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馬化騰都在關注什麼?

這兩年,馬化騰都在關注什麼?

  • 關注秦朔朋友圈
  •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2011篇原創首發文章
這兩年,馬化騰都在關注什麼?

馬化騰關注的焦點

作為一家超級巨頭,騰訊每年的活動很多,但馬化騰親自站臺的其實並不多。

這種情況的出現,除了馬化騰的個人性格之外,還在於騰訊的五個創始人分工非常明確,也各有專長,比如馬化騰擅長產品,張志東專注技術,曾李青是營銷的一把好手,陳一丹總管公司後方,許晨曄則穩定門戶網站。很多的事情並不需要馬化騰親自去面對鎂光燈,讓他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產品、戰略等更需要自己親力親為的事。

這兩年,馬化騰都在關注什麼?

| 騰訊創始人團隊(右起)陳一丹、張志東、馬化騰、曾李青、許晨曄

所以如果是在以前,騰訊投資“差評”被輿論懟這樣的事根本看不到馬化騰的身影,因為當年影響更大的“3Q大戰”,站在臺前的都不是馬化騰。

吳曉波認為,一位創始型企業家的性格和才能,最終決定這家企業的所有個性。在中國第一代互聯網企業創業者中,馬雲、馬化騰、張朝陽、丁磊等都是如此,他們創辦的企業從氣質和靈魂上深深地打上了創始人的烙印。比如張朝陽,可以說是中國第一代互聯網企業創始人中最早的也是最有名的CEO之一,從1997年回國創業開始,張朝陽的大部分時間一直都是專業領域乃至大眾媒體的焦點,一開始就是偶像加明星,最有名的是他和南方都市報合作拍攝的那組在天安門廣場滑滑板的圖片,他是那個時代的話題人物。

但是馬化騰不一樣,馬化騰一直說,自己其實就是一個產品經理。他很少主動給自己家的產品打call站臺,據《騰訊傳》記載,2005年10月27日,騰訊在北京為QQ2005版舉辦了創始以來的首次也是唯一一次新品發佈會,那是馬化騰第一次公開為自己的產品站臺。也因此,騰訊內部也有一種說法,能得到馬化騰公開表揚並站臺的,一般都是騰訊當下或者即將要重點關注的產品。

這兩年,馬化騰都在關注什麼?

這兩年,馬化騰都在關注什麼?

憑什麼AI In All?

馬化騰關注的另一個重點,是基於AI的雲端大數據處理能力(如果你覺得有點彆扭,理解成“AI+雲計算+大數據”就好了)。

5月23日,騰訊在廣州召開2018“雲+未來”峰會。馬化騰在致辭中提到了兩個重磅的消息,第一個是騰訊要聚焦雲端服務,幫助企業和機構從“觸網”發展到“上雲”,從簡單“上雲”發展到“匯智”,要在雲時代構建“三張網”

所謂的三張網,即人聯網物聯網智聯網。騰訊不僅要把基於互聯網的人連起來,把基於物聯網的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打通,為“萬物互聯”的目標而努力,還要在雲時代做好雲到端的智慧連接,藉助超級大腦來發展智聯網。

這兩年,馬化騰都在關注什麼?

| 馬化騰首提騰訊三張網

這已經是馬化騰連續第三年為騰訊雲站臺了。資料顯示,2016年,馬化騰首度為“雲+未來”峰會站臺,提出“雲是互聯網+的第一要素”、“未來是傳統企業在雲端用人工智能處理大數據”等觀點。在2017騰訊“雲+未來”峰會上,馬化騰提出雲是產業革新的原動力,是新型社會管理的主平臺以及人工智能的強載體。用雲量會像工業時代的用電量一樣成為數字經濟的一個重要的指標。另外,去年馬化騰在致合作伙伴的公開信中,23次提到“雲”,7大關鍵詞“深度融合、雲化分享、智慧連接、全用戶、大內容、新科技、寬平臺”全都與“雲”相關,也證明了騰訊雲在騰訊的重要戰略地位。

超級大腦則是騰訊在這次峰會中提到的另一個概念。根據馬化騰的描述,超級大腦是一個讓人工智能無處不在的智能操作系統,AI能力將依託超級大腦隨時隨地被靈活調用。從某種程度上說,超級大腦正是騰訊將AI、雲和大數據整合起來的一個產物。

去年9月8日,在騰訊和清華大學共同舉辦的 “洞見論壇”上,馬化騰就提到,騰訊過去的業務主要是社交、通訊、數字內容,還有一些金融服務,其他的主要是投資以及與其他生態公司合作。“對我來說,我感受有幾個基礎性的因素是我們願意大力投入的:第一是AI,第二是雲計算,第三是大數據。未來所有企業基本的形態就是,在雲端用人工智能處理大數據,這是一個大方向。我們會通過互聯網+等方式和各行各業、學界和研究界進行合作。”

騰訊有豐富的社交數據,“AI+雲”則有可能讓騰訊直接為所有的業務賦能。

這兩年,馬化騰都在關注什麼?

而在外部,騰訊扶持了追一科技、三角獸、慧川智能智影等25個創業團隊。姚星說,在騰訊內部,AI被認為就是代表下一個時代制勝點的技術,如何強調都不為過,只是現在AI還處於早期發展階段,騰訊並不希望顯性地說出來。

不過,三個多月之後的2017年11月8日,騰訊在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就提出AI in All,意思是讓人工智能無處不在,為城市、工業、零售、金融、醫療等各行各業提供智慧解決方案。

是什麼讓騰訊有底氣喊出AI In All?答案是騰訊雲

這兩年,馬化騰都在關注什麼?

“雲”上的競爭

在今年的“雲+未來”峰會上,騰訊雲負責人宣佈,AI功能接入全部免費,CDN產品降價20%,以推動傳統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以及人工智能和雲服務的普及。

這對目前競爭激烈的雲行業來說,或許又是一把熊熊大火。

雲的使用量正在飆升,行業目前已經迎來了爆發期增長,但尚未有壟斷行業的巨頭存在。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的用雲量大概是去年同期的1.4倍,2017全國全面用雲量增速為133%,這是一塊剛剛開墾的半處女地。

這兩年,馬化騰都在關注什麼?

這裡不得不提的是阿里雲。雲服務主要分為三大類,從底層向上依次為:IaaS、PaaS和SaaS,每一類服務解決的問題都不太一樣。據IDC稱,阿里雲計算是中國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名副其實的老大,雲計算對阿里來說,也是臥榻之側,是需要拼死守護的地方,按2017上半年收入計算佔市場份額的47.6%,較2016上半年的42.4%略有上升。根據阿里巴巴2017年財報,2017年阿里雲計算全年業務收入133.9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1%。其中,第四季度雲計算收入同比增長103%達43.85億元,連續第12個季度保持規模翻番。2017年阿里巴巴雲推出了316款新產品,其中60多個集中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和安全管理方面。

除了阿里,騰訊雲還要面對來自於國際互聯網巨頭的正面競爭。比如亞馬遜的AWS誕生於2006年,是全球雲服務的No.1,而亞馬遜、微軟和IBM三大國際雲服務商都在2013年落地中國,開始與國內對手短兵相接。

這兩年,馬化騰都在關注什麼?

當然,所有的競爭設想,歸根到底都還需實踐的檢驗。騰訊作為一個超級生態雨林,馬化騰這兩年關注的焦點,無論是在線辦公,還是雲服務、AI,都有強勁的對手,可以確定的是,前方有戰事!

這兩年,馬化騰都在關注什麼?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這兩年,馬化騰都在關注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