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因美能否“美”起來

貝因美能否“美”起來

1月21日,貝因美嬰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因美”)發佈業績下調預告:2017年的預虧範圍將從2017年第三季度預估的3.5億~5億元擴大到8億~10億元。隨後,市場爆出大股東貝因美集團同二股東恆天然關係不和的傳聞;緊接著,中國證監會浙江監管局向貝因美下發監管關注函和現場檢查通知。

由於2016年已經虧損了7.81億元,2017年度如果繼續出現虧損,公司股票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背上“ST”帽子將成大概率事件,貝因美到底怎麼了?還能“美”起來嗎?

連續兩年虧損

作為國產知名奶粉企業,貝因美這兩年的發展不盡如人意,本身在三鹿事件後,國內奶粉業大洗牌,二胎的政策推動和到2017年8月3日首批公佈行業“史上最嚴”的嬰幼兒奶粉配方註冊制的推行,倖存的A股上市企業、專注奶粉的奶粉第一股,並在澳大利亞尋求兼併發力外國奶粉的貝因美卻沒有佔到便宜,反而陷入鉅虧。

在1月21日晚間,貝因美髮布公告稱預計2017年淨利潤虧損8億~10億元,這是對去年三季報中預計2017年虧損3.5億~5億元后的業績下修,幅度還比較大。至於業績大幅下修的理由,貝因美解釋為主要是因為行業“史上最嚴”的嬰幼兒奶粉配方註冊制的推行洗牌”效果未如預期般強烈,市場競爭的白熱化導致行業普遍競相殺價甩貨,整體銷售未達預期,同時市場投入費用門檻提高,嚴重影響利潤實現。

而2016年貝因美就鉅虧7.81億元,加上2017年業績虧損,按照A股現行規則,貝因美或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戴帽(*ST),2018年扭虧不成將被暫停上市,昔日的A股奶粉第一股落得如此境地,實在讓人唏噓。

不過三鹿奶粉之後,消費者對於國產奶粉的信心大降,促成了洋奶粉在國內市場的壯大,甚至形成洋奶粉代購產業鏈,對於貝因美等國產奶粉品牌衝擊實在龐大,加上貝因美自身管理和策略因素,導致貝因美髮展走向衰落式大虧。

賣房彌補虧損

2017年12月21日,貝因美髮布晚間公告,為盤活貝因美嬰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資產,改善資產結構,提高資產運營效率,公司董事會同意通過房產中介公司等機構,將位於杭州、重慶、成都、武漢、深圳、廣州、北京等地的22套房產,公開出售給非關聯方。

貝因美預計,本次出售房產事項能夠有效盤活公司存量資產,更好地發揮資產的使用效率。根據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本次房產處置事項評估總價合計1.0369億元,預計產生收益約3560萬元 (若公司年度虧損,則無須繳納企業所得稅,預計產生的收益約4740萬元)。

早在去年10月28日,貝因美已經公告過一次房產出售決議。據公告,貝因美計劃出售位於杭州、上海等地的7套房產共計2926平方米,根據評估和公司財務部門的初步估算,房產出售之後,將為公司帶來2300萬元收益。

貝因美表示是公司閒置資產處置計劃中的一個部分,希望通過此舉力爭實現盈虧平衡,避免被ST。

光靠賣房顯然還難以“挽救”財務數據。二者相加產生不足1億元的利潤,而前年的虧損超過7億元,2017年前三季度虧損預計擴大到8億~10億元。

2017年12月27日,貝因美髮布公告稱,收到宜昌高新區的搬遷補償款1億元。2016年1月,宜昌高新區要求貝因美廠區搬遷,並予以補償;2017年12月,全資子公司宜昌貝因美收到高新區財政局支付的收儲補償款10031萬元,已經全部到賬,這些補貼將有5426萬元計入資本公積金。

2017年賣房賣地的收益已經在1億元左右,占上市公司年度利潤的比例超過20%。然而業內表示,通過出售房產來增厚業績的方式也只是杯水車薪,巨大的業績黑洞,只靠賣房恐怕是挽救不了的。

股東頻繁變動

2016年第三季度末,全國社保基金一零二組合、全國社保基金六零四組合兩席“國家隊”以外,華泰證券資管-杭州銀行-華泰貝因美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博時裕隆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融通領先成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LOF)三家機構在列。

而在2017年第三季度末,公司前十大股東中,機構持股包括科威特政府投資局、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金鷹穩健成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歐新動力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LOF)。除了上述四大股東外,其餘六個席位已全數更改。

其中,全國社保基金一零二組合、全國社保基金六零四組合2016年第三季度仍位列第四和第十位,到2017年第一季度已不見蹤影。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銀智能製造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興全輕資產投資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LOF)、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移動互聯網產業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等均是來了即走。

“美”起來阻力大

隨著奶粉配方註冊制將正式落地實施,此前在三、四線市場風生水起的小品牌因未取得足額配方,或被逐漸清退,奶粉行業將迎來700億元市場空間。這也為大品牌留足了市場空間,不少優質企業準備渠道下沉,進軍三、四線市場。

2017年8月7日起,貝因美便與上海育博、孕嬰聯、達維優加等7家公司簽署承銷大單,累計目標銷售金額為36.8億元。貝因美在奶粉新政後推行的總承銷模式區別以往的各級分銷、區域分銷,它是由一個總承銷商負責一兩個產品品類在全國範圍的渠道規劃、營銷推廣。

據中國新聞網此前報道,截至2018年1月11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共發佈了36批配方註冊,共有1000個奶粉配方獲得註冊,從通過奶粉新政審批的結果看,國產奶粉佔比近80%。

中泰證券研報認為,行業整體產銷量保持個位數增長,隨著人均收入提升和龍頭渠道下沉,三、四線城市需求打開,有望顯著擴容乳製品市場;隨著註冊制的落地,奶粉行業格局改善將為乳製品行業再添增長動力。

乳業專家宋亮也表示,對貝因美而言,奶粉的市場信心也正在逐步恢復,但是市場的逐步恢復和貝因美當前面臨的財務虧損以及內部矛盾如何化解,仍是一個大問題。截至2月2日,貝因美的股價從2013年的最高點27.97元跌落到現在的5.02元,只有當時股價的1/5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