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風人、夏雨雨人:風的作用

春風風人、夏雨雨人:風的作用

先從“風”說起。

風是個形聲字,《說文解字》中說“從蟲凡聲”,這是因為“風”在古代寫作“風”。 《說文解字》中解釋這個字為“八風也”,即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八個方向的風,每個方向的風都有不同的稱呼。 其實,這個解釋並沒有說清楚風到底是怎麼回事,還不如《莊子》中南郭子綦的描述切實。 南郭子綦說:“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意思是說,那大地吐出的氣,名字叫作風。 這與現代物理學上給出的“空氣的流動”的界定已經很接近了。

南郭子綦不僅對風給出了界定,還對風作了形象的描述。 他說:風一旦吹起來,整個大地上數不清的竅孔都隨之怒吼起來。 難道你沒聽過那呼呼的風聲嗎? 山陵上陡峭崢嶸的各種去處,百圍大樹上無數的竅孔,有的像鼻子,有的像嘴巴,有的像耳朵,有的像圓柱上插入橫木的方孔,有的像圈圍的柵欄,有的像舂米的臼窩,有的像深深的窪地,有的像淺淺的池塘。 它們發出的聲音,像湍急的流水聲,像迅疾的箭鏃聲,像大聲的呵叱聲,像細細的呼吸聲,像放聲叫喊,像號啕大哭,像山谷裡深沉的迴盪,像鳥兒嘰嘰喳喳,前面在嗚嗚倡導,後面在呼呼隨和。 清風徐徐就有小小的和聲,長風呼呼便有巨大的反響,迅猛的暴風突然停歇,萬般竅穴也就寂然無聲。 難道你沒見過風兒過處萬物隨風搖曳晃動的樣子嗎(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號。 而獨不聞之寥寥乎? 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口,似耳,似 ,似圈,似臼,似窪者,似汙者;激者,者,叱者,吸者,叫者, 者, 者,咬者,前者唱於而隨者唱喁。 泠風則小和,飄風則大和,厲風濟則眾竅為虛。 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 《莊子·齊物論》)? 看看,這就是莊子的哲學,寫的是純粹自然的風,好似不可捉摸,卻又處處可感,頗有浪漫的藝術氣息。

風吹萬物,萬物有聲。 風吹到人身上,人也會有反應。 寒風凜冽則刺骨,春風和煦最舒適,故詩歌裡說:“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絲絲細雨,微微春風,是何等愜意! “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暖煦煦的春風一吹,竟然能讓人沉醉,連國破家亡的事情都拋到九霄雲外了。 所以古人經常以風作比,如“春風風人”。

春風風人,第一個“風”字是名詞,讀 fēng;第二個“風”字顯然是動詞,讀 fèng。 此成語字面意思為和煦的春風吹拂人們,經常用來比喻給人以良好的教育與幫助。 這個詞還經常與“夏雨雨人”合在一起使用。

孟簡子曾在梁、衛做過國相,後來犯事了,逃亡到齊國。 齊國的國相管仲迎接他,問他說:你在梁國、衛國做宰相時,手下門客有多少人呢? 孟簡子說:有三千多人。 管仲又問:現在跟著你來的有幾個人? 孟簡子說:三個。 管仲問:這是什麼原因呢? 孟簡子說:其中一個人的父親死了沒辦法埋葬,我幫助他埋了父親;一個人的母親死了沒有辦法埋葬,我也幫助他埋了母親;一個人的兄長身有訟案,我幫助他讓他的兄長從監獄裡釋放出來。 所以有三個人跟著我一起來了。 管仲感嘆道:唉! 我肯定會處於困難境地了,我不能像春風一樣溫暖人,我不能像夏雨一樣滋潤人,我處於困境是一定的了(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 《說苑》卷五《貴德》)。 這是管仲從孟簡子的事件中發出的個人處境感慨。

從春風風人這樣的自然之風對人的吹拂意義,逐漸引申出感化、教化的意思,這是風的動詞用法。 所以《毛詩序》中說:“風者,風也,教也。 風以動之,教以化之。”後兩個“風”字均讀去聲,意為諷喻、教化;這句話的意思是用諷喻來感化人們、教化人們。

家風就是家庭裡的“風”。 這個詞的確很形象。 作為一種家庭內部的風範,就像風一樣無處不在。 這樣的一種環境薰陶、耳濡目染,規範、約束、指導著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促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不同的品性,遵循不同的為人處世的準則。

摘自《家風家訓:王立群智解成語⑥》,王立群著,大象出版社2016年版。

春風風人、夏雨雨人:風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