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專訪應急管理部黨組書記黃明:當好守夜人 築牢安全線

《人民日报》专访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黄明:当好守夜人 筑牢安全线

內設機構不搞簡單物理相加

應急管理進入“應急”狀態

當好守夜人 築牢安全線

《人民日报》专访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黄明:当好守夜人 筑牢安全线

解讀人:

應急管理部黨組書記 黃明

把分散的資源和力量整合起來,形成統一高效的應急管理體系

黃明:應急管理部的職責定位很明確:防範化解重特大安全風險的主管部門,健全公共安全體系的牽頭部門,整合優化應急力量和資源的組織部門,推動形成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的支撐部門,承擔提高國家應急管理水平、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大任務。

機構改革能否如期到位、新組建部門何時步入正常運轉,牽動社會各界的心。這是因為應急管理部負責的事務與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息息相關,能不能經得住歷史和現實考驗,事關群眾切身利益。此外,新組建的部門整合了9個單位相關職責及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國家減災委員會、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職責,牽涉面廣、改革力度大。

黃明:主要是兩個“前所未有”:

一是機遇前所未有。把分散於各有關部門的應急資源和力量整合起來,形成統一高效的應急管理體系,全面提升我國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是我國應急管理戰線幾代人的夢想。通過深化改革形成這一體制,就是最大機遇。必須堅決支持改革、搞好改革,提高風險防控、搶險救援等各方面應急能力,實現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全力保護好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

二是挑戰前所未有。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過程中,也會帶來高風險。如果防範不力,就可能釀成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和重大經濟損失。我國自然災害頻發多發,如果防災減災救災不力,就會給群眾生命財產帶來不可挽回的重大損失。同時,我國安全生產基礎薄弱,防災減災救災體系不健全,全民防範意識不夠強,應急救援整體能力水平不夠高。因此,責任十分重大、任務十分繁重。

當前,應急管理工作進入“應急”狀態。

一是全面啟動應急值守。由部領導帶頭,每天24小時輪流在崗值守,一旦遇到突發重特大安全事故或自然災害,第一時間做出響應。

二是研究制定應急管理部應急預案,明確系統如何操作運行,確保應急響應救援有序有力有效。

三是抓緊實現應急信息互聯互通。儘快把相關部門應急信息接入應急管理部,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抓緊規劃建設全國統一的應急管理信息平臺,在應急響應時形成高效聯動的整體合力。

改革堅持優化、協同、高效原則,目前集中辦公基本完成,人員轉隸有序進行

黃明:組建應急管理部不是哪一個單位改名字、換牌子,而是一次全新的再造重建、脫胎換骨。此次機構改革與之前不同,原則是“優化、協同、高效”。

優化整個組織結構、應急體系、管理機制,研究內設機構設置,不能搞簡單“物理相加”,必須起“化學反應”,努力把分散體系變成集中體系,把低效資源變成高效資源,全面提升國家應急管理綜合能力和水平。

科學合理界定職責,既要勇挑重擔,又不能大包大攬,要做到有主有次、有統有分,權責一致,與各有關部門形成合力。

高效對應急管理部非常重要,時間效率就是生命,必須從體制、機制、素質、作風上保障應急響應運行便捷通暢,處置有力有效,努力將應急管理部建設成高效率國家機關。

適應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要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努力實現從注重災後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形成團結奮鬥、雷厲風行的應急作風,應急管理工作人員應隨時準備上前線保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黃明:目前,集中辦公基本完成,人員轉隸有序進行,“三定”方案正抓緊研究制定。

面對平穩過渡問題,主要從三方面著力。

一是堅持“先立後破”,分步實施。在新機構運行前,原有機構照常運作,職責照常承擔。把能夠接的先接過來,比如國務院應急辦、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和國家減災委員會等已轉隸到位。而防汛抗旱指揮部職能,今年先由水利部承擔。

二是統籌協調機構改革和各項重點工作。毫不放鬆地抓好安全生產,堅決遏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管理部每週一的工作例會都要研究安全生產問題。加強安全生產工作是重要職責,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統籌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與機構改革,既要注重在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中優化職能配置,又要通過機構改革為安全生產領域改革提供體制制度保障。

三是盡力縮短磨合期。加強與各有關部門溝通對接,制定轉隸移交時間表,成熟一個,接收一個,指揮一個。儘快理順內部各司局、各轄屬單位職責,做到流程通暢,履職到位,形成整體工作能力。

建強建好消防、森林、安全生產等應急救援國家隊

黃明:為黨守夜、為百姓守夜,築牢風險防控和應急救援防線,切實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平安中國建設作出應有貢獻,這是我對組建應急管理部的理解。

必須建設政治過硬、本領高強、能打勝仗的應急管理隊伍。應急管理系統幹部、指戰員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增強“四個意識”,敢於擔當、勇於負責,在災害危難面前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地扛起責任。

組建應急管理部,整合各方面資源和力量加強應急管理,是全新的事業。只靠老經驗、老辦法、老思路,很難適應新時代應急管理工作需要。應急管理系統所有幹部、指戰員必須正視能力不足問題,切實來個大學習,學好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應急管理的重要思想,學好應急管理法律法規預案,學好應急管理知識技能。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摸清資源底數、掌握風險隱患、總結先進經驗、找準薄弱環節,增強工作針對性和有效性。

公安消防部隊、武警森林部隊轉制後,和安全生產等應急救援隊伍明確作為綜合性常備應急骨幹力量。要把這支應急救援國家隊建強建好。加強預案演練,不斷提高應急救援專業水平,做到隨時拉得出、衝得上、打得贏。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