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拍VS房價:會漲嗎?

焦點2018年開年不久,有消息爆出:邦泰集團內江力奪“地王”!


OMG!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是不是還要漲啊?!於是,“麵粉”和“麵包”就跳到腦海裡鬥法,鬥得滿身漿糊。
看看地王的宣傳

土拍VS房價:會漲嗎?

地王閃亮登場,還是略微回顧一下內江這幾年土拍屢次刷新的漲勢——

2016年8月,邦泰·天譽樓面單價約1746元/㎡


2017年8月,兆信地產新摘得漢安大道南側地塊樓面單價高達約3100元/㎡


2017年9月27日,邦泰·天著拍得內江東興舊城片區地塊,成交樓面價約2200元/㎡

2017年9月28日,邦泰·紫金學府再次競得內江東興區漢安大道東段地塊,成交樓面價約2384元/㎡


2018年2月1日,邦泰摘得新地王樓面單價4500元/㎡

再把川內城市“2016年2月——2018年2月的房產平均售價"做個環比

土拍VS房價:會漲嗎?

接著把川內城市2017年熱銷板塊均價也做個環比

土拍VS房價:會漲嗎?

值得注意的是——

  • 同比川內二級城市,內江土地價格處於相對低位。以內江城市量級看,房價補漲特徵明顯。

  • 2017年,外來品牌開發商萬達、金科、邦泰、朗詩等7家已進駐內江,佔據銷售榜50%以上,地產洗牌格局加劇,大量的高配置產品提升成本,驅動房價上漲。

  • 目前南充、廣元、瀘州、綿陽、樂山、攀枝花等城市均有2個以上品牌開發商進入。諸如碧桂園、恆大、萬科、金科、綠地等十多個品牌房企都已在川內城市佈局。

  • 從買房角度看,一個城市支柱產業越強、就業機會越多,人口吸附力越強的城市,房子越值得購買。那些人口流失嚴重的縣城、鄉鎮則橫盤多年。

土拍VS房價:會漲嗎?

邦泰·紫金學府的東方藝境實景

若按城市等級劃分,內江屬於四級城市,過去以第二產業為主。在三四線城市買房的人主要分為三大類:

  • 土生土長的本地人

  • 受城市吸附力影響,從縣、鎮、鄉等地區“越級置業”的購房人群

  • 少部分受一二線城市“限購資格”擠壓過來的投資客戶(與交通的便利性有關)

一直以來,“高地價會導致高房價”已成為共識,”開發商不會虧本賣房子”,也就是常常聽到的“麵粉漲了,麵包肯定會漲”。這些原本無需質疑的常識,在一些特定的環境下,會不會一樣呢?

1

2018年金融政策的收緊

1月13日,中國銀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提出要主動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1月底,銀監會2018年全國銀行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上,再次強調以上內容,其中與房地產相關的內容有三點:

  • ⑴ 降低企業負債率,加快不良貸款處置速度

  • 努力抑制居民槓桿率

  • 繼續遏制房地產泡沫化,嚴肅查處各類違規房地產融資行為

2018年無論對開發商還是購房者都是重要的一年,意思是,一方面遏制炒房客的行為,防止居民過高的槓桿率;另一方面也事實上對房企有影響。

據彭博社2016年發佈的報道:中國地產商2017年償債金額創紀錄高點,2017年有173億美元的債券到期,2018年則有279億美元的債券到期。

土拍VS房價:會漲嗎?

(邦泰的樓盤開盤現場)


房企一是融不到錢或融資成本過高,二是債務到期,還款壓力大。當房企過於“缺錢”的時候,或許會加快房源入市,或許會改善供需不平衡的現狀。

抑制居民槓桿率打擊了炒房者的同時,也增加了購房成本:

  • 提高貸款利率(提高5-10%)

  • 提高首付比例(6月份開始,首套房首付45%以上,二套房首付60%以上,認房又認貸)

  • 限定貸款年限

  • 打擊現金貸、消費貸等互聯網小貸公司等

2

2018年政策繼續調控

1月23日,央媒發文《告別週期,未來五年,調控都不會退出》

該文章核心觀點:

  • ⑴調控依舊,不會放鬆,未來五年內都不會退出,未來樓市還將依靠調控政策,進一步穩定房價。

  • ⑵調控基本面不變的情況下,各城市要因城而作出改變,不再一刀切,開始差異化調控,限價、限購可能會適度放鬆。

土拍VS房價:會漲嗎?

(內江萬晟城實景)

從宏觀的層面來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價格數據。這一年全國重點一二線城市的房價一直在下降,意味著房企或許利潤降低。

近期銀監會下發通知,商業銀行和信託公司不得將信託資金違規以下幾種:

  • 房地產

  • 地方政府融資平臺

  • 股票市場

  • 產能過剩

  • 其它限制、禁止的領域

對信託的強監管,意味著房企資金獲取難度再度加大。

2018年,樓市依然是調控年,開發商依然不好過。

3

2018年房地產行業的競爭態勢

在一二線城市地價上漲、調控整體趨嚴的市場環境下,品牌開發商更多選擇進入“小”城市,2018年這種趨勢更加明顯。

儘管大多數房地產專家一直不看好三四線城市的房產,但在過去的2017年,大量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卻大幅上漲,有的甚至翻了一倍。尤其當前“十三五”期間打造“川渝半小時經濟圈”和“雙百”城市的局面下,川南城市群包括內江的房價上漲的可能性極大。

土拍VS房價:會漲嗎?

