庭生態服務階段的“探路者”,海爾顯然對這一點已經有了清楚的認知,而這也成為了其區別其他競爭對手的最大差異化優勢。

總結:

目前智慧家庭領域的真正競爭才剛剛開始,而平臺生態必然將成為未來競爭的核心戰場,不論是從哪個領域起家的玩家都將圍繞於此展開激烈同時全新的競爭,是後來者居上還是先頭部隊持續引領?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歸根到底還是在終端用戶手中,因為智慧家庭本質上就是用戶市場。

也就是說,誰能率先引爆雖然仍是未知數,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智慧家庭領域的生態佈局一旦找準並切中用戶的真實體驗和需求,將有望在短時間內完成引爆。這樣看來,始終圍繞用戶需求佈局,且已進入生態服務階段的海爾已經率先拿下“賽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