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評排名|上海16 區綜合創新能力排名:浦東、閔行分列小組第一

引 言

上海是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形勢下提出上海要繼續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近年來,上海市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舉全市之力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取得重大進展。上海市的創新實踐有力地推動了“四個中心”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對全國其他城市、地區的創新發展起到了積極的示範和引領作用。

上海在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中,既有顯著的先天和後天稟賦優勢,還有明顯的區位優勢,為上海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奠定了有力條件。不可忽視的是,上海在科技創新方面還存在一些短板,由於區位條件、發展階段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導致當前上海各區在綜合創新方面發展並不平衡,不同轉型階段的區在科技創新的方向和著力點方面也不盡相同,這影響了上海市整體綜合創新能力的更為全面而有效提升。

上海16區經濟總體狀況分析

由於上海16個區各自所處的經濟發展和轉型階段存在差異,本次測評採用了K-Means聚類分析,以各區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上的相似性為標準,將16個區分成了3組。上海16個區劃分組別情況如下:

測評排名|上海16 區綜合創新能力排名:浦東、閔行分列小組第一

上海16區經濟總體狀況分類

第一組各區的第三產業比重是三組中最高的,同時人均GDP也較高,經濟發展階段相對領先,轉型升級程度較高。第二組各區的第二產業比重在三組中最高,轉型升級以第二產業主導。第三組突出特徵為第一產業比重是三組中最高的,目前以第一產業為主導。文中對不同組的各個指標採用了不同的權重係數,不同組各區之間得分不具有直接可比性。

測評排名|上海16 區綜合創新能力排名:浦東、閔行分列小組第一

表1 上海市各區綜合創新評價指標體系權重(第一組)

測評排名|上海16 區綜合創新能力排名:浦東、閔行分列小組第一

表2 上海市各區綜合創新評價指標體系權重(第二組)

測評結果

綜合創新能力狀況

測評排名|上海16 區綜合創新能力排名:浦東、閔行分列小組第一

第一組綜合創新能力得分

測評排名|上海16 區綜合創新能力排名:浦東、閔行分列小組第一

第二組綜合創新能力得分

從上海各區綜合創新能力得分可看出,第一組中,浦東新區在眾多指標上全面領先,各個中心城區得分差距不大,相對郊區而言,城區在基礎研發和科技服務業方面更有優勢;第二組中,以閔行、松江為代表的郊區以推進創新成果轉化和打造高端產業新動能見長;崇明區在各指標上相對落後於其他各區,更加註重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農業科技。

浦東新區是第一組綜合創新能力得分最高的區,也是整個上海市創新發展的先行者和領跑者。目前,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和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兩大戰略的主要承載區都在浦東新區。浦東新區圍繞“聚焦張江”戰略和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未來將聚焦“兩大區域、五大支撐體系”,加快構築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功能區基本框架。經過多年的發展,浦東新區已逐步具備科技創新最關鍵的要素,初步探索形成了具有浦東特點的自主創新道路。

第二組中綜合創新能力得分最高的區為閔行區。閔行區擁有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和紫竹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集教育、科研、人才、資本、產業等優勢於一體。閔行區制定和形成了推進上海南部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建設“1+4”的政策體系,主動承接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政策輻射,加快推進“紫竹創新創業走廊”建設。友好的政策環境使閔行區成為科創資源較為富集的區域,完備的科技創新政策支撐體系已基本形成。

松江區綜合創新能力位居第二組第二位,是上海郊區科技創新發展中的強者。松江在科技創新方面主要聚焦製造業轉型升級,以科創驅動“松江製造”邁向“松江創造”,同時全力推進G60松江科創走廊建設,構建以松江新城為核心的“一廊九區”空間佈局。當前松江區經濟發展勢頭良好,著力聚焦高質量發展,為下階段打造新興產業發展高地打下了良好基礎。

嘉定區綜合創新能力得分位居第二組第三位。嘉定科技資源集中、國家級科研院所眾多、製造業基礎雄厚,這為其進行科技創新提供了肥沃土壤。嘉定區藉助製造業基礎重點打造的“四新經濟”產業創新基地成為上海市首批試點,為嘉定製造業向高端邁進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嘉定區利用科研院所集聚的優勢佈局產業鏈,形成了區域發展、院所發展、企業成長三方共贏的良好局面。

