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雅安人:陶亮生

穿過歷史煙雲,不少人事雖早已飄散,但許多遙遠的迴響,卻仍久久盪漾在時空隧道深處,歷久彌新而讓人思索。

作為川西咽喉與民族走廊,雅安人傑地靈、人文薈萃。在滎經縣,多年前,一位叫陶亮生的青年,就從家鄉雅安出發,最後成為蜚聲海內的教育家、詩人和楹聯家。

你所不知道的雅安人:陶亮生

撫今追昔,時光早已逝去,但往事並不如煙。讓我們翻開雅安這一段塵封的名人往事,說說陶亮生的故事。

探尋

歷史深處的雅安才俊

“少陵茅屋、諸葛祠堂,並此鼎足而三,飾崇麗,蕩漣漪,系客垂楊歌小雅;

元相詩篇、韋公奏牘,總是關心則一,思賢才,哀窈窕,美人香草續離騷。”

在成都,錦江南岸的望江樓公園,是不可不去的一大景點,這裡既是蓉城名勝,又是紀念唐代女詩人薛濤之所。而在公園正門處,上述這副楹聯,更惹人眼球,該楹聯的作者,就是川內著名教育家、詩人、楹聯家、雅安滎經人——陶亮生。

“在雅安,知道陶亮生的人不多,這算是一大遺憾。”今年72歲的李國基,退休後對古典詩詞頗為鍾愛,據他介紹,陶亮生此人雖已故去多年,但其作為一個雅安人,更是一個文化名人,理應被更多人所知曉。況且,這對挖掘歷史文化名人資源,推動本土文化發展,也將有著積極的作用。

據2015年編纂的《滎經縣誌》人物誌畢業一欄中記載,陶亮生畢業於民國時期的國立成都高等師範學校,由此可見,在雅安歷史上,陶亮生確有其人。“去年,我和四川省詩詞學會會長楊啟宇聊天時,楊啟宇就對陶亮生推崇備至,稱其為現代蜀中古代文學的代表。”李國基說。

據該書記載,陶亮生,名世傑,雅安市滎經人,生於1900年,1984年病故於成都。曾求學於四川省立第一中學、國立成都高等師範學校,學習期間成績優。自上世紀30年代起,先後執教於成都師範大學、四川大學等。1947年,曾任原西康省政府秘書長,上世紀80年代時,還多次擔任成都市政協委員,並任成都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委員、成都市教育局顧問。此外,陶亮生還是四川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詩人、楹聯家,在川內享有崇高聲譽。

追憶

一代文化名家的傳奇過往

青衣江上游,經河之畔,是滎經縣,在這個以砂器聞名的地方,陶亮生就出生於此。據《雅安地區文化志》載,陶亮生是滎經官渡口人,也就是今天的嚴道鎮新南村。

“我在多年前,就聽一位前輩提起過陶亮生,並看過他的詩集,當時就對此人頗為崇敬。”滎經縣作家協會主席、古典詩詞愛好者劉江嶽說,在近現代以來,滎經縣在文學上享有盛名之人不算太多,其中一位是周文,另一位當屬陶亮生。

陶亮生痴心教育,曾桃李滿天下,可算兢兢業業、誨人不倦,在川內教育界,頗有聲望。此外,作為一名詩人和楹聯家,陶亮生的一大愛好,便是醉心詩文。晚年,陶亮生亦不知疲倦,仍舊積極參與社會活動,關注國家大事,他還以詩文的形式,抒發對黨和國家的熱愛。

《雅安地區文化志》提到,1976年元月,當聞訊周恩來總理去世後,陶亮生當即寫詩一首,並寫下“三分天下看今日,五丈原頭落大星”的輓聯,以此深切緬懷周總理。如今,在青城山、康定、都江堰等處,仍有諸多陶亮生所撰寫的楹聯,留給後人觀摩。

“陶亮生的詩詞楹聯,其風格比較具有當時的時代特徵。”劉江嶽說,陶亮生的詩文,用詞華麗,語言精巧,既有一種含蓄的美,也透著諸多晦澀的況味,而對於後世學人而言,陶亮生無疑也值得大家學習。著述頗豐的陶亮生,曾著有《說毛詩》《說文心雕龍》《儀禮古名今曉》《四庫館賢學藝指授纂錄》《數典錄》《五老七賢親炙錄》《成都街名瑣記》《蜀中聯語偶談》等,可謂筆耕不輟、辛勤一生。

“滎經能有一個陶亮生,或者說雅安能有一個陶亮生,這都應是一件幸事,這對傳播雅安文化、挖掘地域魅力,都有著積極的助推作用。”劉江嶽說,從某種意義而言,陶亮生應該算是一個“寶貝”,只是光陰流轉,現在很少有人再去熟悉和了解他了。

塵封的歷史,雖不乏暗淡與厚重,但璀璨的文化之光,卻能穿透濃雲,直抵人心。在人傑地靈的雅安,不會僅有一個陶亮生,更會有諸多偉岸的背影,等待我們去探索與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