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琺琅藝術家 Jean François DEHAYS 浴火之美,絢爛重生

法國琺琅藝術家 Jean François DEHAYS 浴火之美,絢爛重生

Jean François DEHAYS 掐絲琺琅畫

琺琅、銅板、銀絲、金銀箔

法國琺琅藝術家 Jean François DEHAYS 浴火之美,絢爛重生

縱橫古今中外,回望千百年人類文明的進化史,琺琅工藝作為一項古老而複雜的傳統手工技藝,其在當今時代背景下、被高新技術手段不斷沖刷、淘汰陳舊的生活方式的洗禮中,還能夠以無比高貴、處變不驚的精神信仰流傳世間,令躁動難安的世人放慢腳步、安然凝神,其寓意何在?想來,足以引人深思。而這也是筆者此次採訪法國著名琺琅藝術家讓·弗朗索瓦·德艾先生、聽他講述法國文化藝術史、琺琅工藝傳承,以及欣賞他那充滿田園風情、浪漫宗教色彩的琺琅藝術作品的過程中,所引發的內心感悟......

法國琺琅藝術家 Jean François DEHAYS 浴火之美,絢爛重生

Jean François DEHAYS琺琅戒指

銀、琺琅、橄欖石、碧璽

據考古發現,琺琅器最早誕生於希臘,希臘普魯斯島出土的公元前12世紀的六枚戒指和雙鷹權杖首,被公認為最原始的掐絲琺琅。直至公元10~13世紀初,掐絲琺琅工藝達到極為興盛的時期,並逐漸傳入世界各地。歷經千迴百轉,琺琅工藝從中東波斯灣地區、傳入塞爾特地區;再從康斯坦丁堡轉入土耳其、日耳曼地區;隨後又傳入法國的利摩日(Limoges)等地……而縱觀法國琺琅工藝之都利摩日,其高超的技術已擁有900多年的歷史,被當地人稱之為“火的藝術”。也正是利摩日這座充滿奇幻色彩的城市,孕育了法國琺琅藝術家讓·弗朗索瓦·德艾(JEAN FRANÇOIS DEHAYS)的夢想,成就了德艾先生與琺琅工藝這段數十年的不解之緣。對於德艾先生而言,琺琅工藝之於他意味著什麼?對於15歲時就因緣際會燒製出人生第一件琺琅作品的他而言,琺琅不僅僅是一種工藝、一門藝術,它更像他身體中的血液,早已流淌到他身體中的每一個細胞、每一寸肌理,一同感悟著他對生命與大千世界的純真浪漫的美好情懷。因此,在德艾先生的作品中,觀者能夠看到他兒時的生活狀態、大自然所特有的靈動氣息,以及充滿宗教神學儀式感的內心世界。與以往人們司空見慣的以皇室貴族為創作題材的琺琅藝術有所不同,德艾先生的琺琅藝術作品更加生活化、平民化、更加關注普通大眾的內心情感。對此,德艾表示,對於他來說,他只是關心人的生活狀態,所以藉助琺琅工藝這種媒介形式,來表達一些他自己對於生活的看法和問題,其中,更多的是一種反思。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他沒有一個整體的、概括性的、或通過一系列作品去表達某種情感的宏觀思想脈絡,而是每一件作品都具有獨立的思想,每一件都是一個答案、一個信息、一個問題。

Q & A

Q:在您的數十年創作中,據悉您曾與百達 翡 麗 、 L A L I Q U E 、 T I F FA N Y Paris、MATHON Paris等法國或國際珠寶品牌有過商業協作;同時也一直在從事您的個人藝術創作,那麼在您的創作中,該如何平衡商業珠寶與藝術珠寶這二者之間的關係?在您的個人創作中,那些田園風情的琺琅作品想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情感?這些創作對於您而言意義何在?

