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發明於中國,簡單實用,你知道什麼是標準的筷子嗎?

“筷子”應該是中國古代最成功的發明吧。

也許有人對此嗤之以鼻,覺得筷子算哪門子的發明,不就是一種吃飯的工具嗎。客官,請您耐心的看完這篇文章,我會從筷子的歷史、習俗還有怎樣正確衛生的使用筷子,比如筷子用久了要不要換,筷子變色了是什麼情況等等,為您好好講解“筷子”。看完這些,你會發現“筷子”絕對是中國古代最成功的發明之一。


“筷子”發明於中國,簡單實用,你知道什麼是標準的筷子嗎?

“筷子”發明於中國,從目前出土的文物和歷史文獻來看,中國最早使用的餐具是勺子,距今8000年,其次是叉子,距今4000年,而筷子的使用上限還無法確定,但至少有3000年曆史。 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筷子是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出土的銅筷子。

民間關於“筷子”的發明者是誰有幾個傳說,一說姜子牙受神鳥啟示發明絲竹筷,一說妲己為討紂王歡心而發明用玉簪作筷,還有大禹治水時為節約時間以樹枝撈取熱食而發明筷子的傳說。

姜子牙

“筷子”發明於中國,簡單實用,你知道什麼是標準的筷子嗎?

傳說姜子牙一大把年紀了,還是隻知道釣魚,在家啥事都不幹。釣魚也不錯啊,每天有魚吃,多了的魚還能賣錢換點別的家用。可姜子牙釣魚跟別人不同,他用直鉤釣魚,魚鉤離水面有三尺高,還沒有魚餌,這樣能釣到魚才怪。所以姜子牙每天早上興高采烈的出去釣魚,晚上又樂呵呵的回來,可魚沒釣到一條。

這樣的日子,姜子牙的老婆過不下去了,於是她想毒死姜子牙然後改嫁。一天姜子牙又兩手空空而回,老婆說:“你餓了吧?我給你燒好了肉,你快吃吧!”姜子牙確實餓了,就伸手去抓肉。窗外突然飛來一隻鳥,啄了他一口。他疼得“阿呀”一聲,肉沒吃成,忙去趕鳥。當他第二次去拿肉時,鳥又啄他的手背。姜子牙犯疑了,鳥為什麼兩次啄我,難道這肉我吃不得?為了試鳥,他第三次去抓肉,這時鳥又來啄他。姜子牙知道這是一隻神鳥,於是裝著趕鳥一直追出門去,直追到一個無人的山坡上。神鳥棲在一枝絲竹上,並呢喃鳴唱:“姜子牙呀姜子牙,吃肉不可用手抓,夾肉就在我腳下……”  姜子牙聽了神鳥的指點,忙摘了兩根細絲竹回到家中。這時老婆又催他吃肉,姜子牙於是將兩根絲竹伸進碗中夾肉,突然看見絲竹噝噝地冒出一股股青煙。姜子牙假裝不知放毒之事,對老婆說:“肉怎麼會冒煙,難道有毒?”說著,姜子牙夾起肉就向老婆嘴裡送。老婆臉都嚇白了,忙逃出門去。

姜子牙明白這絲竹是神鳥送的神竹,任何毒物都能驗出來,從此每餐都用兩根絲竹進餐。此事傳出後,他老婆不但不敢再下毒,而且四鄰也紛紛學著用竹枝吃飯。後來效仿的人越來越多,用筷吃飯的習俗也就一代代傳了下來。

這個傳說多少與史料不符,應該是民間崇拜姜子牙的產物。殷紂王時代已出現了象牙筷,姜子牙和殷紂王是同時代的人,既然紂王已經用上象牙筷,那姜子牙的絲竹筷也就談不上什麼發明創造了。不過有一點卻是真實的,那就是商代民間以竹為筷。

妲己

“筷子”發明於中國,簡單實用,你知道什麼是標準的筷子嗎?

傳說商紂王喜怒無常,吃飯時不是說魚肉不鮮,就是說雞湯太燙,有時又說菜餚冰涼不能入口。結果,很多廚師成了他的刀下之鬼。寵妃妲己也知道他難以侍奉,所以每次擺酒設宴,她都要事先嚐一嘗,免得紂王鹹淡不可口又要發怒。

有一次,妲己嚐到有幾碗佳餚太燙,可是調換己來不及了,因為紂王已經來了。妲己為討得紂王的歡心,急中生智,忙取下頭上長長玉簪將菜夾起來,吹了又吹,等菜涼了一些再送入紂王口中。這時,紂王的荒淫無恥就表現出來了,他認為由妲己夾菜餵飯是件享樂之事,於是天天要妲己如此。妲己投其所好,讓工匠為她特製了兩根長玉簪夾菜,這就是玉筷的雛形。以後這種夾菜的方式傳到了民間,便產生了筷子。

這則傳說,不像第一個傳說充滿著神話色彩,而比較貼近生活,有某些現實意義,但依然富於傳奇性,也與史實不符。考古學家在安陽侯家莊1005號殷商墓中發掘出的鋼箸(筷),經考證其年代早於殷紂末期的紂王時代,顯然,筷子既不是紂王發明,也非妲己創造,應是更早的產物。

大禹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大家應該都知道。大禹經常在野外用餐,有時時間緊迫,等獸肉剛燒開鍋就急欲進食,然後開拔趕路。但湯水沸滾無法下手,就折樹枝夾肉或粉粢(米飯)食之,這就是筷箸最初的雛形。傳說雖非正史,但因熟食燙手,筷箸因運而生,這是合乎人類生活發展規律的。

