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戲看!順豐切入快運市場 叫板“一哥”德邦

近年來,電商、網購的發展將快遞行業推上了新的高峰,但隨著行業格局趨向穩定,產業鏈逐漸成熟,快遞行業似乎已經沒有太大發展空間。據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目前,快遞行業市場增速和行業毛利率已經撞上天花板。

在這片紅海之中,“三通一達”等競爭對手“如狼似虎”,極力搶佔市場份額。但作為快遞業的龍頭企業,順豐卻表現不佳,2017年18.3%的業務量增速不僅低於行業均速,市場份額又下降0.5個百分點。而且最近一年多來,順豐的總市值已經蒸發900多億元。

為求自保,順豐除了努力深挖自己在時效快速方面的護城河之外,還同時切入了零擔快運等新的業務板塊。

攪動市場 或引發鯰魚效應

在數十萬億元的中國物流市場中,零擔快運的市場規模1.1萬億元,兩倍於快遞行業。而在增速乏力的情況下,順豐面對這塊誘人的蛋糕終於按捺不住,想要分一杯羹。

不過順豐的野心也許還不止於此。它希望在保持快遞龍頭地位的同時,切入快運、冷運、醫藥、國際、同城、倉儲等一系列綜合物流領域,擺脫通達系的圍追堵截,成長為一家諸如聯邦快遞、UPS物流這種巨頭級的綜合物流運營商。但是這種情況下,順豐面臨的對手已經不只是傳統的快遞公司或快運公司,還有京東物流、富士康這類跨界企業。

有戲看!順豐切入快運市場 叫板“一哥”德邦

今年,順豐與快運公司新邦牽手,成立了“順心捷達”——一家以加盟製為主的零擔快運機構。這似乎顯得順豐“有違初心”,畢竟其在快遞市場一直堅持直營模式。

在快遞行業已經做得非常成功的順豐,這次入局自己並不擅長的快運行業,似乎有點“攪局者”的意味。而對於市場規模巨大,但缺乏活力的快運市場,或許順豐的加入,就如同一條鯰魚闖進了死氣沉沉的沙丁魚群中,說不定會引發“鯰魚效應”,為整個快運市場帶來新的變革。

快運戰場遇上德邦 順豐前途未卜

其實牽手新邦之前,順豐已經在分食快運這塊年產值1.1萬億元的蛋糕。

2015年,這家快遞龍頭正式入局,2017年快運產品不含稅營業收入淨額達44.02億元,同比增長79.93%,排名行業第三。但是順豐年報並未披露這塊業務的利潤狀況,據瞭解,其快運產品運營效率不高,一直處於“薄利狀態”。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與順豐快運業務的“薄利”相比,德邦僅在2018年一季度即實現47億元的營業收入,超出順豐全年收入3億元;淨利潤9.9億元,同比增長185%。德邦是一直採取直營模式,相當於快運行業中的“順豐”。2017年報告期內在全國佈局網點1萬多個,基本實現對全國省、地、區城市的全覆蓋,其中鄉鎮覆蓋率達到81%。

業內人士分析道,順豐的快運業務長期與快遞併網運行,而快遞需要多次中轉,真正的快運則中轉環節極少,這種運輸網絡的不匹配,決定著順豐的快運業務一方面並不經濟,一方面又難進一步擴張。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順豐索性直接投資新邦,改造並升級後者現有的快運網絡。但新邦原是德邦系人員出走後“另立山頭”,其規模與業內聲量,與德邦的量級遠不能相提並論。據2018年最新發布的《中國零擔快運30強排行榜》數據顯示:德邦2017年快運業務實現收入130億元,約等於排名後三位的安能、順豐和百世的營業收入之和,排名第18位的新邦僅錄得9.2億元。由此可見,順豐這次牽手的快運同伴,似乎對其在快運市場的幫助十分有限。

快遞巨頭順豐此番攪動快運市場,注入新的活力,對於整個行業的發展確實是好事一樁。但攪局之後,順豐能否與“快運一哥”德邦對標,似乎前景並不太樂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