噓!這裡的石頭會講故事,不信你聽

五大道

城市魅力與歷史品味

在這裡被充分體現

在這裡你可以

覽萬國建築,追溯其歷史文化

但五大道這塊土地的魅力不僅侷限於此

它還汲取了更多元素,使這片土地更富有魅力

拜石博物館,就是其中之一

噓!這裡的石頭會講故事,不信你聽

拜石博物館

“拜石”一詞出自宋代著名書法家、畫家“米芾拜石”之典故,米芾視石頭為有靈性之物,對石頭充滿了拜仰之情。米芾的“痴”和“癲”表現在將奇石的“瘦、漏、皺、透”與書法、繪畫等藝術形態相結合,將奇石文化的審美與收藏上升到一定高度。

拜石博物館在“米芾拜石”的典故的基礎上,將觀賞的藝術性進行更深層次的昇華!不僅彙集了海內外千餘塊珍貴石藏,更融合了豐富的藝術形態來襯托奇石的魅力。

走上樓梯,通過長長的走廊,進入博物館

無數的石頭便出現在了眼前

一下子就燃起了好奇心

這些石頭究竟有什麼不同?

竟然能展滿一整個展館

噓!這裡的石頭會講故事,不信你聽

這幅“喜娃迎賓”擺在展廳中間的首位

也是拜石博物館的吉祥物

喜慶的造型和獨特的寓意

也表示對參觀者的歡迎

噓!這裡的石頭會講故事,不信你聽

不僅有形狀各異的石頭

拜石博物館裡面還展有不同地方的石頭

喏,上面的“南極石”和“北極石”

就是科考隊從南北極採集來的

噓!這裡的石頭會講故事,不信你聽

“南極石”和“北極石”看起來差別不大

甚至不仔細看都有些分不清

如果用心觀察石頭的上半部分的話

不難發現,北極石上方是一棵小樹

你發現了沒~

天然山石入畫中

在天然形成的奇石中,“山形石”十分罕見,也十分難得,要經過再三挑選,才能找到為數極少的“山形石”。很多著名畫家會以此為題材進行山水畫的創作。

由此創作出的畫也非一般山水畫能級,具有“獨樹一幟”的魅力。真是要感嘆大自然的美妙,原來在人們為大自然做畫、發明相機拍攝美景之前,大自然就已經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將這些美景記錄下來了~

噓!這裡的石頭會講故事,不信你聽

這幅作品是廣西草花石畫

廣西草化石產於柳州

柳州四季如春,幾乎不見冰雪

但這幅石畫卻呈現出冬日雪後的景象

噓!這裡的石頭會講故事,不信你聽

噓!這裡的石頭會講故事,不信你聽

■ ■■■■

噓!這裡的石頭會講故事,不信你聽

這兩塊很像放大版的雨花石

噓!這裡的石頭會講故事,不信你聽

噓!這裡的石頭會講故事,不信你聽

噓!這裡的石頭會講故事,不信你聽

噓!這裡的石頭會講故事,不信你聽

這些像畫又像照片的也是天然的大理石

如果不仔細看,真真兒是看不出來呢~

如果說把這些“山形石”無限放大

再放回到自然中去

想必也是極美的自然景色

天然山石入詩中

在林林總總的奇石中,有些“山形石”居然迎合了歷代著名詩人所描寫的山川詩句的意境。

於是,著名書法家把描寫山川的詩句寫成一件件條幅,著名泥塑藝術家為詩句的作者創作一件件塑像,再分別與“山形石”組合成各自不同的系列,再讓人去品味“山形石”,頓時就會感到“山形石”更加奇特了。

噓!這裡的石頭會講故事,不信你聽

遠上寒山石徑斜

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山行》

靈璧石:出自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的這一“靈璧石”很好的展現了這句詩的意境:連綿起伏的山峰中,一條狹窄的石頭小路,還未蜿蜒主峰就從視野中消失了,而這山峰的紅色又恰似被楓林紅葉所覆蓋。

噓!這裡的石頭會講故事,不信你聽

噓!這裡的石頭會講故事,不信你聽

飛流直下三千尺

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

幽蘭石:出自廣西柳州市鹿寨縣幽蘭村附近的“幽蘭石”,將這句詩的意境表現得淋漓盡致,突兀而起的十餘座山峰,高高地聳入雲天,居中的兩座山峰最高,嵌有一條白色的石紋,自上而下順延下來,恰似一條飛流的瀑布直瀉而下……顯現了一種不凡的氣勢。

噓!這裡的石頭會講故事,不信你聽

民以“石”為天

接下來要介紹的天然石頭,是內蒙阿拉善盟打磨中的風凌石,和老百姓們所吃的各種“食物”,實在太像啦!

噓!這裡的石頭會講故事,不信你聽

陪媽媽賣羊雜:一個胖胖的村姑,在集市上搭灶賣羊雜,有羊肚、羊肝、羊血,身後陪伴的孩子頭頂大碗,想要先去吃。這羊雜是天然風凌石形成的。

噓!這裡的石頭會講故事,不信你聽

噓!這裡的石頭會講故事,不信你聽

剛摘下的“櫻桃”:這個小女孩手裡拿的櫻桃和正在採摘的櫻桃都是由出自馬達加斯加的天然瑪瑙石石頭形成的。

噓!這裡的石頭會講故事,不信你聽

噓!這裡的石頭會講故事,不信你聽

好吃的“葡萄”:不難看出,這是一個普通農家的生活片段:滿臉稚氣的孩子坐在石碾上,依偎在媽媽旁邊。媽媽的腿上放著一隻裝滿了紫紅色葡萄的簸萁,小孩正等著媽媽給自己剝葡萄。一旁的小狗也揚起了頭,似乎盼著也能吃上一粒。這幅作品裡最難得的,便是酷似葡萄的天然紫紅瑪瑙石,看著還真是想拿一顆放進嘴裡呢。

噓!這裡的石頭會講故事,不信你聽

化石天下

據說,地球形成約有46億年了,在地殼中層層疊疊的岩石,也是地球在漫長的演變過程中最真實的一本“歷史書”,翻開這本不一樣的歷史書,就能發現裡面有不計其數的特殊“文字和圖畫”,記錄著古代生物的遺體和遺蹟,這就是化石。

噓!這裡的石頭會講故事,不信你聽

中華鱘化石:中華鱘出現在中生帶白堊紀(距今約1.4億年),至今仍生活在我國的長江流域,被稱作“水中活化石”。

噓!這裡的石頭會講故事,不信你聽

噓!這裡的石頭會講故事,不信你聽

鸚鵡螺化石:海生無脊椎動物,因貝殼表面有赤橙色火焰狀斑紋,酷似鸚鵡而得名。通常棲息在深海底層,以蟹類、蝦類和海膽等為食。最早發現於寒武紀晚期,奧陶紀最盛,種類繁多,分佈極廣。

噓!這裡的石頭會講故事,不信你聽

噓!這裡的石頭會講故事,不信你聽

尚方寶劍:緬甸木化石,出自緬甸中北部。

噓!這裡的石頭會講故事,不信你聽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的每一塊石頭都是有生命、有故事的,也都飽含了館長在收集背後的汗水。你也可以看到很多現在看不到的物種的化石,體會地球的變遷,每一塊造型獨特的石頭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若你是愛石之人,這裡能夠讓你一飽眼福。

地址:天津市和平區河北路與大理道交口

建議遊玩時間:1~2個小時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