2017年,TOP200房企各梯隊集中度均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 TOP10房企集中度達24.1%

  • TOP30房企集中度近40%

  • TOP50房企集中度提升幅度較大,提升近10.6個百分點至45.9%

  • TOP100房企集中度達55.5%

2017年同比變化比2016年同比增幅明顯

TOP100集中度增幅

  • 2017年與2016年同比增長10.7個百分點,變化最大

  • 2016年與2015年同比僅增長4.8個百分點。

這表明,行業份額集中性更強,更向大型品牌房企靠攏,他們更具有市場的“話語權”,牽動著市場的走向。

土拍VS房價:會漲嗎?


在今年銷售權益榜中,恆大仍以4880.2億元穩居榜首。銷售權益榜反映了房企的投資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反映企業的資金實力。

土拍VS房價:會漲嗎?

前文提到的邦泰集團,以85.1億元排位第151名

土拍VS房價:會漲嗎?

過去的地王項目會通過自身的高端定位、品質、裝修等獲得一定的溢價,從而得到高價預售,但是對於項目的走量不利。因此,曾經有多起例子“高價地”發生虧損,例如:

2016年8月17日,上海寶山區顧村鎮外環線內一宗總建築面積約12.6萬平方米的宅地,被建發、首開、中糧聯合體以總價67.9億元、溢價率115%競得,而53727元/平方米的樓板價,一躍成為上海外環宅地成交樓板價之最。


根據出讓合同,扣除無償交給政府的保障房和租賃房面積,該地王實際可售部分的樓面價超過6.6萬元/平方米。周邊的二手房價格高的有在6萬元/平方米~6.6萬元/平方米,價格低的有4.1萬元/平方米~4.4萬元/平方米。“麵粉”貴過“麵包價“,推房難度可想而知。

高價地塊在南京、成都也出現過套牢。內江這樣的房價雖然暫居窪地,但漲幅多大難以預判,況且還需要周邊區域房價普漲帶動。

對於川內城市存在多個外來強勢的房企而言,除了和政策博弈外,房企互相之間必然存在劇烈的競爭。

4

房企本身的行業特點

房地產是一個資金密集的行業。有資金的高週轉,才能“彎道超車”。近年在規模上實現飛躍的如碧桂園、恆大、融創等,都是如此。

高週轉的本質是什麼?但凡炒過股票的人都應該知道。

淨資產回報率(ROE)公式——

土拍VS房價:會漲嗎?

公式說明,“ROE”跟“利潤率、週轉率和槓桿率”三者有一定正向比例關係。

意思是,要想提高ROE,最好千方百計同時進行:

  • 提高單個項目的利潤水平

  • 提高週轉率

  • 最好再加上槓杆

但是這三個指標之間,卻存在制約,很難同時都提高,比如

  • 想提高週轉——常常薄利多銷——會影響利潤

  • 加了槓桿——會佔用更多“財務成本”——會影響利潤

  • 想獲得高利潤——必須精耕細作項目——會犧牲週轉速度

這當然會是擺在所有地產商面前的難題。

高週轉會影響利潤,但是當規模滾起來,利潤率雖然低,利潤總額卻變得非常喜人。

碧桂園就是一個追求高週轉的企業,所謂的“4568法則”(四個月開盤,五個月回款,六個月資金轉正,八個月再投資)。買地的錢,兩年可以滾三次,也許想一年滾兩次。

例如邦泰在川南內江、自貢、宜賓等地的舉動,也說明包含有期望“高週轉”以快打快的意圖,無論圈地擴張、還是招兵買馬,都是想通過一系列標準化的動作來達到目的。

5

品牌房企入駐三四線城市的思考

在開發商與政策行情的博弈之間,在一大波高價地再度襲來之時,我們需要保持客觀冷靜:

  • 限價還將持續,至少上半年不會放開。剛需購房者應該抓緊機會,關注房源,積極搖號。

  • 在區域房價紅線管控、單個項目最高限價要求框架下,高價拿地的開發商可能要長期博弈,用時間換利益。

  • 資金實力不足的開發商,博弈時間一旦超過自身的承受範圍,被鎖定、虧本銷售也存在可能性。

  • 開發商如果高價拿地後,希望再通過裝修溢價突破限價,也是有市場風險的。

  • 在當前的特定環境下,如果新建商住房從主城區甚至到遠郊都被限價,就不要簡單的以“價格=成本+利潤”來推測項目房價。

總之房價上漲,一定是多方博弈趨利的結果。

咱老百姓買房就買房,不去鼓吹房價,理智對待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