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守護學生的心靈——記濟南市優秀班主任工作室成員、濟南中學班主任王志會

用爱守护学生的心灵——记济南市优秀班主任工作室成员、济南中学班主任王志会

用爱守护学生的心灵——记济南市优秀班主任工作室成员、济南中学班主任王志会

王志會老師與學生交流

“進了我的班,都是好孩子;進了我的班,都會有進步。”這是濟南中學王志會老師的承諾。

王志會,女,1973年10月出生。中學語文一級教師,濟南市優秀班主任,第二屆濟南市優秀班主任工作室成員,曾獲濟南市優秀班集體、濟南市高效課堂先進個人等稱號,參與國家級課題“青少年生命教育有效性研究”,獲全國“青少年生命教育”主題說課比賽中一等獎,多篇學術研究成果論文在國家、省市級刊物上發表。

王志會老師時刻用愛和責任踐行著自己的教育誓言,她在班主任這一平凡的崗位上一干就是12年,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撒播汗水與愛心,收穫快樂和希望。同事們都說:“走進王志會,你就能感覺到她身上蓬勃的朝氣和孩子般的熱情開朗。”做一名教師是王志會兒時的理想,她為這一無悔選擇付出了全部真誠和愛心,助無數莘莘學子圓了大學夢。翻開王志會的班主任工作史,師愛在育人中熠熠閃光,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譜寫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育人之歌!

01

學生的“知心大姐”

在前段時間學校組織的“我心中的好老師”徵文中,有學生這樣寫王志會老師。

“當知道語文老師兼班主任時,我在心理上感到一絲的緊張,但王老師很快用她的方式消除了這種壓力。雖然她話語中沒有華麗的辭藻,但我從未感到語文課乏味枯燥,反而身心愉悅,課堂氣氛十分寬鬆。志會姐就像有魔力一樣,把她的語文課上得富有情趣,讓我開始享受語文課帶來的快樂。”——2016級鄭欣愷

“王老師把班裡的每一名學生都當作自己的孩子。她儘管工作很忙,沒有多少時間陪女兒,卻每天有充足的精力來照顧、培養班裡五十多個孩子。她的課堂上,我們總是充滿激情和求知慾望。志會姐教會我們學會感謝每一個人,感謝那些曾經傷害過我的人,是因為他磨練了我的意志;感謝那些曾經欺騙過我的人,是因為他增長了我對社會的瞭解;感謝那些曾經斥責過我的人,因為他助長了我的智慧。志會姐的話是浸透我心靈的那一縷陽光,那般的耀眼,那般的明媚,那般的美麗。每一次聆聽老師的話,總會感受到從內到外的心靈洗禮。”——2010級牛磊

學生喜歡稱呼王老師為“志會姐”,有意忽略了年齡相差近二十歲的事實,學生們喜歡這樣喊,覺得更親切,更能拉近他們之間心與心的距離。

王志會老師很喜歡臺灣作家席慕容的話:“別人是怎樣地把兒女託付到我的手中,他們用著謙卑熱切的態度,希望我能夠,請求我能夠,使他們的子女進入一種境界,達到一種要求,實現一個從幾十年前便開始盼望著的幻夢與理想。”尤其是在她身為人母之後,孩子也快到了上中學的年齡,感觸就更深刻了。的確是,對一個老師來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學生送走了一屆還會再來一屆,但對一個家庭來說,老師卻是他們百分之百的希望和寄託。所以,母愛一般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是王老師管理班級的最大特點。

“對於學生的不足之處,不能簡單的批評,而要幫助其分析原因,共同找出改正的方法,引導學生認識到其不足之處。要把每個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疼愛。”王志會的話語樸實無華卻意味深刻。對成績優秀的學生,她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品格意志;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想盡辦法鼓起他們的信心;對家境貧寒的學生,給予他們必要的物質資助;對患有疾病的學生,少不了前去探望;對於家境貧困的學生,拿出了錢物資助……王老師的教育使學生產生了積極愉快的情緒併成為轉化後進同學的動力;消除了心理障礙,鼓舞了信心,激發了鬥志,更好地發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

“有時發現我們做錯了事情,王老師不會斥責我們,而是用委婉的方式告訴我們錯誤的地方,告訴我們要換另一種方式去做。”已經畢業的牛磊談到王老師的育人方式時,不禁豎起了大拇指。

“王老師和我們是師生關係,但其實更像是朋友!”班上學生李昕然說。

“與其說王老師是我們的班主任,倒不如說是我的慈母,她不僅悉心指導我們的學業,在生活上也如母親般地呵護關愛我們。能成為王老師的學生,真是我們的幸運。”提到對王志會老師的評價,班長孫國政道出了全班同學的共同心聲。

