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你的擔當哪裡去了?

男人,你的擔當哪裡去了?

網上一則新聞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13歲的小磊從小隨父母和奶奶生活在上海,去年扒火車逃學到嘉善,奶奶趕過去接他,告訴他:有奶奶在,不用怕你爸!從此小磊逃學成了家常便飯。爸爸辭職將小磊轉學到了老家,日前孩子又逃學到了杭州。爸爸很無奈:我真的是無能為力!

好一個“無能為力”!

面對母親的隔輩護短,面對兒子的頑劣叛逆,一句“我真的無能為力”結束。三歲小兒皆會背:“養不教,父之過。”試問:男人,你的擔當哪裡去了?

01莫把教育責任推給老人

很多三世同堂的家庭,年輕父母因為打拼事業或者忙於生計,生完孩子之後,就將照顧、教育孩子的責任一股腦兒地全部推給了老人。

我上次回家,周圍鄰居家的嬸子、大媽幾乎人手一個娃,不是孫子就是外孫,個個都寵愛得不得了,恨不能把天上的星星摘下送給孩子。這些孩子的爸爸媽媽都在外面上班,他們少則三五天回家一次,多則十天半月,而且每次頂多只待一兩天,大多數時間,孩子是跟著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生活的。時間久了,這些孩子習慣了老人們的寵愛,理所當然地當上了自家的“小皇帝”、“小公主”,說一不二,無人反駁。就算爸爸媽媽偶爾來點反對之聲,也在長久對孩子的想念與虧欠中消聲了。

沒有了正確的教育之聲,孩子三歲之前的世界觀是錯亂的,直接影響了孩子日後新的世界觀的形成。這種現象究其原因,普遍是由父母早期對孩子教育的缺席所導致的。

“隔輩親”本就是人之常情,加上從小到大的陪伴更加加深了這份情感。常聽人說“棍棒底下出孝子”, 很少聽說“棍棒底下出賢孫”。想讓老人育孫如育兒,很少有人能做到。就像新聞中小磊奶奶對小磊的“護犢子”——就算是親兒子也不能動我孫子分毫,老人的做法固然有其不當之處,卻在情理之中,隔輩親可以理解。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父母之職,無人可替。

男人,你的擔當哪裡去了?

02有一種孝順可以說“不”

新聞中小磊爸爸的一句無可奈何,讓我猜想他肯定是一個特別孝順的兒子,孝順到明知道自己母親的做法是錯誤的,都不敢硬氣地跟母親說“不”。

這位父親,面對兒子的第一次逃學,迫於母親的維護,他選擇原諒;面對兒子接二連三地逃學,迫於母親的維護,他還是選擇原諒。為什麼一個13歲的孩子可以一次次肆無忌憚地挑釁自己的父親和學校制度呢(大多數孩子對於學校制度還是有著畏懼心理的)?因為“有奶奶在,不用怕你爸!”因為“有你爸在,他會搞定學校。”

我想問這位爸爸:“這就是你孝順母親的方式嗎?明知母親這樣做不對,明知這樣做的後果是毀了孩子,你卻依然選擇順從母親,不敢和母親說“不” 。”當然,我並不是挑唆他和母親開戰,說“不”的方式有很多種,選擇最對自己母親脈路的那一種。

假如在小磊第一次逃學的時候,這位父親你勇敢地對自己的母親說“不”,堅決地回應兒子這麼做“不可以”,還會有以後的再三再四嗎?

教育孩子最忌“優柔寡斷,留有餘地”。孝順父母最忌“不分是非,盲目順從。”因為有一種孝順可以說“不”。

03別用你的縱容給孩子鑄一顆玻璃心

05年冬天,大學同學小李突然打電話告訴我:我們同校的一位女同鄉紅臥軌自殺了。聽到這個消息,我第一反應就是他在跟我開玩笑。那麼開朗的一個女孩,怎麼會突然自殺呢?而且還是採取臥軌這麼殘忍的自殺手段。可是當聽到他牙齒髮抖的聲音時,我便懷疑了。我問他:“紅為什麼自殺?”因為我始終不相信紅會自殺。小李家和紅家離得很近,沒上大學之前他們就很熟悉。小李說:“紅從小在她奶奶家長大,什麼事都是她奶奶替她做,別看她在學校挺好,一放假回家,立馬就變成小嬰兒。這次好像是因為在家有什麼事情不順心,一時想不開就去臥軌了,嚇死我了!”

何止小李被嚇到了,我也被嚇到了。一時不順心,就去臥軌,這得是多麼脆弱的玻璃心啊?這讓含辛茹苦照顧她成人的奶奶情何以堪?也讓她的父母做何感想?怪自己甩手縱容奶奶的嬌慣,親手為女兒鑄了一顆玻璃心?!

同樣,13歲的小磊,思想、心智還不成熟,約束力和責任感還不強,卻在一次次的縱容下,稍不如意,立馬逃學自我釋放,多麼任性的玻璃童心!長此以往,何談約束力和責任感?“天大地大我最大,你們能奈我何?”可是社會不是你家,不會時時有奶奶出面維護,更不會有爸爸替你善後。既然不能一生為之遮風避雨,那就別用你的縱

容給孩子鑄一顆玻璃心。

男人,你的擔當哪裡去了?

結尾:請扮演好自己的每個角色

甄嬛曾對槿汐說:“父母愛孩子,無不為之計深遠。”為人父母者,皆當如此。

“隔代養”在當今社會已是司空見慣的現象,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在幫忙帶孩子。老人帶孩子容易溺愛,這是普遍現象,既然沒有辦法親自帶,那就多與老人溝通,自己做示範,讓老人看到怎麼做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另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父母如果有時間,一定要多陪陪孩子。這種陪伴無論對孩子,還是對老人都是一種安慰。

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除了打拼自己的事業,也要注意兼顧父母、子女的情感,扮演好自己的每一個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