法國琺琅藝術家 Jean François DEHAYS 浴火之美,絢爛重生

Jean François DEHAYS的商業協作作品

——百達翡麗琺琅工藝圓頂座鐘系列

A:我的工作包含兩個部分,一個部分就是與國際高級珠寶、高級鐘錶品牌合作,這種合作需要很傳統地表現出皇室貴族色彩的畫面感。而我想說的是,我的另一部分工作就是表達另一種自我生活追求——表現我的田園生活狀態,我同樣會花很多時間、很多精力去做一件這樣的作品,對於我來說,這才是我生活中最珍貴的東西。所以,我希望可以在現代的琺琅作品中,用同樣的工藝性去表現更平民生活的題材。而且琺琅也能夠把畫面和生活中的某一個部分長久保留下來。現在我們看到中世設計名家 RENOWNED DESIGNERS紀、甚至更古老的一些生活情境,我覺得,以現在的這種環境,如全球變暖等氣候現象的出現,會導致有一天我曾經生活過的地方也許從地球上消失,所以把它們記錄下來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法國琺琅藝術家 Jean François DEHAYS 浴火之美,絢爛重生

Jean François DEHAYS 掐絲琺琅畫

琺琅、銅板(鍍銀)、銅絲

例如,這幅表現法國諾曼底奶牛的琺琅作品是我最近剛剛完成的。如果人們不瞭解當地環境,看到我所表現的題,尤其對於東方人來說,可能大家覺得很奇怪,因為我的祖籍是諾曼底,而諾曼底的奶牛就長成這樣。諾曼底的奶油很有名氣,與荷蘭黑白相間的奶牛相比,諾曼底的奶油最大的特點是全國公認最好的,雖然諾曼底奶牛的產奶量不高,但是它的油脂含量最高。而選擇這些創作題材,也是源於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與牛羊打交道,這代表了我經歷過的一段人生,現在仍然嚮往,但是已不再擁有的一段生活。所以在我的作品中,我融合了自己的過去和現在居住的地方,其中有一種懷舊的情懷在裡面。

法國琺琅藝術家 Jean François DEHAYS 浴火之美,絢爛重生

Jean François DEHAYS 掐絲琺琅畫

琺琅、銅板、銅絲、銀箔

從事琺琅藝術創作的三十餘年,德艾先生擁有著對琺琅近乎痴狂的熱愛。他每天早上四點鐘起床就開始燒製琺琅。縱觀全球為數不多的琺琅工藝大師,德艾先生更是其中熟練運用所有琺琅工藝製作的藝術家,且最擅長鏤空琺琅工藝,所以與國際大品牌的合作,以鏤空琺琅的定製居多。在他的琺琅製作審定標準中,他的要求極為嚴格,除了人們通常理解的一件琺琅作品的燒製是否成功,要看是否有裂痕、是否有氣泡等常規標準外,透明琺琅燒製得是否透明,琺琅是否有足夠的亮度,是否具有良好的光澤度等也是德艾先生考量的重要標準。

Q:雖然相較於千百年前古老的手工技藝,當今社會的高科技手段已經擁有了過去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感,但對於琺琅藝術的表現而言,目前,很多高級珠寶品牌的產品已遠不及曾經的那樣完美,曾經的輝煌在如今看來似乎已成為歷史。對此,能否談談您的個人想法?