很多家長們開家長會聚在一起的時候,都私底下議論說“像王教師這樣的好教師難找呀,把孩子交給她,我們也一百個放心。”作為一名優秀班主任,王志會如母親般的關愛深深地打動了每一名學生。

“愛是教育永恆的主題,愛是教育成功的金鑰匙。”這是王老師堅信的教育理念。她真誠地關心和愛護每一位學生,視他們為自己的孩子,不僅在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給予關心,而且具體體現在實際行動上,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不論成績好壞、家庭條件優劣,都一視同仁,沒有偏見,公平、公正的、平等地對待班上的每一位學生。她對學生多的是理解、鼓勵,特別是對學困生,更多付出了一份愛心。所以,王老師也理所當然地收穫了學生們心中滿滿的愛,成了跟班裡學生最貼心的“志會姐”。

02

新型班會的“標兵班”

王老師善於運用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去鼓勵學生,及時矯正學生偏離航向的人生座標。十六七歲的高中生正是有理想的時候,主題班會針對性強,感染力大,教育面廣,是德育的重要渠道。王老師用她的睿智,創新性地開展主題班會活動,因勢利導,非常有效地實現她的教育目標。王老師的主題班會特色鮮明,她結合現在的社會形勢,首先強調“感恩教育”,讓學生學會擔當責任。在教育學生時,沒講大道理,而是“身教勝於言傳”,她感謝上課發言積極的學生;她感謝保持良好的教室衛生的學生;她感謝自控能力好、對自己高要求的學生;她感謝優秀生帶動了班級學習氣氛;她感謝後進生堅持學習,不放棄自己。慢慢地,學生們也學會了感謝,而不是推卸責任,他們感謝老師,感謝同學,感謝父母,感謝學校,即使是班上最調皮的學生,也開始懂得體諒和寬容。

作為班會的延續,她還組織了每兩週一次的“寫感謝信”活動,回想本週幫過自己的老師或學生,然後用信的形式把自己的感激寫出來,親手交給她。感恩活動在他們班一直從高一持續到高三畢業,教育學生學會“做一個有愛心的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一個積極樂觀的人,一個陽光幸福的人”。

王老師長年累月持續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她的學生,沒想到還用這種方法化解了很多家庭矛盾。第一次家長會上,當她把學生們“感恩父母”的文章放在家長們面前時,家長們很意外,很激動。班上有個學生叛逆性很強,父子之間很難溝通,但他的父親看到孩子寫下的這樣的文字:“當我按老師的要求在老爸背後含糊的說出‘謝謝你’這三個字時,正在炒菜地爸爸明顯的愣了一下,突然停住了動作,頓了一會兒,然後回頭很不自然地看了我一眼,笑了笑,說‘兒子,你長大了’,然後繼續炒菜,竟然還吹上了口哨。我坐在沙發上,想著倔強的不愛說話的爸爸為了我能繼續上高中,跑了不少腿,操了不少心,而我還不搭理他,我感到了自己的愚蠢和不孝,在那一刻我突然淚流滿面。”看完之後這位家長緊緊地拉著王老師的手,說不出一句話,錚錚男子漢卻不停地掉眼淚。王老師就是這樣,不但學生思想工作做得好,而且還化解了不少處在叛逆期的孩子與家長們緊張而敏感的關係,成了他們之間不可或缺的潤滑劑。

把班會設計得更符合學生尤其是高中階段學生的成長軌跡,更能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更能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保持一個陽光的心態,這就是王志會老師一直思考和研究的問題。在每學期的開學之初,她把學生迫切需要解決的心理問題一一列舉出來,有提升意志品質類的,如“毅力的培養”、“樂觀有妙招”等專題;有交友類的,如“真正的友誼是什麼”、“我的擇友觀”等專題;有提升能力類的,如“為人生植一棵能力樹”、“學會管理時間”等專題。有了這些比較系統的主題後,她把平時班內出現的問題合理地融入其中,既解決了每週瑣碎的班會總結,又能讓學生系統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的成長更茁壯,人格更完善。

03

學生心靈的“守護者”

“王老師既是嚴師,又是慈母,更是恩師,把孩子交給王老師,我們做家長的一百個放心。”這是許多家長、學生對王志會老師的評價。一枕清風,滿腹赤誠,因為熱愛所以百倍投入,王老師就像不滅的火把,用真愛溫暖著學生的心靈;王老師像傳遞光明的使者,用睿智撥亮了學生搖曳的心燈。

