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芳的「不生氣」與汪俊林的「感謝」

“十年樹企業,百年樹品牌。打造國家品牌是一個長期過程,我們願與在座各位一道,抓住新時代的新機遇,打造‘國家品牌命運共同體’,為中國品牌傲立於世界而努力奮鬥。”這是幾天前,茅臺集團董事長李保芳給國家品牌計劃的成員單位現熬的雞湯。

文|酒網酒團隊(ID:winewwine)

著眼於白酒行業,在度過了幾乎集體宕機的數年調整期後,不甘為“醬酒一哥”僅僅做陪襯的郎酒、國臺,則在去年分別打出了“青花郎,中國兩大醬香白酒之一”與“國臺,醬香新領袖”的廣告語,在無數質疑眼光的注視下,將醬酒品牌 “花式進攻”的一面推向了你我。

彼時,甚至直到如今,行業內不少人士對郎酒與國臺的廣告語還頗有微詞。畢竟,欲直接比肩茅臺,這二者給消費者提溜著品牌大禮包還略微顯得寒酸。

李保芳的「不生氣」與汪俊林的「感謝」

然而,完成品牌重新定位之後,郎酒再次亮出了鋒利的獠牙,將市場進攻的技能點幾乎加到了滿槽的狀態。而初嘗品牌重新定位甜頭的郎酒集團董事長汪俊林,也表達了一些感謝,當然首先是似乎已成規定動作的“感謝CCTV”,其次感謝的就是茅臺。

汪俊林透露到,廣告對郎酒,確實帶來了很多好的方面,“青花郎,中國兩大醬香白酒之一”誕生之時,確實也有擔心過茅臺方面會有想法。

那麼,作為當事人的茅臺,對此事又怎麼看呢?

“我們的兩個鄰居到處打廣告,飛機上、樓宇裡、高速公路上,到處都是‘青花郎,中國兩大醬香白酒之一’,還怕茅臺生氣,怎麼看待這事?”李保芳在近期明確表態,醬香酒企業做廣告不需要考慮茅臺的感受,如果這樣的廣告,能讓其他企業做大,何樂而不為?

李保芳的「不生氣」與汪俊林的「感謝」

眾所周知,捆綁茅臺“技術性”地進行品牌輸出,會在信息不夠完全對稱的消費市場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某寶上不斷熱銷的不同款式的“茅臺X酒”就是最好的證明。而如今,茅臺“不生氣”的公開表態,也相當於給一大片“有想法”卻被時代託管的中小醬酒品牌打開了一扇門。

回過來看,茅臺之所以“不生氣”,是有關茅臺品牌未來的發展,李保芳的錦囊裡至少藏著三條妙計。

第一條,打造新時代國家品牌。如今,中國企業創新能力正在不斷提升,國家品牌集體發力的背後,知識產權強國的時代步伐不斷加快。李保芳表示茅臺集團有實力,亦將深度參與,並呼籲所有的中國企業一道,廣泛交流、務實合作,共同將民族品牌做精做優。

第二條,把握戰略機遇飄香世界。“一帶一路”為中國白酒企業提供了展示自身魅力的世界舞臺,經濟全球化和大數據、“互聯網+”時代的背景,為行業創造了走向國際、展示文化自信的歷史機遇。在未來,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中國產品、中國品牌的出海之路也必然越來越廣闊,作為“白酒一哥”的茅臺,也正緊跟深化改革開放的步伐,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倡議,搶抓“中國品牌、世界共享”的戰略機遇,分享民族品牌“走出去”的政策紅利,已經成為最大受益者。

根據最新官方數據透露,茅臺已擁有海外經銷商104家,遍及五大洲66個國家和地區及全球重要免稅口岸,“讓世界愛上茅臺,讓茅臺香飄世界”業已成為茅臺發展的一個新方位。

第三條,“傳承”與“創新”、“做產品”與“講故事”、“文化自信”與“全球視野”的頂層設計。毫無疑問,茅臺在塑造世界第一烈酒品牌的背後沉澱了渾厚的基石因子。茅臺始終把工藝、質量、文化作為茅臺品牌的核心競爭力,持之以恆處理好傳承與創新、產品與故事、文化與世界的關係,不斷增強品牌魅力。與此同時,在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風靡全球的今天,茅臺亦把新興科技產業與工匠精神深度融合,使企業得以在創新與傳承中協調發展、不斷前進。

李保芳的「不生氣」與汪俊林的「感謝」

一言以蔽之,茅臺包裝車間工人年薪15萬要不要了解一下?

不過分誇大,也不無謂煽情,不過……李保芳的“不生氣”,汪俊林的“感謝”以及張春新臉上洋溢的笑容,似乎顯示了現在的茅臺,好像與行業期待中最美好的老大哥樣子,已經相當接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