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金融的職能發揮與利潤創造

2018年5月2日,印尼國營企業部部長表示,隨著中國的國家開發銀行上週已開始發放1.7億美元的第一筆貸款,雅萬高鐵項目的工程建設進度得以加速,該項目由國家開發銀行提供出口信貸融資,融資金額45億美元,期限50年,利率2%,且貸款無需印尼政府擔保。國家開發銀行是我國的開發性金融機構,從去年來出臺的很多管理辦法來看,國家對政策性銀行在特定時期內可能出現的利潤虧損問題是有所考慮的。基於此,

IMI研究員朱玉庚對包括開發性金融在內的我國政策性金融機構(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等)處理好發揮政策性職能與盈利之間的關係進行了詳盡分析,認為政策性金融機構在助力經濟外交和服務實體經濟方面,負有義不容辭的職責和使命。開發性金融的定位,使得政策性金融機構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保本微利”要求,但其應在合規經營的前提下,不斷強化金融創新和內部管理,在履行國家使命的同時,更好地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政策性金融的職能發揮與利潤創造

一、助力經濟外交,沒有比一帶一路更重要的事了

2016年8月中央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明確提出,“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今後相當長時期對外開放和對外合作的管總規劃。“管總規劃”的定位,表明了“一帶一路”建設在對外開放合作中起統領作用、具有全局意義。

筆者認為,政策性金融機構的屬性,決定了其在助力經濟外交和服務實體經濟方面,負有義不容辭的職責和使命。特別是在金融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新時代,國開行、進出口銀行、中信保公司應主動進行金融創新,以更高的熱情和使命感支持“走出去”企業廣泛開展“一帶一路”建設,發揮商業金融機構所不能及的特殊作用。在做好這方面工作的前提下,再談盈利與虧損不遲。

比如,雅萬高鐵是中印尼兩國政府高度重視的雙邊合作旗艦項目,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早期收穫,具有較強的示範效應。同時,雅萬高鐵作為東南亞首條高鐵,是促進印尼經濟發展、造福印尼人民的旗艦工程。高鐵建成後,雅加達、萬隆兩市通行時間將從3-5小時壓縮為40分鐘,極大改善當地交通狀況,便利沿線民眾,還將進一步帶動沿線區域基建、商業、電子、物流和旅遊產業開發,提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國家開發銀行以金額較大、期限較長、利率較低的融資,支持雅萬高鐵建設,是開發性金融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最好體現。

再比如,據公開媒體報道,截至2017年8月末,進出口銀行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簽約項目覆蓋55個參與國、貸款餘額超7000億元,涉及經貿合作、能源資源合作、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投資、金融合作等重點領域。2017年中國進出口銀行配合國家重大外交活動,成果豐碩。“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數量位居國內金融機構之首,在“一帶一路”重大標誌性項目中,進出口銀行參與數量過半。

二、服務實體經濟,錦上添花還是雪中送炭

既然定位為政策性金融機構,便天然被賦予了履行國家職能、扶持實體經濟的職能。在特定時期、特定項目上,政策性金融往往發揮了為企業“雪中送炭”的關鍵性作用。這三家銀行和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承擔著支持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棚戶區改造、企業“走出去”、糧棉油收儲等政策目標,相應項目貸款利率普遍低於商業銀行,因此面臨的貸款利差收窄壓力也明顯高於商業銀行,盈利壓力不容小覷。

這裡舉一個媒體報道的2005年國開行、進出口銀行和中信保公司三大政策性金融機構聯手為TCL“雪中送炭”的故事。2005年3月12日,中國進出口銀行和TCL集團在北京簽署總金額為60億元人民幣《出口信貸支持國際經營合作協議》,主要用於支持該公司在未來5年內的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以及境外投資、對外承包工程等“走出去”項目。2005年7月5日,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與TCL集團在北京正式簽署雙方戰略合作協議。中國信保將致力於為TCL集團建立“全球海外業務風險管理體系”,並提供涉及從短期出口信用保險、融資、擔保、海外投資保險、國內貿易信用保險等全方位服務,預計2006年出口信用保險承保目標金額將達到15億美元。2005年8月5日,國家開發銀行與TCL集團在廣州正式簽署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國家開發銀行將為TCL集團提供貸款支持,主要用於支持其在未來5年內的多媒體終端、移動通信終端、部品、家電等產業的“走出去”項目建設,協議總金額為人民幣80億元。

在此案例中,政策性金融和開發性金融為TCL國際化保駕護航,保障企業長期項目的資金需求。此類融資需求金額較大,且TCL的跨境併購以及海外業務拓展,存在一定的風險不確定性。按照一般商業銀行的風險偏好,較難為TCL提供貸款。商業銀行更多做的是“錦上添花”,而政策性銀行的低息貸款體現了政府對“走出去”企業的信貸支持,是金融扶持實體經濟、為實體企業“雪中送炭”的具體體現。

三、盈利與虧損,不應只算經濟賬

商業銀行通常通過吸收存款,來向社會投放貸款。而政策性和開發性金融機構主要依賴發行債券、吸收同業存款、央行短期資金拆借等方式尋求融資,因此當資本市場債券融資利率持續上漲時,對這三家銀行的利潤衝擊較大。

開發性金融的定位,使得國家開發銀行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保本微利”要求。國開行網站顯示,經過多年探索,國開行形成了包括外匯注資、外幣債券發行、外匯借款、外匯存款等渠道的“一攬子”外匯籌資模式,積極支持國際合作業務發展,已成為中國對外投融資主力銀行之一。比如,2017年12月28日,國家開發銀行2017年“一帶一路”專項債券上市公告顯示,國開行發行5年期3.5億美元債券,票面利率3%。相較於雅萬高鐵項目50年期45億美元貸款,融資利率2%,國開行的盈利壓力可見一斑。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近年國開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與進出口銀行也開始多管齊下,一方面通過優化貸款業務結構提升貸款利差收益,另一方面則通過多元化籌資來降低綜合融資成本,最大限度緩解負債端融資成本上漲壓力。若多元化籌資降低負債端融資成本是“節流”,“開源”則落在這些銀行能否提高業務創新、加強投資能力,進而獲取相應業務收益。

作為中國唯一的官方出口信用保險機構(ECA),中信保公司所獨家經營的政策性保險業務,雖然不存在融資成本壓力問題,但是在履行國家使命、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同樣肩負重任、業務壓力較大。中信保公司不以盈利為目的,而是通過提高出口信用保險的覆蓋度和承保額來體現國家意志、政策意圖和行業導向。特別是要通過中長期出口信貸保險和海外投資保險,擴大中國“走出去”企業開展境外承包工程、出口大型機電產品和成套設備、資源能源合作,不斷將“一帶一路”建設推向新的發展階段。

商務部數據顯示,2017年1-10月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新籤合同額1843億美元,同比增長11.3%。中信保公司數據顯示,2017年中信保公司的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實現承保金額239億美元,同比增長7%。從數據上看,“一帶一路”建設的保險服務仍有空間,政策性保險大有可為。近年來,中信保公司加大對各省市營業機構的業務培訓和指導,並抽調總部經驗豐富的幹部員工到中西部地區工作,著力提高政策性保險特別是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的覆蓋面,服務更多的“走出去”企業和“一帶一路”項目。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銀監會針對政策性金融和開發性金融機構“管理辦法”的實施,政策性金融機構會在合規經營的前提下,不斷強化金融創新和內部管理,在履行國家使命的同時,更好的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