王老師愛讀書在學校裡是出了名的。她在拜讀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專著後,王老師找到了管理好班級的方法。她常說,“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班主任的任務就得多看書多學點知識以便跟上教育形勢的變化。現在的教育趨勢是不僅要注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更要兼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她把這兩者有機地融為一體,將德育的社會化要求內化為學生內在素質,在德育中不失時機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為一名常年奮戰在教學一線的班主任,王老師根據學生的成長特點,在平時的教育工作中,自覺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學生的德育工作中去。她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都能很好的把握住教育的契機,找準切入點,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010級學生尹航這樣評價自己的班主任:王老師最大的優勢就是有親和力,總給我們一種媽媽般的親切感,教育我們的話通俗易懂,話不精細但道理很真,語不驚人但溫暖人心。

有一個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題是“為人生植一棵能力樹”,她一直找不到很好的切入點來進行這個專題。正在犯難的時候,恰逢“十一”放七天長假,這讓王老師突然有了靈感。她給學生額外佈置了一項作業,就是放假期間,每天臨睡前都要總結一下自己當天的學習內容和生活安排。七天假期後,學生將每日總結交上來,她也如期開了一堂心理健康專題課。

在這節課上,她先讓學生對照自己的總結,找出假期中自身已經初步具備的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然後再對照《能力表》選擇4項現在還不具備,但將來對自己的成長和成功產生重要影響的能力。學生的心靈當時就受到了觸動,開始學會反思自己的不足和缺失之處,最後發現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共同需要培養的能力是:堅持不懈的能力、主動學習的能力、自我約束的能力和時間管理的能力。通過這節課,她使學生們自主的認識到:如果在未來的挑戰中具有更大的優勢,就需要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能力結構。這節心理健康課獲得了成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她把握住了放長假這個機會,找準了考驗學生自身各方面能力的這個切入點,給學生準備了一碗“濃香”的心靈雞湯。

04

王老師的“幸福指數”

作為一名班主任,她一直把“愛生樂教”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引領自己前進的方向。她踏踏實實地工作著,在平凡的崗位上,用自己的堅守和執著,以“愛生樂教”為己任,捧著一顆真誠的心去護衛著花一樣燦爛的生命,收穫了滿滿的幸福。

每個教師節,一封封熱情洋溢的信,一張張飽含深情的賀卡,從四面八方紛至沓來。一位學生在信中說:“忘不了,講臺上您那怡人的風采;忘不了,夜燈下您那辛勤的身影;忘不了,您那和藹可親的笑容;忘不了,您那認真負責的精神。是您把我們引上知識的航船;是您,教我們如何暢遊知識的海洋。我們成功了,您是我們的老師;我們成名了。您還是我們的老師;無論我們有如何驚人的業績,您永遠是我們的老師。親愛的老師,您辛苦了!您的付出,您的辛苦我們看得見。”

崔寶山校長這樣評價王志會:“王老師從事班主任工作已經12年了,她所帶的每一個班都是學校的標兵班集體,所帶的每一屆學生,綜合素質都排在全校前列。王老師做學生思想工作善用巧勁,善於擺事實,講道理,身體力行,對學生很有說服力。她帶的班總是在開學之後不久就能形成上進、好學、團結的班風,學生知書達理、尊敬父母師長、陽光大氣的特質也會逐漸顯現。王老師是濟南市優秀班主任工作室成員之一,在學校更能發揮她的優勢,引領一批年輕班主任迅速成長。”

王老師用母愛的偉大包容自己的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用愛澆灌學生的心田,學生自然“親其師、信其道”,更加珍惜老師的勞動成果,從而學會了感恩,學會了學習,學會了生活,學會了做人。王老師對學生付出了“大愛”,讓學生在自己的關愛中成長,讓學生在成長中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和幸福,這不正是該校一直追求的“陽光教育”理念的實質嗎?

作為一名班主任,這些年王老師的體會是,“當班主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儘管有時候會很累,但這也是一種財富。看著孩子考上大學,臉上洋溢的滿足和笑容,我會很開心,很幸福!”

用爱守护学生的心灵——记济南市优秀班主任工作室成员、济南中学班主任王志会

是啊,王老師愛著學生的愛,快樂著學生的快樂,追求著學生的追求,幸福著學生的幸福,與學生一起牽手,分享著彼此的成功與快樂。她說她願做一名虔誠的護花使者,用愛守護學生的心靈;願做一縷多彩的陽光,用愛去照亮學生的心靈,陪伴學生一起成長!

用爱守护学生的心灵——记济南市优秀班主任工作室成员、济南中学班主任王志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