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公司能不能盈利,竟然看的是討債公司的催收能力

在今年,除了網貸遭到整改的話題被網友們熱議之外,網貸存在暴力催收的事情被鬧得沸沸揚揚,在網絡上以及相關貼吧,隨處可見借款人抱怨遭到了暴力催收,除了從網絡上能夠看到抱怨之外,負面新聞時常更新。因為沒有自律的不規範催收,成為了壞賬逾期率飆升的導火線,同時導致不少借款人承受不了壓力,最終出現一些意外,最終卻不知從何追究,在表面上看來這完全互聯網金融的存在缺失。

因為部分網貸的綜合利息費過高,也被部分網友認為網貸就是互聯網高利貸,在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句話,那就是“九出十三歸”的傳統說法,用以比喻其利息高昂。而部分網貸似乎也剛好做應了這一說法,存在著收取砍頭息的嫌疑,甚至以綜合費用的名義收取費用高達年利率300%,已經遠遠超出國家規定的年利率24%及36%的範圍了。

網貸公司能不能盈利,竟然看的是討債公司的催收能力

近兩年網貸的宣傳廣告也是隨處可見,而廣告也是極其誘人“只要有身份證,芝麻信用分550就能借款”等等廣告,然而在這些誘人的廣告背後卻暗藏陷阱。但是大多數網貸確實沒有存在虛假宣傳,門檻確實很低,這也是造成今天大部分人無法還款的主要原因。就拿部分借款人的手機來說,有的下載現金貸的APP高達數50個,甚至申請過貸款的超過一百個。

因為在過去,互聯網金融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崛起,因此很多人加入了這個行業,生怕錯過這一波紅利期,大量投資人湧入該行業。因此不少平臺為了衝擊業務量,對借款人的風控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沒有真正的做到嚴格審核借款人的資料,這也是導致大多數人多頭借貸的原因之一。在今年基本很少網貸對外放貸,都如同饑民一般急著收回資金,並且為了貸款經常轟炸借款人的通訊錄。

網貸公司能不能盈利,竟然看的是討債公司的催收能力

現金貸平臺以暴力催收為主要表現特徵的非法活動愈演愈烈,嚴重擾亂了經濟金融秩序和社會秩序。要求各有關方面要充分認識到規範民間借貸行為的必要性和暴力催收的社會危害性。其中不規範行為存在辱罵、威脅、恐嚇、冒充公檢機關、偽造律師函、出庭通知等等,手段極其惡劣。在整改之後雖然有所改善,並且在今年3月份互金協會推出了《催收自律公約》但是實際上這種現象目前仍存在,不少小貸平臺還是存在僥倖心理。

可能大家已經看一些相關網貸的資訊,隨著逾期壞賬率飆升,網貸也成為了一個被研究的對象,並且不少內幕遭到網友曝光,引來大眾的質疑。對於部分高利息的網貸顯得不合法,並且催收人員經常自亂陣腳,常常給借款人發送一些律師函等等。但是實際上卻沒有人被起訴,畢竟大多數人還是懂法的,借1000塊錢就被起訴,可能這種話去騙騙小孩子還可以。

網貸公司能不能盈利,竟然看的是討債公司的催收能力

雖然大多數網貸都打著信用貸款的名號,但是實際上卻對信用毫無影響,因為年利率超過國家規定的百分之36%,所以無法對接徵信系統,完全是屬於正常的邏輯,畢竟法律不會保護高利貸。雖然會上網貸的大數據,但是對於以貸養貸的人群來說,現在欠下的錢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夠還上,壓根就沒打算以後繼續從網貸借錢,所以對於一些人來說,信用確實並不是真的特別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