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建設別忘服務新農民

最近一段時間,特色小鎮成為熱詞,根據相關部門規劃,到2020年,我國將要培育1000個特色小鎮。然而,一些地區對特色小鎮的認識存在偏差,建設過程中缺乏科學規劃,特色不突出,甚至一些特色小鎮成為房地產開發項目。

特色小鎮建設別忘服務新農民

特色小鎮的核心在於 “特色”,具體來說,就是要形成特色產業聚集區。此外,還要實現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如果只把特色小鎮搞成房地產項目,就背離了初衷。筆者認為,特色小鎮除了找準特色產業,還有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把新農民招攬過來。

近年來,不少80後90後年輕人回鄉創業,從事特色種養、農村電商等新行當。他們要麼接受過高等教育,要麼曾經在外務工,共同點是有文化、有知識、有眼界,是新一代農民的代表,也是未來農村發展的主力軍。但由於農村基礎設施落後,很多返鄉創業者缺少辦公、加工、倉儲等場所,影響了自身事業的發展。目前,很多特色小鎮定位的產業都是與“三農”相關產業,如特色農產品、非遺傳承、鄉村旅遊等項目。

特色小鎮建設別忘服務新農民

大量特色小鎮,因環境優美,產業聚集,將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尤其是就地城鎮化的一條有效路徑。如蓬萊市劉家溝鎮藉助優勢產業,打造國內知名的葡萄酒特色小鎮,帶動了當地4000戶農民變身葡萄及葡萄酒相關產業的工人。如果把特色小鎮搞成房地產項目,不注重發展產業,農民找不到就業或創業機會,就不會在此停留,特色小鎮也就不能發揮推動新型城鎮化的作用。因此,特色小鎮“房地產化”,不如多發展吸納農民創業就業的特色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