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繼續加碼,資管新政正式發佈!

早在今年4月25日,就有媒體曝出資管新政將於4月底或5月初正式發佈。4月27日晚間,經國務院同意,《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佈。

資管新政如期而至!

資產管理產品包括但不限於人民幣或外幣形式的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資金信託,證券公司、證券公司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子公司、期貨公司、期貨公司子公司、保險資產管理機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發行的資產管理產品等。

這次新政來的很猛烈,同時,資管行業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去槓桿

監管繼續加碼,資管新政正式發佈!

新政正式發佈前不久,央行宣佈商業銀行可通過降準置換MLF,適當的為市場釋放了流動性,這是在當前內外宏觀環境下,為資管新政落地做準備,在去槓桿過程中,央行要履行“最後貸款人”金融穩定的責任。

新政要求對開放式公募、封閉式公募、分級公募和其他私募資管產品,分別設定了140%、200%、140%和200%的負債比例上限,並禁止金融機構以受託管理的產品份額進行質押融資。

在可以分級的封閉式私募產品中,固定收益類產品的分級比例(優先級份額/劣後級份額)固收類分級比例≤3:1,權益類比例≤1:1,商品及金融衍生品、混合類≤2:1。在統一槓杆水平方面,新政充分考慮了市場需求和承受力,根據不同產品的風險等級設置了不同的負債槓桿,參照行業監管標準,對允許分級的產品設定了不同的分級比例。

這一調整有助於在產品端滿足具有不同風險偏好的客戶群體的投資需求。由於債券、股票等標準化資產具有公允價值和較好的流動性,在做好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的基礎上,放開可分級產品投資債券、股票等標準化資產的比例限制,有助於支持證券市場的長期穩定發展。

去剛兌

我們以前常常聽到要打破剛兌的消息,但一直都沒有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剛兌會給金融機構自身帶來了由於市場調整虧損而需要墊付的風險,存在著一定的負面影響。

監管繼續加碼,資管新政正式發佈!

目前的剛兌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了社會的無風險收益率,實體企業在做投資時,會與其實體投資回報率做比較。在近幾年資本回報率偏低的情況下,不少企業選擇了將資金投向剛兌的資管產品,實體金融化的傾向較為嚴重。A股虧損王樂視近期還在買理財產品,就可見一斑。

樂視網近期發佈了樂視使用閒置自有資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公告,同意公司及子公司在2018年度使用最高不超過6億元的閒置自有資金購買安全性高、流動性好的銀行理財產品。

其實,現在上市公司購買銀行理財的規模已經達到了萬億以上,很多企業採取了發行債券或貸款得到資金後,再去購買資管產品的形式進行套利流轉的舉措,資金並沒有用到實體上。

新政要求存款類金融機構發生剛性兌付的,認定為利用具有存款本質特徵的資產管理產品進行監管套利,由銀監會和人民銀行按照存款業務予以規範,足額補繳存款準備金和存款保險基金,並予以適當處罰。

非存款類持牌金融機構發生剛性兌付的,認定為違規經營、超範圍經營,由相關金融監督管理部門進行糾正,並實施罰款等行政處罰。未予糾正和罰款的由人民銀行糾正並追繳罰款,具體標準由人民銀行制定,最低標準為漏繳的存款準備金以及存款保險基金相應的2倍利益對價。這樣一來,新政能抑制了資金在金融體系空轉的現象。

清理期限錯配,去通道

監管繼續加碼,資管新政正式發佈!

新政在禁止資金池業務、強調資管產品單獨管理、單獨建賬、單獨核算的基礎上,要求金融機構加強產品久期管理,規定封閉式資管產品期限不得低於90天,以此糾正資管產品短期化傾向,切實減少和消除資金來源端和運用端的期限錯配和流動性風險。

新政要求資管產品的期限和投資標的期限要匹配,尤其對於投資非標資產的資管產品要求“終止日不得晚於封閉式資管產品的到期日或者開放式資產管理產品的最近一次開放日”。以往,短期化、高成本、機構化的資管業務將不復存在。

資管新政的落地,短期內金融機構陣痛不可避免;但是,隨著市場規範程度的提升,將有助於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對中國金融業生態和金融投資者而言是福音。並且這次資管新政也給出了到2020年底的合理過渡期,畢竟是涉及百萬億級別的市場,相信各金融機構能在平穩順利過渡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