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扶貧不分心,帶著母親住山村

“都怪我太粗心了,竟然讓母親在母親節受了傷。”5月15日,扶貧隊員黃雪清一邊為母親紅腫的腿部,一邊對筆者說。

今年40歲的黃雪清,是新邵縣教育局督導室的一名幹部,也是一名“老扶貧隊員”。2015年至2016年,他被安排在潭府鄉江溪村扶貧,2017年起,他駐龍溪鋪鎮大竹村和腰古嶺村扶貧。

大竹村是龍溪鋪鎮的偏遠村,與新化相鄰,三面環山,道路崎嶇,交通不便,屬深度貧困村。該村共有424戶1788人,其中貧困戶140戶551人,今年,計劃實現整體脫貧目標。

扶貧任務十分艱鉅,需要全身心投入。為做到工作與照顧母親兩不誤,在與家人商量後,2017年7月,黃雪清在村民家租了房子,把母親帶到了大竹村。

為了扶貧不分心,帶著母親住山村

黃雪清和姐姐在陪伴母親

母親今年已81歲高齡,自前幾年老伴去世後,身體逐漸變差了,目前患有輕度的老年痴呆,身邊離不了人。黃雪清的妻子是一名老師,姐姐在縣一家機關單位上班,哥哥在深圳經商,工作都比較忙。儘管哥姐都曾把母親接到家裡住過,但白天晚輩出門後,母親感到十分空虛,所以往往沒幾天就執意要回老家。黃雪清作為家裡的“老么”,母親和他感情特別深,對他也最依賴。雖然有時候不太清白,但“不要送我回去,我就想和你在一起”是母親經常對黃雪清唸叨的一句話。縣教育局黨委委員、駐大竹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李忠新瞭解實情後,很是感動,支持黃雪清安心把母親帶在身邊。

“母親開心了,我工作才能安心,家人也能放心”,黃雪清說。自從和他一起生活後,母親的身體一直比較穩定,還交了一些聊得來的朋友,雖在他鄉,卻完全適應了這裡的環境。黃雪清則一心撲在脫貧攻堅的戰鬥中,據扶貧日誌記載,自2017年3月駐村以來至12月31日,他駐村工作日累計達268天,在村住宿246晚。今年3月至5月15日,他僅在家住了7晚。週末和節假日,通常是姐夫開車,帶上姐姐和妻子遠道來大竹村看望老母親,這成了村裡的美談。

縣教育局局長李碧泉對黃雪清帶母親駐村扶貧的事情非常關注和關心,每個月到村裡來指導扶貧工作或走訪時,都會看望老人家,還主動提出為黃雪清解決租房費用,但被他堅決謝絕。不僅如此,他和姐姐還代表全家主動向單位表態:扶貧是公事,但帶母親住村是私事,萬一母親出了什麼意外,一切責任都與單位無關。5月13日,母親在洗澡時不慎滑倒摔傷,黃雪清自己買了膏藥給母親貼上,誰都沒有告訴。

為了扶貧不分心,帶著母親住山村

黃雪清在走訪貧困戶

駐村一年多以來,黃雪清積極配合扶貧隊長,2017年為村裡擴建了公路,建設了村級服務平臺,增加一臺變壓器,將光纖網絡送到各組住戶集中地。還引進本地老闆回鄉投資200萬元,在村裡建設一家手袋廠,目前廠房即將完工,將於下半年正式投產,屆時可讓300名剩餘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

黃雪清白天忙於項目建設,早晨和晚上走訪貧困戶,週末則接待有訴求的各類群眾,還把所有的扶貧資料錄入電腦,累計共加班70餘晚,錄入字數已上百萬字。

“黃雪清不但能吃苦,而且工作很細緻,有創新”,提起自己的部下,李忠新很是滿意。村民黃某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黃雪清通過巧妙的方法側面瞭解到黃某兒子在外做生意,並且買了小車,黃雪清找到黃某證實後,將情況上報鎮扶貧辦,按程序從系統中刪除。2017年來,黃雪清通過與村民道一道“東家長、西家短”,說一說“誰家富、誰家窮”,探一探“誰家子女有出息”,巧妙地瞭解貧困戶的家庭真實情況,尤其是摸清了19個疑似“四類對象戶”的底細,最終確認了16戶“四類對象”並從系統中刪除。

“小黃真是把大竹當成了自己的家,母親在這裡住得開心舒心,他工作也是安心用心,我們全體村民是感恩在心。”大竹村分管扶貧工作的黨支部副書記、村主任李日新說。

為了扶貧不分心,帶著母親住山村

中國社會扶貧網(扶貧媒體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