創新基礎力狀況

測評排名|上海16 區綜合創新能力排名:浦東、閔行分列小組第一

第一組創新基礎力得分

測評排名|上海16 區綜合創新能力排名:浦東、閔行分列小組第一

第二組創新基礎力得分

從創新基礎力排名中可觀察到,兩組排名高於均值的區中,郊區數量佔比過半,這些區在製造業基礎、科技創新的扶持力度、吸引人才的政策上更具優勢,而中心城區在產業結構、經濟實力、科技人才素質、服務企業創新方面更勝一籌,排名落後的崇明區由於創新基礎相對薄弱,限制了其綜合創新能力的提升。

浦東新區的創新基礎力得分為組內最高。浦東新區在經濟發展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為科技創新活動提供了雄厚的經濟基礎。在研發基礎方面,浦東新區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使浦東成為重大技術、產品等方面發明專利湧現的源頭。張江科學城的建設補齊了浦東新區在基礎研究方面的短板,也使高校、研發機構與企業形成更加緊密的合作網絡。

徐彙區、黃浦區位列組內第二、第三。徐彙區研發基礎雄厚,集聚了眾多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重點實驗室等;產業基礎同樣強勁,綜合經濟實力在上海中心城區領先;徐匯還有著完善的創新生態,知識產權服務業在上海處於領先地位。黃浦區的優勢在於金融業發達、市場繁榮、產城融合度高,擁有將知識創新成果進行轉化的大量資源。結合高端服務業集聚的區位優勢,黃浦區提出了打造服務科創中心建設主陣地的目標,成為打造高端服務業標竿的新引擎。

第二組內,高於均值的三個區分別為閔行區、松江區和奉賢區。閔行區是上海南部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該區積極推進園區、校區、街區融合,共同構建“政、產、學、研、資”新體系,增強區域的創新活力和產業競爭力。松江區擁有松江大學城,其科教和人才資源是G60科創走廊創新創業的重要源泉,在政府的科技創新政策方面,松江區每年拿出20億元的專項資金,主要用於鼓勵科技創新創業、引導產業轉型升級和推動產業園區轉型發展,同時松江區不斷加大落後產能淘汰的力度,持續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奉賢區的高校院所、大型企業等科研主體略顯單薄,依託自身中小企業聚集的優勢,出臺了《加快建設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活力區的意見》,擔當起上海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活力區的角色。

虹口區在中心城區創新基礎力排名中落後,主要在於虹口區經濟發展速度相對緩慢,對於科技創新的支撐力度不足。另外,虹口是中心城區,缺少可鋪陳開來用於建設科創基地的廣闊空間。為了解決創新的短板,虹口區近年來獨創出“硅巷”模式。金山區地處上海郊區,高端創新要素相對缺乏,引進和集聚高層次人才的綜合配套能力較弱,缺乏高端人才的集聚平臺,這些發展短板都使金山區的創新基礎力相對落後。崇明區由於經濟實力較弱,缺乏產業基礎支撐,各類科技創新要素短缺,創新基礎相對薄弱,限制了其綜合創新能力的提升。

創新投入力狀況

測評排名|上海16 區綜合創新能力排名:浦東、閔行分列小組第一

第一組創新投入力得分

測評排名|上海16 區綜合創新能力排名:浦東、閔行分列小組第一

第二組創新投入力得分

第一組中,浦東新區在創新投入上表現優異位列第一,此外,得分高於平均水平的還有楊浦區;第二組中,閔行區和嘉定區得分均超過均值。兩組排名顯示出,各區創新投入力排名與綜合創新能力排名基本保持一致。崇明區在創新投入力度方面較低,因此拉低了綜合創新能力。

浦東新區在第一組中的創新投入綜合得分最高。浦東新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人員數量、新產品開發經費以及R&D經費內部支出均為上海各區最高水平。對於中小科技型企業或團隊,為了降低其科研創新投入成本,浦東推行“科技創新券”政策。在人才方面,經過多年的發展,浦東新區已經初步形成具有國內外重要影響力的人才高地。

楊浦區在第一組的創新投入排名中位列第二。楊浦區內十餘所高校、百餘家科研院所的人才和智力資源是楊浦最核心的優勢,在對人才投入上,楊浦區在2016年推出人才新政16條,每年投入不低於2億元,通過分門別類“量身定製”的政策條款,普惠各類優秀人才。

第二組中閔行區和嘉定區領先於組內其他區。在資金支持上,閔行區成立了20億元的區創新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累計投資項目269項,吸引社會資本超過100億元。此外,閔行區著力推動紫竹國家海創基地、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人才發展平臺的建設,鼓勵各類高層次人才在閔行就業創業。嘉定區在資金投入上較為突出,設立了“科技創新創業發展專項資金”,利用“嘉定創投”等政府引導基金的槓桿效應,撬動各類社會資本,重點投資智能製造等新興產業。

