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道家文化中稱道士為“羽客”?竟與“羽化登仙”有關

中華傳統文化中,道士一直是中國道教的神職人員。根據《太霄琅書經》的說法:“人

行大道﹐號為道士。身心順理﹐唯道是從﹐從道為事﹐故稱道士。”其中男性的道士稱為“乾道”,也稱羽士、真人、神仙、道人、羽流、羽衣、紫陽、方士、黃冠、先生、希夷等,尊稱為道長。女性曰“坤道”,別稱女冠。

為什麼道家文化中稱道士為“羽客”?竟與“羽化登仙”有關

《幼學瓊林‧卷四‧釋道鬼神類》也有說︰“羽客、黃冠,皆稱道士。”《楚辭‧遠遊》︰“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舊鄉。”《山海經》:“羽人之國,不死之民。”故不管是羽客、羽人、黃冠都是指道士。

另外宋代米芾《西園雅集圖記》:“雄豪絕俗之資,高僧羽流之傑,卓然高致,名動四夷。

《西遊記》七十三回︰“黃芽白雪神仙府,瑤草琪花羽士家。”其中“黃芽白雪”是指道家丹藥,“瑤草琪花”是仙家種的奇花異草,“羽士”則為道士。《漢書‧郊祀志》:“五利將軍衣羽衣,立白茅上受印,以視不臣也。”而五利將軍是指欒大,也是當時的方士,後人借“羽衣”稱為道士。所以羽流、羽士、羽衣是道士的別稱。

為什麼道家文化中稱道士為“羽客”?竟與“羽化登仙”有關

沒想到“道士”有這麼多的稱呼,而且這些別稱大都冠上個“羽”字,但這是為什麼呢?

羽,就是羽翼,與道士神仙之長生長壽有關,含有飛昇成仙之意。道士修道的最高目標,就是飛昇翱翔於雲霧飄渺的天上而成仙。因此道士稱為羽人、羽流、羽士…等,故得道成仙又叫做“羽化登仙”。宋代蘇軾著名的《赤壁賦》有︰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為什麼道家文化中稱道士為“羽客”?竟與“羽化登仙”有關

《拾遺記》︰“燕昭王夢有人衣服並皆羽毛,因名羽人。夢中與語,問以上仙之術。”以鳥羽比喻仙人可飛昇上天,羽人就是指仙人。

唐代詩人崔顥《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這首詩的作者藉著登黃鶴樓,來抒發自己心中的思鄉情結。詩中著名的黃鶴樓,其得名有許多神話故事,而這些傳說都有“仙人乘黃鶴”在此休憩或經過。因為古人特別喜愛鶴,而且鶴是長壽的象徵,鶴的羽毛也特別漂亮,所以鶴被稱為仙鶴。因此,道士也就常被稱為羽人、羽客了

中國神話故事中,八仙得道成仙是最為膾炙人口的,至今還流傳千古;他們分別代表了男女老幼、貧賤富貴,也都是凡人得道修成正果。一般人往往認為修道成仙是不可能的,是虛幻不實的。

為什麼道家文化中稱道士為“羽客”?竟與“羽化登仙”有關

羽化登仙,古人傳說仙人能飛昇變化,把成仙喻為羽化。感覺身輕得似要離開塵世飄飛而去。

想知道更多文化、風俗、軼事、傳統經典,請關注「珣玗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