法國琺琅藝術家 Jean François DEHAYS 浴火之美,絢爛重生

Jean François DEHAYS 紅金星琺琅項鍊

琺琅、銀、金

A:大約在公元5世紀時期,內填琺琅工藝在塞爾特地區興起,彼時的琺琅工藝以蝕刻工藝為主。直至琺琅工藝再傳入利摩日,從利摩日由意大利的工匠師帶入意大利,最後再轉入巴黎。在此期間,琺琅工藝在法國幾經沉浮,直到1803年~1804年間琺琅工藝一直在慢慢的更換不同的地點,延續到1850年拿破崙三世的時候,包括20世紀初新藝術時期,則是琺琅工藝的輝煌期,人們可以在各個高級珠寶的展覽上欣賞到更多的、更精彩的琺琅作品。當時,琺琅工藝最初傳入意大利的時候,工匠師的創作看起來是蝕刻,其實是把蝕刻推到一個更高的境界。因為當今時代能做的蝕刻,它的底是同一個高度,但在當時意大利做的巴賽伊蝕刻,它的底是在不同的高度,因為琺琅的厚度與金屬的比例直接影響整件作品的難度係數和表現效果。目前,巴賽伊蝕刻工藝面臨失傳,如果今天一定要來比較的話,確實我們已經沒有當初那種工藝的難度係數,也沒有以前那種完美的工藝效果,其原因在於現在整個社會的節奏很快、大家都不會用一生來專研一個工藝,都希望在極短的時間內速成。除此問題之外,也和原材料本身有關。現在各國國家和地區對於琺琅粉材料中的毒性,以及它所含有的成分要求比較嚴格,歐洲對於琺琅粉成分的考量也是越來越規範,有些顏色特別漂亮,比如中世紀的某些紅色、黃色,現在已經找不到這樣的材料了,因為這些材料含有放射性的元素,這些元素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影響。所以它們被禁止生產、接觸之後,就影響了琺琅更多顏色的產生,這也是一個問題。

法國琺琅藝術家 Jean François DEHAYS 浴火之美,絢爛重生

Jean François DEHAYS 琺琅鐲子

銀、透明琺琅、金銀箔

Q:在您的個人創作中,有很多作品是通過雕刻與腐蝕琺琅工藝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創作,且已形成您的個人風格特色。能否談談您的這種創作風格的淵源,以及有關蝕刻工藝與腐蝕琺琅的工藝技法方面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法國琺琅藝術家 Jean François DEHAYS 浴火之美,絢爛重生

Jean François DEHAYS

甲殼蟲——珍藏版古書封面

透明琺琅、銀板(雕刻鍍金)

A:我喜歡蝕刻琺琅工藝,這與我整個成長經歷有很大關係,最初我喜歡金屬雕刻,之後才發展到琺琅工藝的製作,所以我一直保留了手工雕刻的這一部分。但是每一個做蝕刻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方式,工藝技術還是要搭配著藝術創作來進行。在創作過程中,無論運用蝕刻或者金屬雕刻的方式,還是通過掐絲琺琅或酸腐蝕的方式,在工藝性的結合表現上沒有所謂的侷限性。蝕刻可以和掐絲琺琅結合在一起,但是它和鏤空不一樣的地方就是鏤空琺琅還是適合用來做珠寶、做小件作品,而蝕刻可以更多的讓你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去組織你自己的畫面,所以蝕刻相對來說更自由。如果說在操作過程中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還是要看每個人在這個工藝過程中所要表現的題材,想要傳遞給對方的信息是什麼,來決定要怎麼使用這個工藝,以及是否要與其他工藝相結合。

法國琺琅藝術家 Jean François DEHAYS 浴火之美,絢爛重生

Jean François DEHAYS

蝕刻琺琅畫(金屬雕刻工藝)

琺琅、銅板

Q:眾所周知在琺琅工藝製作中,相較於掐絲琺琅、平填琺琅而言,鏤空琺琅是其中最複雜的工藝。以至於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鏤空琺琅才出現。您作為最擅長鏤空雕刻琺琅工藝的藝術家,對於這種工藝的創作,您認為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在創作過程中,相關操作環節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A:在鏤空琺琅的創作過程中,需要用少量的琺琅填在鏤空的圖框中,沒有胎體,質輕且能透光。由於釉料沒有胎體可以依附,因此需要格外熟練的技巧及耐心,所以,鏤空琺琅的燒製過程是最大的難點。如果幹溼度控制得不好,琺琅就可能掉下來,倘若你要一個很通透、很完美的效果,就要求你的工藝、你的溫度的掌握必須要很精準。通常人們都喜歡問,燒製琺琅的溫度應該控制在多少度?其實溫度只是一個大家更容易理解的概念,事實上除溫度之外,還需要綜合考慮你的材料、琺琅作品整體的厚度,以及作品的形狀等因素,所以即便到今天,我在工作當中也會不斷遇到新的問題,只能通過不斷的總結、嘗試過程中去解決這些問題。

法國琺琅藝術家 Jean François DEHAYS 浴火之美,絢爛重生

Jean François DEHAYS 掐絲琺琅胸針

琺琅、銀、銀絲

Q:能否談談中西方的琺琅工藝文化交流源自何時,中國琺琅工藝與西方琺琅工藝在藝術表現力和呈現方式都有哪些不同,以及當前的中國琺琅市場與西方琺琅市場又有哪些不同之處?

