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扎破兒媳避孕套:婚姻的悲劇從缺乏“界限感”開始!

婆婆扎破兒媳避孕套:婚姻的悲劇從缺乏“界限感”開始!

昨天傍晚,一條視頻再次把“惡婆婆”這個詞送上熱搜。

事情是這樣的:

因為頭胎才14個月大,丈夫又在外工作,幾個月才回來一次,自己一個人根本沒有精力帶兩個娃,因此女子決定將腹中的二胎打掉。

婆婆卻堅持不準兒媳流產:打了有可能以後就懷不上了,而且我家是要求生二胎的,你沒精力帶,那我就把老大帶回老家養。

女子捨不得,衝動之下割腕自殘。

評論區裡有罵丈夫是“媽寶男”的,有吐槽婆婆把兒媳當成“生育機器”的,但我更認同警察觀點:您兒子兒媳的事情,您什麼都不要插手,生不生小孩的問題,他們兩個人決定。

“插手”這個詞語用的特別恰當,中國父母一向都喜歡插手兒女的婚姻,從戀愛、買房、裝修、結婚、生子、育兒……

幾乎無孔不入!

在父母眼裡,子女無論多大,都永遠是需要被照顧的孩子,覺得孩子沒有經驗,也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生怕自己的孩子吃虧,過得不幸福。

因此,他們常常以“過來人”的身份,對子女的婚姻加以“指導”。

婆婆扎破兒媳避孕套:婚姻的悲劇從缺乏“界限感”開始!

2015年就曾報道過這樣一條新聞:

阿明每個月的工資都要上交給丈母孃;手機卡也是以丈母孃的名義辦的,好方便丈母孃隨時查詢他的通訊記錄;外出必須向丈母孃彙報行蹤,隨時接受丈母孃“查崗”,回答自己當時所在的位置和所做的事情……

婚後兩年,阿明身心俱疲,還患上了重度抑鬱。他最終向法院提出離婚,強勢而魯莽慣的丈母孃為了阻止女婿,就把女婿的手機卡停了,好讓所有人都找不到他。

這樣的舉動徹底激怒了阿明,最終,阿明寧可放棄孩子的撫養權和婚前婚後的一切財產,淨身出戶,也堅決要與妻子離婚。

此時,看著苦苦挽回而不得的女兒,丈母孃追悔莫及。

婆婆扎破兒媳避孕套:婚姻的悲劇從缺乏“界限感”開始!

岳母難纏,婆婆也不甘落後。

電視劇《婆婆來了》當中,兒子和兒媳婚後去歐洲度蜜月,婆婆一個人在家覺得寂寞,也一同前往。

從吃穿用度,到去哪玩買什麼東西,通通都需要經過婆婆的允許,兒媳實在無力繼續賠笑臉,只好提前結束蜜月旅行。

回國後,婆婆一直住在兒子兒媳家不肯走。雙方在同一個屋簷下,矛盾更加激化。男主人公下班一回家,兩個女人就爭相告狀,尤其是婆婆,經常用兒媳聽不懂的福建話跟兒子吐槽兒媳的諸多不是:

懶惰,經常不做飯不洗衣不收拾家務;

隨便,未經過我的允許就讓朋友住在家裡;

沒規矩,下了班不回家就知道出去玩;

不害臊,當眾和我兒子摟摟抱抱,不像個正經女人;

亂花錢,天天逛商場,就知道買買買……

為了防止兒媳“敗家”,她把小夫妻的

銀行卡全部沒收了,想買東西必須經過她的允許,由她發放;

為了打探兒媳的私生活,她經常趁兒媳上班時間,偷偷潛入小夫妻的臥室,把從前別人寫給兒媳的情書和兒媳為了“勾引”自己兒子穿的丁字褲,通通扔了

為了讓兒媳傳宗接代,她用針扎破了他們放在抽屜裡的安全套……

發現兒媳不好控制後,就整日教唆兒子離婚另娶,最後把兒子的婚姻鬧到雞飛狗跳,離婚收場。

正如作家婉兮所言:大部分婆媳失和、女婿難當,根源都在於長輩超出範圍的指指點點和橫加干涉。

婆婆扎破兒媳避孕套:婚姻的悲劇從缺乏“界限感”開始!

父母為什麼喜歡插手子女的婚姻?

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曾這樣解釋:對於一個女人而言,如果兒子比老公重要,那麼一旦兒子戀愛結婚,她就會認為兒子被另一個女人搶走了,她心裡不是滋味,所以總是有事沒事就找媳婦的茬……家庭關係中的No.1,應該夫妻關係,而不是親子關係。如果媽媽心目中最重要的人是爸爸,而不是孩子,那她與孩子的分離就不會那麼難受。相反,她會替孩子高興,因為孩子找到了最愛的人,可以擁有自己的家庭了。這時,她就會送上祝福我和媳婦,希望這對小夫妻從此走上幸福之路——好的婚姻,夫妻關係一定高於親子關係。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需要自由和隱私,無論誰都不應該隨意對別人的生活指手畫腳。

再親近的人之間,也有“界限感”!

“界限感”的存在並不是說劃清彼此的界限,而是更好的尊重對方的決定和想法,規避掉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在愛的基礎上,給彼此足夠的尊重與自由。

當然,尊重和自由的前提是經濟和精神的雙重獨立。

如果房子的首付是父母交的,新房是父母掏錢裝修的,車是父母給買的,工作是父母給安排的,孩子是父母給帶的,一日三餐是父母做的,內衣襪子是父母洗的……從經濟到精神你從沒獨立過,那麼當父母干涉你的生活時你當然沒有底氣去反駁。因為離開他們,你們的生活根本無法正常運行。

你不能一邊享受著中國式父母帶來的利益和方便,一邊渴望他們像老外一樣給你自由,彼此互不干涉。那不現實,也不太道德

父母喜歡干涉子女的生活,子女樂忠於啃老,其實都是缺乏邊界感的表現。想要不必再受婆媳不和、女婿難當的困擾,那麼,父母就要學會放手過自己的生活,而子女也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不隨便介入另一方的生活,但永遠相互扶持,在愛的基礎上,給彼此足夠的尊重與自由。

這才是一個幸福家庭該有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