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失業?2018“最難就業”專業Top 5,你中招了嗎?

畢業=失業?2018“最難就業”專業Top 5,你中招了嗎?

一年一度的畢業季又到了,還沒有在校招上拿到offer的應屆生們,每天基本重複著兩件事,面試和走在去面試的路上。

每年這時候總會在新聞裡聽到“史上最難就業季”這類的詞,面對一年比一年難就業的現狀,如今選錯專業,就很容易讓自己畢業=失業。在這樣的大趨勢之下,2018各專業的就業難度排行在網友中流傳開來。

網友版國內2018最難就業專業top 5

Top.1法學

法學專業一向是很多文科生心中的最佳選擇,聽上去高端大氣上檔次不說,在就業上也有許多公檢法部門的鐵飯碗作為保障。

但事實上,隨著法學學生的人數逐年上升,就業單位也隨之飽和,而且近年來國家設立統一司法考試製度,讓很多想成為法官、檢察官的學生要面對更猛烈的“廝殺”,就業難度進一步增加。

可以想象,法學很可能領跑今年的專業就業難度top.1。

Top.2會計/審計

排在第二位的是會計/審計,可能讓很多人有點吃驚,但事實上,會計/審計行業因為起點低、入門易、層次多,加上被認為是傳統穩定的好工作,而被很多學生選為專業。

2017年會計從業資格的取消,更為求職者應聘會計崗位降低了門檻,不少求職者在不明自身職業規劃之前蜂擁而至,增加了應屆生就業難度。

Top.3經濟學

經濟學乍一聽就是個很高大上又很萬金油的專業。百科上顯示,經濟學是研究價值的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規律的理論,應用於各垂直領域,指導人類財富積累與創造。

簡單的來講,就是作為一個經濟學的畢業生,除了在專業學術上繼續深耕之外,似乎沒有特別對口的方向可以選擇。

他們可以選擇考公務員,考注會,也可以考慮證券行業或是營銷方面發展,甚至自主創業成為一個小老闆,但是不管怎麼看,都不是easy模式可以輕易達成的。

Top.4哲學

聽到哲學這個專業,第一反應就是吾等凡夫俗子不可理解的大宇宙終極奧義,比如終極三問:

“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我要到哪裡去?”

鑑於哲學自帶的高大上的屬性,想要跳開學術圈子,在找到其他工作,確實難度不小。

Top.5管理學

作為同樣熱門的萬金油專業,管理學也是很多學生選擇報考的方向,但相應的,越來越多湧入的學生,讓競爭變得激烈起來。

特別是一些知名企業的招聘,往往會有幾十上百人來爭搶一個好的崗位。對於企業來說,能優中選優,自然是好事,但對於應屆生來說,沒有足夠的核心競爭力,可能就只能相約再戰下一次面試了。

是什麼導致的就業難?

其實難的並不是找工作本身,而是真正確定選擇什麼行業,作為自己未來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奮鬥目標。

這個目標的制定,從高考填報志願,甚至更早之前就應該開始了。但是在高考志願填報的時候,很多學生和家長因為考試的壓力和對於各個專業的不瞭解,往往會做出很多看上去很美好的選擇,不是一門心思扎進了一個所謂的“熱門”專業,就是選擇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專業。

然而當他們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大學之旅,卻發現,這樣的專業似乎跟自己想的不太一樣。

抱著建造出新世界七大奇蹟的想法填了土木工程,結果發現有個專業叫做建築學;

抱著致敬袁隆平,弄個雜交水稻造福全人類的想法填了生物科學,結果發現酸奶廠才是自己的歸宿;

抱著不用解剖、不用做試驗、不用拿手術刀,摸摸脈就能看病的想法報了中醫,結果發現武俠小說裡的絕世神醫都是騙人的……

這樣的吐槽比比皆是。

當初期待的各種美好未來,在4年的學習過程中一個接一個幻滅,又在面試的一次次碰壁中開始後悔:

為什麼我的專業我不喜歡,而且就業面窄?

為什麼好不容易去了想去的公司面試,卻被對方以專業不對口為由拒絕了呢?

特別越到臨近畢業,看著其他拿到offer喜笑顏開的同學,他們心裡的一個念頭就越發清晰:其實從高考志願開始,踏錯一步,無形中就已經落後了那些選對專業的同學一大步。

相比於他們的苦惱,如今的高考生就很幸福了。隨著新高考改革的推進,全新的選課模式尊重了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也讓老師家長們充分意識到,為孩子提前做好職業規劃,幫助他們把好高考志願填報這道關有多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