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導、放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陪伴孩子寫作業也同樣適用

前幾天,在趣頭條看了一篇有關陪伴孩子寫作業的文章,文章羅列了許多家長陪伴孩子寫作業的事例,看到家長們的吐槽簡直堪稱一部陪伴血淚史。

家長甲:“陪兒子寫作業到五年級,然後心梗住院了,做了兩個支架,想來想去還是命重要,作業什麼的就順其自然吧。”

家長乙:自己此刻光榮的躺在急診室急救,病因是腦出血,深刻懷疑就是教孩子寫作業弄的。

家長丙直呼:“放過我吧,我真的不想再陪孩子寫作業了!”家長丁:“每晚10點陪娃寫完作業,總感覺命懸一線,只有出氣沒有進氣,澡也懶得洗,家務也不幹,只想剁手買買買,或者追劇安慰破碎的心。”

扶、導、放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陪伴孩子寫作業也同樣適用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如果有什麼事情能一秒讓親媽變後媽,那一定是陪娃寫作業。”

甚至有的家長直言說,每次陪伴孩子寫作業,整個小區都是自己的咆哮聲。

……

扶、導、放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陪伴孩子寫作業也同樣適用

我一邊看著家長們的吐槽,一邊在想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家長陪孩子寫作業如此焦慮?有的家長感覺陪伴孩子寫作業就像跌入萬丈深淵。思來想去竊認為之所以家長對陪伴孩子寫作業如此焦慮,或許是因為方式和方法不夠妥當吧!

扶、導、放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陪伴孩子寫作業也同樣適用

究竟孩子寫作業要不要陪伴,如何陪伴比較好呢?

01/陪與不陪爭論不休

孩子寫作業,父母究竟需要不需要陪伴?對於這個問題無論是育兒論壇,還是在家長群大家都議論紛紛,看見這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大家的爭論主要持兩種態度,一部分人認為:孩子寫作業需要陪伴。理由是針對年齡小的孩子,自覺性和自制力都比較差,只有陪伴孩子才能好好寫作業;如果沒有人陪伴孩子寫作業不鑽心,會東張西望、不認真。有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在父母的眼皮底下不敢玩,這樣就會認真寫。再者,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如果遇到問題,也能夠得到及時的解決。另一部分人認為:孩子寫作業不需要陪伴。因為寫作業天天有人陪著,久而久之孩子會養成依賴性。

扶、導、放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陪伴孩子寫作業也同樣適用

02/扶、導、放,從陪到放陪而不伴

常言道:嘴是兩張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仔細看了兩者的觀點,似乎說的都有道理,下面我就結合陪伴大寶寶學習的實踐談談自己的具體做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我認為孩子寫作業需要陪伴與否,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於剛入學開始寫作業的孩子,還是陪伴的好(陪伴不一定就坐在身旁陪著哦)。這個時候陪伴孩子寫作業不只是陪,而是在陪的過程中,指導孩子寫作業時的坐姿(一尺一寸一拳頭)、正確握筆的方法,以及寫作業時要遵守的原則,其主要目的是在家長的正確指導下,儘快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孩子掌握了正確的方法,養成了良好的作業習慣以後,大人便開始慢慢地離開,讓孩子單獨寫。不排除有的孩子由於剛開始寫作業有家長陪伴就好好寫,突然家長離開就不好好寫,或停止不寫。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最好採取扶、導、放的方法。

扶:就像孩子剛學走路,孩子不會走的時候總是跌跌撞撞的,如果讓孩子走不但走不了,反而孩子會受傷,這個時候家長扶一把,也就是攙扶著讓孩子走就能給孩子以信心。

導:就是引導。依然用走路來作比,就是告訴走路應該抬頭挺胸,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不慌不忙慢慢地走,在孩子走路的時候發現不對的地方隨時指導。

放:之前孩子一直是在家長的幫助下學走路,等到孩子學會了基本的走路方法和技巧之後,再放手讓孩子自己走。

扶、導、放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陪伴孩子寫作業也同樣適用

我家大寶寶剛開始上小學的時候,每天放學回來寫作業我都陪著他寫。首先告訴孩子寫作業時的坐姿(一尺一寸一拳頭),同時給孩子示範正確的握筆方法,並告訴孩子寫作業要專心致志,想喝水、撒尿要提前做好準備,一旦開始寫作業什麼都不能做。

孩子寫作業時我就在孩子能看到的地方,其主要目的一是監督檢查孩子寫作業的姿勢,看看是否按照要求去做,不到位的隨時矯正。二是提醒孩子寫作業要認真、書寫儘量做到規範。我把要求告訴孩子之後,自己就默默地在旁邊坐著看書,只有孩子遇到困難求助的時候我才給予幫助。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之後,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我就慢慢的以各種理由離開一會兒,讓孩子單獨寫。當然離開一會兒之後我會再回來陪一會兒,然後再離開。這樣做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我就逐漸的完全放開讓孩子一個人獨立完成作業。

扶、導、放本來是一種經過長期實踐證明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不僅可以用在孩子的學習上,對陪伴孩子寫作業依然可行,希望本次分享對大家有所幫助和啟發。同時希望大家把好的方法也拿出來一起分享!

扶、導、放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陪伴孩子寫作業也同樣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