崇明區在創新投入力方面相對不足。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在於崇明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對滯後,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支撐該區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大力投入;另一方面,崇明區的優勢在於農業發達,生態環境優質,因此可結合自身優勢制定科技創新投入政策,開闢有本區特色的創新路徑。

創新產出力狀況

測評排名|上海16 區綜合創新能力排名:浦東、閔行分列小組第一

第一組創新產出力得分

測評排名|上海16 區綜合創新能力排名:浦東、閔行分列小組第一

第二組創新產出力得分

浦東新區在第一組排名中拔得頭籌。寶山區、閔行區、嘉定區是第二組的前三位。這些區製造業基礎雄厚,創新產出效率相對較高,可助力其在綜合創新能力上保持上海市領先水平。各個中心城區創新產出力普遍偏低,主要原因在於其產業結構中以高端服務業為主,製造業多轉移至郊區,缺少科技成果應用和轉化的廣闊空間。

浦東新區的創新產出力為組內最強,主要得益於其強大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效率高。在促進科技研發成果轉化上,浦東新區在全國率先嚐試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相聯動的新體制,讓更多科研成果走向工業化、產業化,提升全區產業能級。

寶山區一直把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大力支持本區與高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協同創新,同時在各區中選取對在區域科技創新中做出貢獻的高校、科研院所給予獎勵,每年支持產學研合作項目幾十餘項,成為產學研合作的熱土。

閔行區是上海市唯一的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正在打造政策先行、機制創新、市場活躍的具有閔行特色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路徑模式。此外,閔行區還探索建立了“上海高校知識產權運營創新中心”,打通高校、科研院所運營和企業的需求通道,線上線下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嘉定區正在探索打通科技創新的“最後一公里”,即推動產學研成果轉化,發揮落戶嘉定的中科院上海國家技術轉移中心與產業基地的作用,探索建立以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目標的產學研用創新服務平臺。

各個中心城區創新產出力普遍偏低,主要原因在於中心城區產業結構中以高端服務業為主,製造業多轉移至郊區,缺少科技成果應用和轉化的廣闊空間。本測評所涵蓋的創新產出指標多限於工業,而由於中心城區更具優勢的科技服務業數據較難獲得,因此,中心城區在此分項中排名會稍顯落後。

創新持續力狀況

測評排名|上海16 區綜合創新能力排名:浦東、閔行分列小組第一

第一組創新持續力得分

測評排名|上海16 區綜合創新能力排名:浦東、閔行分列小組第一

第二組創新持續力得分

通過對上海各區的創新持續力進行評價發現,第一組中,浦東新區、長寧區、楊浦區在組內得分較高;第二組中,松江區在創新持續力上得分最高,奉賢區、閔行區緊隨其後。中心城區此項得分較低,主要由於中心城區經濟基礎較好,增長空間略低於郊區。

長寧區以服務業見長,明確重點聚焦三大產業,紮實推動四大創新環境建設,將長寧打造成為貿易功能突出、現代服務業特色鮮明的創新人才集聚區。長寧區還設立了上海市首個“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創新試驗區,在全國具有優勢地位。

楊浦區在2010年被正式授予“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區”,作為上海創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楊浦發揮高校資源眾多的優勢,提出大學校區、科技園區、公共社區的“三區融合”的理念,實現了從工業楊浦到創業、創新楊浦的飛躍。

松江區在淘汰落後產能,發展先進製造業方面處於領先位置。從結構調整看,松江圍繞存量優化,不斷加大落後產能淘汰的力度。在動能轉換上,知識技術密集、成長潛力大的新興產業持續發力,為不斷孕育新動能提供了後續的動力支持。

在產業轉型上,奉賢區支持企業的自主轉型,鼓勵企業創立技術中心、研發中心,圍繞市場需求,實現產品升級換代。在科技創新促進經濟增長方面,奉賢區抓住中小企業集聚的優勢,全面推進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活力區建設。

黃浦區、普陀區等中心城區在創新持續力這一項得分較低,主要原因在於中心城區經濟基礎較好,增長空間略低於郊區。此外,中心城區沒有足夠的工業基礎支撐,科技成果的轉化只能依賴於與郊區之間形成產學研聯動的產業鏈。中心城市可充分利用服務業發達的優勢,與郊區分工明確,更有利於推動上海全市形成協同創新的良好局面。

注: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執筆:焦 歡 趙紫燕

視覺:王嘉騏


分享到:


相關文章: