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行測必考文學常識困難題10題(3),收藏好好複習吧

76、下列各項表述有錯誤的一項是( A )

   A、魯迅先生在《社戲》一文中,以細膩的筆觸寫了“我”在少年時代的一段生活經歷,表達了“我”對自由生活的嚮往和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其中“月夜行船”部分童趣盎然,景物描寫充滿詩情畫意,具有永恆的魅力,突出了“我”對江南水鄉生活的熱愛和留戀。

B、法國作家都德的小說《最後一課》描述了大家認真而凝重地上最後一節法語課的情景,表達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精神。這篇文章也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熱愛自己國家的語言就是熱愛自己的祖國,每個人都應該把學好自己祖國的語言作為熱愛祖國的神聖職責。

C、《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一詞共分上下兩片,上片問“月”,創造了一幅神話般的美麗境界;下片問“天”,表達了作者蘇軾的曠達胸襟和對親人的懷念。

D、“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中的“風騷”指的是文學才華。其中“風”原指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國風》;“騷”原指《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就是出自這部作品。

77、文學常識表述有誤的是( D )

   A、宋江、魯智深、李逵、時遷都是中國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人物。

B、魯迅、茅盾、老舍、朱自清、冰心都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著名作家。

C、《七顆鑽石》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國文學家莫泊桑的作品。

D、按寫作年代的先後排列下面的課文,正確的順序是《刻舟求劍》《三峽》《范進中舉》《活板》。

78、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B )

A、《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分“風”“雅”“頌”三大類。《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B、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朱自清的《背影》和魏巍的《我的老師》都是膾炙人口的回憶性散文。

C、魯迅先生的敘事散文《藤野先生》,精選若干材料我方面表現了藤野先生的偉大人格,頌揚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D、“我知道齊先生是學者,是專家,只可就見,不可屈致,所以我才親顧茅廬,如一顧不成,我願三顧。”這句臺詞表現了陳毅市長尊重人才、求賢若渴的性格特點。

79、下列搭配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魯迅——《藤野先生》——《朝花夕拾》

B、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英國

C、斯威夫特——《魯濱遜漂流記》——“智救星期五”

D、魯智深——《水滸傳》——“倒拔垂楊柳”

80、你對下列作家的情況熟悉嗎?哪一項說法正確?(B)

A、《孟子》一書,相傳是孟子的弟子所作。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僅次於孔子,後世常以“孔孟”並稱。

B、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和散文成就都很高,在《馬說》一文中他慨嘆道:“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C、《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詩人、學者。他的詩充滿奇妙的想像和豐富的聯想,代表詩集有《女神》《繁星》。

D、莎士比亞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法國傑出的戲劇家和詩人,他的四大悲劇是《李爾王》《哈姆萊特》《威尼斯商人》《羅密歐與朱麗葉》。

81、下列有關文學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 )

A、初唐“四傑”是指杜牧、王勃、駱賓王、王維。

B、普希金,俄國詩人,俄羅斯近代文學的奠基者。

C、茅盾,現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子夜》、中篇小說《林家鋪子》。

D、蒲松齡,清代小說家。他的代表作《聊齋志異》是我國古代優秀的文言短篇小說集。

82、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D )

   A、魯迅,原名周樹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我們學過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松樹金龜子》的作者法布爾是法國昆蟲學家、作家。達爾文讚揚他是“難以效法的觀察家”,他以畢生精力寫出的《昆蟲記》十卷被認為是“科學與詩的完美結合”。

C、在古代,“江”指長江,“河”指黃河,今天的“江”“河”則泛指河流。

D、“而立”代稱三十歲,“而立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齡;“不惑”代稱四十歲,“不惑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齡。

83、下列文學常識的解說有誤的一項是( C )

A、《望嶽》《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都是唐朝詩人杜甫寫的詩。

B、宋濂《送東陽馬生序》是一篇“贈序”,有臨別贈言的性質。

C、成語“一鼓作氣”“撲朔迷離”“黔驢技窮”分別出自於《曹劌論戰》《口技》《黔之驢》。

D、福樓拜,法國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等。

84、下列說法有錯誤的一項是( C )

A、《蒹葭》選自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木蘭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

C、《藤野先生》選自朝花夕拾,《故鄉》選自《吶喊》,兩篇文章中的“我”都是指魯迅。

D、《春》《背影》的作者都是朱自清,《誰是最可愛的人》《我的老師》的作者都是魏巍。

85、選出說法有錯的一項( C )

A、《史記》的作者是西漢著名的史學家和文學家司馬遷。

B、《陋室銘》中“無絲竹之亂耳”中的“絲竹”指奏樂的聲音。

C、《故鄉》《藤野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都選自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茅盾的《白楊禮讚》和高爾基的《海燕》都運用了象徵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