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物聯網設備、人工智能正緩解亞洲廠商的手機陣痛

北京時間5月14日晚間消息,彭博社今日發表文章稱,可穿戴設備、物聯網設備、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等消費電子產品的崛起正在緩解智能手機銷量低迷給亞洲科技廠商帶來的陣痛。

“新時代”電子設備的爆炸式增長,如可穿戴設備和支持網絡連接的家電設備,正在環節智能手機銷量放緩給亞洲科技廠商帶來的陣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下簡稱“IMF”)亞太地區研究處處長科西·馬泰(Koshy Mathai)稱,中國、印度和其他一些前沿市場的中產階級對可穿戴設備和物聯網設備的需求與日俱增。

毫無疑問,這對於整個世界經濟大有裨益。畢竟,亞太市場佔到了全球經濟增長的約60%,而這其中大部分又來自於技術供應鏈。

IMF並非這種“新技術週期”崛起的唯一見證者。摩根士丹利分析師上個月曾在一份報告中稱,世界正從已處於發展後期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向以數據為核心的新計算時代轉移。

摩根士丹利在報告中稱,更重要的是,從歷史的角度講,該新計算時代還有一個獨特之處:即多種新興技術並存,包括物聯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等,這就需要我們進行空前的IT投資。

以可穿戴設備為例,調研公司Gartner預計,2021年全球“體戴式”相機銷量將達到560萬部,而今年預計為160萬部;智能手錶銷量預計將達到8100萬部,而今年預計為4800萬部;而頭戴式顯示設備銷量將翻番至6700萬部。

另據調研公司IDC數據顯示,今年全球機器人和無人機解決方案開支將達到1031億美元,與去年相比增長22%,而2021年將增長一倍多至2184億美元。

與當年的智能手機崛起一樣,這種新技術產品的崛起將帶動相關零部件需求的增長,如半導體和顯示設備,而中國、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市場將成為主要受益者,受益企業包括LG顯示器公司、索尼和三星等。

新科技設備的崛起正值智能手機需求逐漸飽和之際。IMF數據顯示,去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接近15億部,貢獻了全球貿易增長的約1/6。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擁有智能手機,其市場需求已經達到頂峰。對此,亞洲的芯片廠商和手機代工廠商已經感受到陣痛。

例如,和碩聯合(Pegatron)工廠利用率顯著降低,運營利潤率下滑近一半。去年,和碩聯合和富士康淨利潤均出現下滑。

當然,可穿戴和物聯網設備的市場需求要想達到智能手機水平,還需要一些時間。匯豐控股亞洲經濟研究所負責人弗雷德裡克·紐曼(Frederic Neumann)稱:“可穿戴設備和虛擬現實頭盔等新興消費電子設備的需求飛速增長,但在產量上還無法與智能手機相提並論。”

(來自新浪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