A:從13世紀開始,中國、歐洲和法國就有琺琅工藝的互換和交流的歷史記載,當時,蝕刻的工藝也傳到了中國,但沒有相關的信息去考證。中國自古以掐絲琺琅為主,偏於工匠風格,而且琺琅在花瓶、大的擺件上的運用會比較多,相對來說,中國的掐絲琺琅不是那麼細緻,沒有太多的藝術性。20世紀90年代,曾有大批中國出口的小件琺琅產品遠銷歐洲,而今我所看到的中國琺琅產品仍然是1990年的風格,沒有任何改變和進步。所以從我的角度看,我覺得中國這些國營企業、琺琅廠還沒有找到如何去適應當今消費市場的口味,沒有完成轉型,而今天可能整個行業仍面臨著不知該往哪個方向去拓展,如何迎合消費者口味的困難當中。

法國琺琅藝術家 Jean François DEHAYS 浴火之美,絢爛重生

Jean François DEHAYS 掐絲琺琅畫

琺琅、銅板、銅絲

Q:在今天琺琅工藝的製作過程中,怎樣看待其工藝性與藝術性二者之間的關係,尤其面對琺琅工藝缺乏藝術創作性的現狀而言,您認為,在當今社會如何站在更富有時代意義的視角去看待琺琅工藝的創新與發展?

A:我認為琺琅永遠是一個介於傳統手工藝和藝術之間的媒介,所以就像天平一樣,因不同的需求而傾向於其中的一端。現在已經出現很多新的結合琺琅工藝的可能性:如在除金屬之外的其他材料上燒製琺琅;與其他金屬工藝相結合的混合工藝的運用;突破面積的侷限,在更大的鋼板上燒琺琅,給創作者帶來更大的藝術創作空間等。這也是為什麼我願意來中國教琺琅課的一個原因,琺琅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工藝,那麼要想革新、有所發展,就必須首先掌握燒製琺琅這門手工技藝,至少也要先了解它的傳統燒製方式,然後才能進一步談革新、嘗試新的方式方法。因此我希望通過舉辦琺琅工藝製作培訓班的方式,給大家創作一個很好的學習氛圍,希望年輕人更腳踏實地的先掌握這種工藝的最基本信息,未來一定是這些年輕人掌握了這些工藝,按著他們的藝術理念去開拓新的可能性,因為琺琅工藝有無限的可能性。縱觀琺琅工藝的發展史,我覺得要將琺琅最基礎的製作工藝完整地做一遍,至少要用300年的時間才能夠完成,但是我們又活不了300年,人類窮極一生也不可能將琺琅所有的可能性都嘗試一遍,所以,我們何時何地也不可能說,我們完全瞭解、掌握了琺琅工藝這門學問。

法國琺琅藝術家 Jean François DEHAYS 浴火之美,絢爛重生

讓·弗朗索瓦·德艾

JEAN FRANÇOIS DEHAYS

法國資深琺琅藝術家。曾先後跟隨多位老手工藝人學習金屬造型、鑄造、銀器敲造、微型雕刻、鏨刻、琺琅等工藝。1988 年成立個人工作室,專長為首飾、珠寶類貴金屬琺琅製作。1993 年~ 1994 年擔任Limoges琺琅手工協會主席。長年受邀與法國及歐洲的高級珠寶、鐘錶品牌合作。在Limoges與同行共同擁有Christel琺琅畫廊,作品在巴黎Cheret藝術品畫廊長期展出,其琺琅工藝的精湛及藝術追求的嚴謹與開放性受到業內人士的一致讚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