《禮記》鄭注云“以土塗生物,炮而食之”。這是把穀子以樹葉包好,糊泥置火中烤熟。有專家認為這種烤食法也推動了箸之形成。當先民把包好塗泥的穀粒置火灰中烤時,為使其受熟均勻,不斷用樹枝撥動,我們聰明祖先也就是在撥動原始爆米花的過程中得到啟發,天長日久,筷箸的雛形也漸漸地在先民手中出現。

這當然是推測,因為新石器時代末期進入到夏禹時代還沒有文字,當時無法記錄箸之發明過程,但飲食專家的這些推測是不無科學道理的。

隨著歷史的發展,飲食烹調方法不斷改進,其飲食器具也隨之不斷髮展,而筷子也就應運而生。

我們的祖先發明筷子與食物有關。中華民族很早就開始了農耕生活方式,主要作物是適應性強的穀子(黍)。黍類糧食有兩大特點,一是顆粒小,二是粗糙的外皮不易被除去。在最初的時候,我們祖先可能是將穀粒(小米)搗碎煮粥食用的,往往還要摻雜一些野菜、樹葉之類一起煮,以便改善口味,並節約糧食。而這樣吃的時候,很容易將一些調味的雜物吃進嘴裡。“筷子”能很容易的將米粒分離出來,這就是我們的祖先發明筷子的關鍵所在。

“筷子”發明於中國,簡單實用,你知道什麼是標準的筷子嗎?

西方人最早是遊牧民族,食物是烤熟煮熟的肉塊,可以切成小塊拿在手中進食。印度人的主要食物是稻米,容易去殼,可以蒸煮成團,同樣可以用手抓著是進食。而由於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的祖先很早就發明的餐叉來取代用手進食,戰國後期,餐叉又被筷子取代。隨著現代中國的勢力越來越大,軟文化漸漸滲透到世界各國。由於筷子的簡單易用性,必將成為未來世界最流行的飲食餐具。

標準的中國筷子

長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慾,以示與動物有本質的不同。筷子一頭圓、一頭方。圓的象徵天。方的象徵地,對應天圓地方;這是中國人對世界基本原則的理解;手持筷子時,拇指食指在上,無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間,是為天地人三才之象,這是中國人對人和世界的關係理解。

“筷子”發明於中國,簡單實用,你知道什麼是標準的筷子嗎?

筷子的習俗

使用筷子有很多禁忌,比如三長兩短、當眾上香、交叉十字等等,就不一一細說。各地風俗不同,都有自己不同的禁忌與習慣。

比如我們湖北,筷子是不能橫放在碗上的,因為只有在祭拜死人的時候才這樣放。還有如果吃飯的時候,多拿了一雙或者幾雙筷子,就預示著明天會有客人。

使用筷子的國家

“筷子”發明於中國,簡單實用,你知道什麼是標準的筷子嗎?

世界各國以筷子為日常飲食工具的,有中國、朝鮮、韓國、日本、越南、蒙古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人。其它國家飲食工具大致分為兩種,使用刀叉勺子的西餐體系的歐美和拉丁美洲國家;使用手抓飯的國家,包括非洲、西亞、印度、東南亞除了越南、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華人以外的所有國家。

“筷子”發明於中國,簡單實用,你知道什麼是標準的筷子嗎?

筷子的衛生與選擇

筷子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屬、塑料等材料製作。

如何選購筷子

  1. 不可選購塗彩漆的筷子,因為塗料中的重金屬鉛及有機溶劑苯等物質有致癌性,會隨使用的磨損而脫落,井隨食物進入人體。

  2. 塑料筷子的質感較脆,受熱後容易變形.熔化,從而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3. 骨筷質感好,但容易變色,而且且價格也比較昂貴。

  4. 銀質、不鏽鋼等金屬筷子太重,手感不好,而且導熱性強,進食過熱食物容易燙傷嘴。

  5. 竹筷無毒無害,非常環保,因多數人無法判斷油漆是否健康,建議儘量選擇本色無油漆筷子。木筷儘量選擇密度較高紋理細緻的。但由於材質原因,竹筷、木筷不容易清洗,會被病微生物汙染,應經常消毒。

“筷子”發明於中國,簡單實用,你知道什麼是標準的筷子嗎?

筷子的清潔

首先,一家人儘量不要混用筷子。因為混用的話,容易造成一些疾病的交叉傳染。

其次,清洗筷子要徹底。許多中國家庭洗筷子都很“豪爽”,整把的筷子放在水龍頭下搓,之後往筷子筒裡一插就算洗好了。殊不知,這樣筷子上很容易滋生細菌,並隨食物進入人體,危害人的健康。正確的洗法應該是:用洗潔精仔細搓洗筷子,瀝乾水後,再放進筷子筒。而且,筷子筒應該選擇鏤空、底部不積水的,並做到經常清洗、消毒。

最後,筷子要勤更換。在不少家庭中,一雙筷子使用兩三年是常有的事。但筷子一旦用久了,表面就不再光滑,而且經常搓洗也容易使筷子變粗糙,出現許多細小的凹槽,非常容易殘留細菌。因此,筷子最好每半年就更換一次。

一次性筷子時間長了會滋生各種黴菌,所以不可長期使用。

如果筷子上出現非竹子或木頭本色的斑點,表示該筷子很已發黴變質,不可繼續使用。

筷子顯得潮溼,或者出現彎曲、變形,則表示已受潮或擱置時間太長,很可能已過了保質期。

聞一聞,若有明顯的酸味,是受汙染或過期的標誌,不可繼續使用。

筷子顏色發生變化,表示材質本身性質一定發生變化。而造成顏色變化的因素通常是使用過程中食物、洗滌劑及空氣、出餐櫃內殘留物附著而導致的。另外,細菌的長期堆積也是發生顏色變化的主要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