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深圳P2P備案登記進入“倒計時”,首批通過或不超過30家

“首批通過備案登記的深圳P2P平臺或最多不超過30家。”

按照57號文要求,六大部門都將介入P2P的整改驗收工作,因此,深圳最終整改驗收合格證明文件也是由深圳市金融辦、銀監局負責共同簽字,雙方交叉核驗。一方簽字,另一方核驗不通過,則無法通過備案。

另據知情人士透露,深圳備案登記的必要前置條件為存管屬地化、限額等。存管屬地化即指2017年7月3日,深圳市金融辦下發的《深圳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下文簡稱《意見稿》),要求網貸平臺與在深圳市行政轄區內設有分行以上(含)級別機構的商業銀行達成資金存管安排。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57號文要求,深圳P2P平臺所選擇的存管銀行也必須遵循存管銀行“白名單制”,即網貸機構應當與通過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測評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資金存管業務合作。(根據57號文要求,測評工作由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組織開展,測評內容主要是銀行存管業務和存管系統的合規性。對於首次測評合規的商業銀行,協會將予以公示,這實際上就是一種"白名單"制度。)據悉,目前首批共有10家銀行申請,已知的名單包括廈門銀行、新網銀行、上海銀行、包商銀行、民生銀行、徽商銀行、浙商銀行、恆豐銀行、江西銀行。

因此,這使得部分原本符合存管屬地化的深圳P2P平臺也將面臨“二次換存管”。因此,考慮到部分平臺更換存管銀行所面臨的時間問題,監管層或考慮放寬存管屬地化驗收時間。

另因57號文設定了總量控制的原則,因此,目前深圳的驗收備案會在總量控制的情況下,看重質量與公平性,通過一家備案一家,並沒有特別對平臺的體量、規模、待收等做出限制,小而美的平臺也有機會。不過業內人士指出,由於體量大的平臺涉及公眾投資額較大,投資者關係與勞動者關係牽涉面廣,首批備案成功的幾率會相對大些。

但據網貸天眼此前不完全統計,深圳目前符合存管屬地化監管要求的平臺僅有三成——截至2018年1月4日,深圳地區在運營網貸平臺數量為305家,其中,已經接入銀行存管系統的平臺數量為138家,另有50家平臺已與銀行簽訂了資金銀行存管協議,共計188家平臺,佔深圳地區在運營平臺總數的61.64%。但其中有76家平臺已上線或簽約的存管銀行不符合銀行存管屬地化的要求,佔已上線或簽約存管平臺總數量的40.43%,這些平臺面臨變更存管銀行的窘境。去除掉不符合存管屬地化要求的平臺,深圳地區僅112家(上線及已簽約)符合監管規定,佔在運營平臺總數的36.72%。

此外,《意見稿》指出,網貸機構應在備案登記後的6個月內取得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完成銀行資金存管。目前,深圳P2P已取得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的共有18家。

57號文中也要求,2016年8月24日後新設立的網貸機構或新從事網絡借貸業務的網貸機構,在本次網貸風險專項整治期間原則上不予備案登記。據網貸天眼統計,深圳地區8.24之後設立的平臺有27家,佔總量的9.1%,這意味著,還有27家平臺可能無法在此次整改過程中獲得備案。

綜上所述,業內普遍預測,最終通過備案的深圳P2P平臺應不超過三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