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畝魚塘的20年養殖老兵,用了這種飼料,結果……

在江蘇鹽城大豐區鬥龍村養了近20年魚,期間起起伏伏,龐榮根目前還養著大概1800畝魚塘,主養草魚和鯽魚。作為一名養殖老兵,他非常願意嘗試接觸新鮮事物和養殖觀念,以期解決自己所面臨的養殖問題,比如當地多數養殖池塘二三十畝才配一臺增氧機,而龐榮根按15畝配一臺增氧機,接下來還計劃調整成7-8畝一臺,來進一步提高魚塘水體的載魚量。

1800亩鱼塘的20年养殖老兵,用了这种饲料,结果……

龐榮根說很喜歡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即使過程中交了不少學費,但面對新技術、新產品還是樂此不彼,這何嘗不是精明的一種體現。去年下半年,一個此前從未聽說過的飼料品牌找上了龐榮根,一番考察交流後,至今他仍由衷地表示:“要是早十年遇到,我真的能發財!”是什麼打動了龐榮根?

“說實話,澳華料以前都沒聽說過,還是去年下半年業務員到塘口來,我才知道這個品牌。”面對價格高達六千多元/噸的澳華草魚安康料,龐榮根一開始心裡犯嘀咕——市場上配方定位相對高檔的鯽魚料都沒這麼高的價。

還好,喜歡“嚐鮮”的性格讓他沒有直接下逐客令,細細交流後,龐榮根對澳華所推的一年兩造魚模式頗感興趣。據瞭解,大豐鬥龍通常是一年一季魚養殖模式,以草魚為例,年初時投放一斤六斤兩重的草魚種,到年底出魚時達到6-9斤規格。這種模式因週期較長,不利於資金的週轉,對於上規模的養殖戶而言,會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如果一年能養兩茬魚,除了能攤銷人工、塘租等固定成本外,中途出熱水魚還能加快資金的週轉速度。

目前,澳華在當地主推草魚、鯽魚的一年兩茬模式,其中草魚一年兩茬模式是在3月份時每畝投放1000尾1斤/尾重的草魚種,養至6月底時出熱水魚,然後到7月份時每畝再投放1000尾0.5斤/尾重的草魚種,養到年底時乾塘;鯽魚一年兩茬模式則是在3月份時按每畝3000尾投放3尾/斤重的鯽魚苗,養到7月份清塘,到8月中旬時再每畝補入5000尾15尾/斤重的鯽魚苗,養至年底出魚。

當然,高效養殖模式還需要高檔料來驅動,否則無法順利出熱水魚,從而影響養殖節奏,為此澳華也提供了配套的用料模式。比如草魚一年兩茬模式中主要用馴化料+草魚安康,鯽魚一年兩茬模式中,第一茬用馴化料+魚苗寶+鯽魚安康,第二茬則用魚苗寶+鯽魚安康+冬藏寶。

今年,趁草魚價格尚好,龐榮根拿了一個塘嘗試草魚一年兩茬模式。“一年兩茬魚模式,我以前非常想做,但是沒碰到企業推。要是早十年碰到澳華,我真的能發財,那時候鯽魚能賣上價,病害又少。”龐榮根感嘆道。

1800亩鱼塘的20年养殖老兵,用了这种饲料,结果……
1800亩鱼塘的20年养殖老兵,用了这种饲料,结果……

澳華打動龐榮根的,還有其主張養殖前期重點解決魚類肝膽腸道問題的理念。“我非常認可。”龐榮根說。據瞭解,江蘇的草魚、鯽魚等養殖品種經過冬季長達3個半月的停料後,魚體消瘦,抵抗力下降,並且肝膽、腸道出現健康問題,如腸壁變薄、畸形、紅腫等。因此開春後第一口料非常重要,甚至養殖中後期很多問題的爆發,很大程度來自第一口料沒有吃好。比如江蘇的養殖魚在四五月份容易出現肝膽病、腸炎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初期魚體的肝膽、腸道本身就出現問題時,養殖戶沒有做出相應的修復工作,埋下隱患。

而養殖戶之前採用的馴化方式,僅是解決了魚吃料的需求,且因為早春水溫低,魚的攝食量上不去,很多養殖戶為了成本考慮,會盡量投餵粗糧或低檔次的硬顆粒料,這是個誤區。澳華認為,魚苗過冬後身體機能還未恢復,該階段如果用差的餌料會加重魚苗肝膽及腸道的負擔,不利於後期的養成,需要投餵優質飼料對魚體進行調理和修復,並儘可能地減少對腸道和肝膽的進一步損傷。這就是澳華馴化料的開發邏輯。

目前,龐榮根已為自己的信任嚐到了甜頭。據反饋,4月8日準備投餵馴化料前,澳華市場一線技術人員對龐榮根的魚塘進行了例行打樣,檢查魚體的健康程度來確定是否適合用澳華的相關產品。當時解剖打樣的草魚種,發現肝臟發白,但投餵10天澳華馴化料後,肝臟開始逐漸恢復正常的色澤。

交流中,龐榮根也流露出對澳華安康料新的期待,他表示,現在養殖的鯽魚只要一搬繒,如果賣不完再放下去,就會出現大面積死亡。“之前我還遇到搬了兩繒魚,每繒有五六萬斤,結果賣了一繒後,魚中介覺得拉到市場上賣時皮毛不好、損耗大,第二繒的魚直接就不要了。射陽的柏(長林)老闆說澳華料養的鯽魚皮毛好,在市場上賣價高,但我還是要自己看到了才相信。如果沒問題,那我明年就敢在草魚裡邊套些鯽魚。”龐榮根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