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如何在夜店修成一代藝術大師?

“我沒有決定要成為藝術家。我一直就是個藝術家。”

當髮廊中走出一位藝術家而不是我們刻板印象中的“殺馬特”人物時;當夜店青年修煉成美國當代藝術先鋒時;你應該會和白蟻一樣好奇;

好奇這位藝術家背後有著怎樣的人生故事~

論如何在夜店修成一代藝術大師? | BYART推薦

美國當代藝術家馬克·布萊德福特,1961年出生於洛杉磯的一個單親家庭。

除了母親,他家庭生活的全部,竟是一家名為Foxye Hair的小理髮店。

上貨,看門,做廣告,招呼客人,在理髮店中幫忙讓布萊德福特早早地成為一名“小生意人”。

中學畢業,他沒有選擇“高考”,繼續上學;也不知該幹什麼,對未來迷茫,幾乎沒有任何規劃,只得繼續留在母親的理髮店中幫忙。

論如何在夜店修成一代藝術大師? | BYART推薦

但不久之後,他卻選擇了離開發廊,離開美國。

原因是啥?

因為他是一名同志。

詹姆斯·鮑德溫描寫同性情感的小說《喬凡尼的房間》讓他十分嚮往巴黎;

美國80年代初艾滋病的爆發讓他覺得自己死定了,他必須得逃離。

此後多年,他往返於歐洲和美國。靠的不是別的,正是他從小習得的剪頭髮的技能。

對了,他還將大量的時間花在夜店中,著迷於毒品,性?

恭喜你,猜錯了。

吸引他的不是這些,而是夜店裡人們的服裝,各種表演、舞蹈,人們在這裡釋放真性情的狀態。

去夜店一定是因為毒品和性麼,布萊德福特說不是的;身高接近兩米一,黑人,一定得去打籃球麼,布萊德福特完全沒理會這種期待;

30歲的髮廊男孩就一定不能重新開始了麼,布萊德福特仍將繼續破除你設定的框架,你形成的刻板印象~

當要邁入30歲的階段,自然你會開始想,現在的生活是我真正感興趣的嗎?

當在確認自己的興趣所在是“創造力”後,布萊德福特做了一個重大決定——重返校園

像很多十幾歲的年輕人那樣,他重新參加各種考試;在快31歲時,他獲得獎學金進入加州藝術學院(CalArts)學習。

在加州藝術學院,他感受到“巨大的文化差異衝擊”,他見到許多有學識的、自由的年輕人,有創造力的人們在這裡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著,而不是大多數人認為的好與壞;在這裡沒有人“指導”你該怎樣生活。

性別平等、種族衝突、身份認同、女性主義......這些他在7歲就開始遇到並思考的議題,在加州藝術學院,變得具象且有據可循。

令人興奮!

他開始閱讀大量藝術理論,並由此開拓了眼界。

除了他最愛的繪畫,布萊德福特還因為克萊門特·格林伯格、羅莎琳·克勞斯、哈爾·福斯特等人關於觀念藝術的討論,在本科期間進行了攝影、影像、雕塑、裝置、行為等不同媒介的嘗試。

研究生畢業後,布萊德福特重新回到了母親的理髮店。

Excuse me,轉了一圈又回去做了髮廊 男孩?

恭喜你,又猜錯了。

這次,他是以“藝術家”的身份迴歸的。在距離理髮店不遠的地方他租下了一間工作室,繼續藝術探索。

▲ 馬克·布拉德福特在其工作室

儘管他已確認自己要成為藝術家,也在專業的藝術學校接受過訓練,但彼時的他對藝術界仍沒有多少認識。

他只是在做一些小事情,他也不知道哪個畫廊好哪個不好,甚至會覺得走進畫廊有點不好意思。

有天,他將理髮店的一張長方形燙髮紙,帶回工作室進行試驗:用火烤出紙張深色的邊緣和紋理,並用染髮劑將燙髮紙一張張拼貼在一起。

經由這一試驗創作出的作品為他帶來了一共5000美金的收入,也開啟了他創作生涯的新篇章。

之後,哈萊姆工作室美術館(Studio Museum in Harlem)新任總監Thelma Golden把布拉德福德的作品選入新晉藝術家群展“自由式(Freestyle )”,正式將他拉入主流藝術界的視線。

現在,布萊德福特早已不是那個不敢進畫廊的男孩,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和積累,他以全職藝術家的身份活躍在美國和其它國家地區;

論如何在夜店修成一代藝術大師? | BYART推薦

他聯合慈善家,社會活動家發起組織Art+Practice, 旨在幫助洛杉磯當地16到24歲的年輕人更好地接觸藝術,促進社區發展;

論如何在夜店修成一代藝術大師? | BYART推薦

論如何在夜店修成一代藝術大師? | BYART推薦

但他仍是那個會用最質樸的材料,比如廢棄的紙張、布料等;簡單的藝術手法,創作出直擊人心,破除框架,不受市場影響的作品的藝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