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險”兜底種蒜更踏實 山東金鄉大蒜目標價格保險實施情況調查

金鄉縣委副書記、縣長鄭士民介紹:“金鄉自2015年開始推廣大蒜目標價格保險,當年共有16.9萬畝蒜田納入保險範圍,2016年達到47萬畝,2017年基本實現了全覆蓋。”

庫存、新產雙高,鮮蒜價格持續走低

根據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數據,從2017年6月至今,全國大蒜價格就一路下跌,平均每月同比跌幅超過47%。特別是今年新蒜陸續上市以來,地頭鮮蒜價格很快就跌到了1元/斤以下。

5月20日下午,在金鄉縣魚山街道的蒜田裡,蒜農尋之民和家人正在地裡忙著收蒜。“你看咱家的蒜,個大、皮紅,產量不錯,品質槓槓的。不過,今年價格一路走低,今天的鮮蒜地頭收購價每斤僅僅6毛。我估計,咱就是存下來賣幹蒜,今年的幹蒜價格很難超過1.5元/斤,這個價賠本是肯定的了。”尋之民說道。

“從我們掌握的情況看,今年是大蒜種植面積最大、產量較高的一年。”金鄉大蒜國際交易市場總經理劉傑說,“面積擴大、產量提高,在加上去年剩的冷庫庫存量達,雙重因素導致市場供大於求,這也直接造成今年的鮮蒜一上市,價格就持續拉低。”

2016年,大蒜價格暴漲,“蒜你狠”激發了蒜農種植熱情。2017年,儘管價格有所下跌,但大蒜種植依然有利可圖。在這一背景下,農民仍然保持種植熱情,導致2018年種植面積繼續增加,不僅山東、河南、江蘇等主產區面積增加,一些小產區大蒜面積擴大更為明顯。而且,今年多數產區產量穩中見增,成為近期蒜價下跌的主因。

此外,2017年大蒜庫存量較大,這也是導致今年大蒜價格下跌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山東省農業廳數據,僅山東一省去年的庫存蒜便在310萬噸左右,增幅達63.16%,庫存量處於近5年的最高位。價格持續下跌,不少存蒜商紛紛出貨,增加了市場供應量。

政府提供保費補貼,減輕蒜農市場風險

按照今年的蒜價,金鄉61.4萬畝大蒜,本來又會成為蒜農的“傷心蒜”,讓蒜農面臨“白忙活一年又賠本”的慘況。然而,尋之民等蒜農們卻並不擔心種蒜賠錢的事,原因是他們今年給大蒜買了保險。

據金鄉縣物價局副局長邵輝介紹,金鄉大蒜目標價格保險險種為2017年種植、2018年收穫的生長和管理正常、在保險期間均衡上市的金鄉大蒜;大蒜目標價格保險金額為2000元/畝,目標價格為幹蒜1.7元/斤,保費率為7%,保費為140元/畝,保費由投保農戶承擔56元/畝,由各級政府承擔84元/畝。保險理賠計算公式是:賠償金額=每畝保險金額(元/畝)×保險面積(畝)×{[目標價格(元/斤)-實際價格(元/斤)]/目標價格(元/斤)}。理賠資金於12月底前撥付到投保蒜民“惠農一卡通”賬戶。

“這樣,每年的6到8月份,由當地監管部門監測大蒜價格,當平均價格低於目標價格時,視為保險事故發生,保險公司對跌幅部分進行相應賠付,高於目標價格時不發生賠付。”邵輝補充道。

金鄉縣副縣長李中文介紹,金鄉有90萬畝耕地,大蒜種植面積穩定在60萬畝以上,是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但是近年來,因大蒜價格波動較大,在不少年份給蒜農帶來較大損失,也嚴重影響了金鄉大蒜產業的健康發展。為了化解風險,減少蒜農損失,金鄉於2015年率先開展大蒜目標價格保險,對增強蒜農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和大蒜價格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山東省委、省政府發出了《關於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出臺了《山東省特色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工作實施方案》,將大蒜列入其中。金鄉因勢利導,建立完善了“政府補得起、農民拿得起、公司擔得起”的保費補貼制度,並於2017年實現了大蒜全覆蓋。今年,根據省物價部門批覆,金鄉大蒜享受到價格政策性保險的參保面積為30萬畝。

形成合理價格預期,穩定產業“基本盤”

“長期看,種大蒜比種麥子、大豆收得多,咱老百姓一年的收成主要靠大蒜。這幾年,蒜價忽高忽低,價格高的時候能賣到6塊多,低的時候不到1塊錢,種子、化肥錢全都白搭進去,老百姓種蒜種得心裡也不踏實。現在好了,有了大蒜保險,大蒜價格有了保底的,俺們種起大蒜來也有了底氣。”魚山街道王堂村蒜農王成立說。

“大蒜目標價格的實施,在保證蒜農收益的同時,也在保護山東地區的整個大蒜產業,對價格暴漲暴跌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以前,在大蒜價格低迷時,金鄉大蒜種植面積曾一度萎縮到十幾萬畝。自2015年推開大蒜目標價格保險後,金鄉大蒜種植面積穩定在60萬畝左右,每年可為市場提供70萬噸優質大蒜。”縣農業局局長周利軍說。

在金鄉,目標價格保險起到了價格“風向標”的作用,改變了農民相對於收購商的弱勢地位,促進市場形成合理價格預期,保險期間內農民集中拋售現象大幅減少。2017年上半年,農產品價格整體下跌20%,而金鄉投保的60萬畝大蒜,帶動並穩定了周邊蒜區約200萬畝大蒜價格。

保障蒜農收益,除了價格保險這一招,金鄉還有“組合拳”。近年來,立足雄厚的產業基礎,金鄉推進了大蒜產業加工園區建設,已培育規模以上大蒜加工企業128家,其中深加工企業76家,年加工大蒜能力達80萬噸,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91%,產值65億元,是一產產值的2.77倍。金鄉推廣的“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以合作社為紐帶,一頭連企業,一頭連農戶,共同建立大蒜標準化種植基地。合作社代表農戶,與企業簽訂協議,組織農民按照企業需求進行種植,企業按約定保護價收購合作社大蒜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